文/蓋曉帆,沈陽羿天世紀保溫工程有限公司
“營改增”新政實施后,中下型企業結合自身特性以及經營范圍,重新定制出定價體系并進行合理規劃。實際制定過程中,中小企業相關部門對應于各自營業利潤在政策執行前后的差異,重新選定產品在市場中的定價,以此來保證穩定的營業收入與經營活動。
對于稅改政策實施后各類企業減負情況進行對比,有明顯降低稅負優勢的為第三產業及服務業,將更有利于這類行業的快速發展,進而促使我國國內第三產業進行結構優化與持續升級。主要體現在中小型企業中第三產業類型公司,可以將其購入的固定資產進行項目抵扣,這一稅改政策將更有利于第三產業中的中小型公司逐步擴增營運范圍,打造更高的市場競爭力,促進服務行業的共同發展。
“營改增”稅制改革之前,我國的稅收政策存在營業稅與增值稅同時征收重復行為,直接降低了中小企業在經營活動中的收入與利潤,并且給這類企業的發展增加了沉重的稅賦壓力,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一定阻礙?!盃I改增”稅收政策的貫徹執行,有效規避了中小企業的重復納稅,在以實現盈利為目的的經營過程中獲取更多利潤,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活力。
“營改增”政策頒布實施以前,我國對中小企業征稅主要包括九大范圍,而這些涉稅范疇內以營業稅為主,較少涉及到增值稅。并且與“營改增”政策區別體現在抵扣上,無法進行抵扣的有對于企業內采的固定資產、制造業中營業稅勞務,以及勞務公司之間相互供應的勞務服務?!盃I改增”稅制改革后,納稅范圍也隨之發生改變,尤其是對于增值稅的征收主要發生在經營活動中生產增值額的部分,有效的解決了重復征稅的矛盾。而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與各行業的蓬勃發展,市場的進一步細分,“營改增”政策的實施給中小企業切實減輕負擔的利好,增強了第三產業的出口能力,為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再添動力。
“營改增”稅收制度以來,極大的緩解了中小企業納稅的壓力,新的制度改革也對企業中的財務人員專業程度與認知水平提出了及時調整與完善的要求。作為企業中稅務工作一線的財務部門,其中相關人員需要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與考核,通過培訓學習強化企業納稅意識,尤其是企業管理者與負責人要充分意識到依法按時完稅的重要性。
市場經濟內各行業的稅率隨著“營改增”改革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各企業要積極主動的學習與運用,融會貫通其內在要求與申報規范制度,并利用在企業合理控制稅務費用中,使之成為調節控制的工具。
在“營改增”稅務環境之下,中小型企業面對不同類型的供應商,將直接影響到稅負的申報金額也不盡相同。在當前市場與社會分工日益細分的形勢之下,中小型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離不開生產相關的供應商,尤其在原材料、服務供應、成品運輸環節,都將涉及到增值稅。中小型企業可以對納稅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將經營活動中的各個環節更加有效與合理的進行分配,將成本控制的意識與理念貫穿于完整的營運過程中。通過對納稅活動詳盡合理的管理與籌劃,將能以合法、有效的降低企業在稅務支出上的負擔,為企業節約成本,減輕其經營壓力,更好的投入到生產過程中。
增值稅發票作為重要財務憑證,應指定專人負責保管。并設立相應的完善、具備可操作性的發票開具、保管等一系列規范制度,及時的對每份票據進行登記。將監管責任落實到個人,以免缺失或損毀后無法進行正常抵扣,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無論國家政府機構出臺何種稅收政策,各中小企業中財務部門下的核算人員都是直接參與其中的一線工作者,更應具備較高的專業綜合素養及完善的知識體系,對于各類政策形勢具有較高的敏銳反映與接受能力。因此,財務人員的工作質量與效率以及專業化程度,直接決定了企業在適應不同政策環境、市場需求以及盈利水平的高低,構建完善的財務工作者培訓機制是大勢所趨。提高只有通過不斷的培訓學習,讓相關人員更好的掌握與領會國家稅務新政,才能在企業內部針對性的開展財務管理工作,做好相應對的稅務計劃,為企業減輕稅賦,擴大企業營收。
從我國當前實施營改增稅改政策以來,在實際申報中切實的降低了中小型企業的稅負,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營業收入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從經濟大環境來說,也對國民經濟收入進行了合理有效的優化與再分配,使我國經濟進入到了新的進程。而作為受惠企業,也應該抓緊此次機遇,依據企業自身的營運范圍與發展規劃,全面掌握實施新稅收政策,建立完善相應的財務核算與稅務申報體系,快速擴大營業收入、壯大企業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