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明偉,身份證號碼430721198010020010
洪澇災害主要是指洪水導致的不同災害,主要是河流洪水泛濫,內澇淹沒平原等。而山區則表現為山洪暴發,山洪引發泥石流,導致房屋被破壞,村莊以及壓田被毀。水災發生頻率頻繁,對人類危害較大。洪澇災害長期制約著社會發展,對于國民經濟的增長起到阻礙作用。對此,需要正確的計算防洪工程的效益,能夠全面評估防洪工程建設的利害得失。
水利工程防洪減災主要是指,當發生同等洪水現象時,防洪地區在沒有該防洪工程時所造成的洪災損失,減去修建這一防洪工程后仍然可能產生的洪災損失差值。防洪工程的每年變化存在較大的隨機性,同時也具備較大的不確定性,通常情況下,在一般的年份,防洪減災經濟效益相對較小,多數是沒有效益的,但當遇到較大洪災的時候,尤其是達到設計洪水時,這是防洪減災工程則能夠發揮巨大效益[1]。
洪災主要是因為上游洪水流經下游的平原區,此時的洪水超過了河道下泄能力,從而導致水災發生。明確工程現狀防洪標準和引發洪災的上游來水標準后,結合下列步驟進行計算:
對缺口位置進行確定,結合河道的不同頻率洪水,從上至下按照河道地理位置和地理形狀、防洪能力,對是否決口或者決口先后順序進行。對決口的起止流量進行計算,內容有決口時的起始流量和消退時的流量。若河道的來水量超過了行洪能力,這種情況下對效益進行計算:超標準洪水流量-河道下游安全下泄量=決口起始流量。而止點流量則為河道的平槽泄量。此外,對超標部分的量進行計算,其主要是指導致洪災的水量,這一水量可以從洪水的過程線上,采用近似的方式進行切割,其中起點為行洪能力,而止點則是河道的平槽泄量。對洪災所淹沒的面積和淹沒的深度等進行計算,此后以工程地形圖以及決口位置的地形、高程為依據,對洪災研磨面積和淹沒的深度進行明確。
洪災主要是指當地暴雨而帶來的徑流排水不暢,或者下游河道洪水頂托,從而導致水不能及時的排出,進而形成水災。可以分成平原區和山丘區兩部分,河流的坡度或者地面坡度在0.001時,則按照平原區進行計算,大于0.001,按照山丘進行計算。首先對工程除澇設計標準進行確定,其中有暴雨發生的頻率、排澇的花費的時間,作物允許淹沒水深等指標,通常情況下,以“5-10”年一遇為準[2]。對形成澇災降雨的徑流關系進行計算,計算不同時段的洪峰流量。對該流域洪峰流量進行計算。
第一方面,對多年平均防洪效益進行計算,需要結合水利工程項目可以避免的災害損失以及增加的土地開發理應價值進行計算,將多年平均效益以及特大洪水年效益為依據,表示使用系列法,對多年平均防洪效益進行計算,在這一過程中,使用的系列需要具備較大的代表性,例如缺少大洪水年,需進行適當的處理。第二方面,對多年平均除澇效益進行計算,需要結合項目可以減免的澇災損失進行計算,同時結合多年平均效益以及特大澇災、洪災年限效益進行表示。借助頻率法對多年平均治澇效益進行計算過程中,可以結合澇災的實際特點以及相應資料,通過洪災頻率法內澇積水量法進行計算,也可以使用雨量澇災法進行計算。第三方面,針對多年平均防洪效益而言,在計算過程中,借助系列算法,要求具備較多的資料,同時對這些資料的準確性和確定性提出較高的要求。如果不能達到需求,還對計算系統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最后是對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借助頻率算法多多年平均效益進行計算,此后結合工程實際以及歷史資料等,能夠分析出計算結果。
以某小型河道為例,工作人員結合該工程項目防洪減災多年平均效益的計算成果,并且結合這一工程區內部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的防洪減災救助規模計算表。該表中內容顯示,降雨、防洪除澇發生 頻率、淹沒面積、工程效益和災情發生后工程救助規模、投資等均進行相應聯系,這樣做存在較高的相關性[3]。該方式具有下列優勢:
第一方面,采用這種方式,可以將前期成果應用在后期工程管理、災后救助體系當中,對于行業主管部門而言,在工程管理和救助過程中發現問題所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此后將將解決問題的措施盡快的應用在此后的工程建設過程中去。
第二方面,在開展災后救助以及工程管理過程中,需要對實際救助面積、救助規模以及救助項目等不同指標項行業主管部門詳細反應,也可以向公正咨詢機構反饋。這樣做,對于進一步修正前期計算成果起到促進作用,并且也為將來工程建設以及工程管理帶來科學合理的參考管理模式。
對于防洪減災工程而言,其效益計算的重點內容是對計算因子、基本數據調查、核實等工作進行深入研究,通過計算程序軟件,對其效益進行計算。只有這樣才能夠趨于真實與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