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珍,長沙理工大學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文化迅猛發展,融資上市的企業也越來越多,規模也逐漸擴大,但與此同時,上市公司面臨的生存壓力也隨之變大,企業經營中面臨的不確定性日益增強。有許多企業因為不能及時應對市場的突然變動而遭受重創甚至一蹶不振,而那些能在多變的市場經營環境中良好適應,并將之作為自身發展壯大的契機的企業則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這樣的企業就被認為具有更高的財務彈性。適當的財務彈性已經成為一個企業良好發展的基礎。
有關財務彈性的概念和理論早在幾十年前在國外就已經有學者提出了。對于財務彈性的定義,學術界有如下幾種說法:第一,財務彈性指的是財務流動性,它是指在市場經營環境發生變化時企業為達到既定的管理目標而及時調整資本結構的能力。第二,財務彈性是指企業對現金流的控制能力,即企業在面臨新的投資機會或者遭遇突發事件時能及時獲取資金的能力。第三,還有學者認為財務彈性主要來源于剩余負債能力和現金持有量,是指在企業遭遇突發事件或市場出現好的投資機會時能夠低成本籌集資金的能力。
企業價值是指企業本身的價值,是企業無形資產和有形資產的市場評價。企業價值體現了企業的績效、經營成果、投資效率、持續發展的能力。企業價值不是一個短期的指標,它的衡量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現代社會,它更是衡量一個企業投資價值的一個重要指標??茖W有效的決策能夠實現財務價值最大化。
財務彈性水平實質上是指企業能夠更好的利用財務資源達到最優投融資結構,并以此來應對市場環境中面臨的種種不確定的外部風險,最終使企業價值逐漸提升的過程。因此,合理的財務彈性水平不僅能體現企業當下的價值,也能衡量企業未來的價值。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保持財務彈性水平會增加代理成本和管理成本,并且會降低資金使用率,財務杠桿亦不能發揮最大作用。綜上所述,財務彈性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應該保持一個合適的水平。
3.1.1 財務彈性具有預防和利用兩種屬性。這說明保持財務彈性的企業應對危機的籌資能力與抓住機會進行投資創造價值的能力。企業價值的提升主要依靠企業的投資能力及投資效率,而當良好投資機會來臨時,要求企業必須有充足的現金流,或是有籌措資金的能力,這就要求企業必須保持財務彈性,滿足優良投資需求,降低經營風險,提升企業價值。
3.1.2 保持財務彈性,能夠有效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從而提升企業價值?,F代企業面臨的環境是動態的,多變的,企業發展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的挑戰,不確定因素大大增加,同類型的企業產品競爭非常激烈,基本不存在一家獨大的現象,企業要想保持高額的市場占有率,就必須在保持產品的高質量的同時,通過一系列讓利手段、宣傳手段拉攏消費者,因此企業需要保持較高的財務彈性水平,擁有較為充足的自由現金流。
3.1.3 保持財務彈性,能夠使企業獲得成本較低的融資。融資途徑主要來源于銀行貸款、機構投資和同行拆借等。當企業擁有較高的財務彈性水平時,企業有能力去應對可能產生的危機,對自身的管理經營進行有效的調整,從而吸引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關注,相應的這類企業也更容易以較低的代價取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與投資,從而能夠提升企業價值。
3.1.4 柔性管理理論認為,企業應該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環境的變化,而不是被動的承受,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轉變傳統管理理念,進行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一種管理思維方式,影響著企業管理者財務決策方方面面,保持財務彈性水平是企業柔性管理的一部分,能夠有效提升企業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帶領企業更好地發展,提升企業價值。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都具有兩面性。財務彈性也不例外,財務彈性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它在提升企業價值的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的成本。
一方面,企業保持過高的財務彈性水平,擁有充足的現金流,可能會導致管理者過度投資,導致投資效率變得低下?,F金流還有可能會被企業高層管理者以種種名目挪作他用,或是引發在職消費行為,嚴重損害投資者的利益。
另一方面,企業保持過高的財務彈性水平,會增加管理成本和機會成本。且管理者有可能會盲目的樂觀、自信,不主動去尋求外部消息,適應市場的變化,只能被動的接受,從而導致管理者決策的延遲性、滯后性,大大影響企業價值。
最后,保持較高的財務彈性水平意味著企業將會維持較低的財務杠桿水平。保持合理的財務杠桿水平,對企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如果保持較低的財務杠桿水平,就相當于放棄了一部分負債產生的稅盾效應,增大加權資本成本。且保持較高的財務彈性水平,就會保持較高的剩余負債能力,企業的管理者在決策過程中會缺少來自外部債權人的監督與約束,更容易導致管理者公為私用,為自己的利益服務。
當今企業面臨的環境不確定性使得財務彈性變得尤為重要。保持財務彈性,有利于企業更好的應對來自資本市場的不利沖擊,提升市場競爭力,提升企業價值。但財務彈性也不是越高越好,凡事過猶不及,企業應該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保持適當的財務彈性,這樣才能實現企業更好的發展,穩步提升企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