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延召,中鐵十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張東線為淄博張店至東營的鐵路,全長89.362km,投入使用已30余年。全線鋼軌主要是50kg/m和43kg/m軌,個別地段為60kg/m軌,軌枕有Ⅱ型砼枕、69型砼型和木枕,鋼軌疲勞傷損多,壓潰失效嚴重,道床臟污,部分地段道砟不足。為了解決張東線設備老化問題,完成了設備的改造,提升了線路質量,對張東線進行換枕換軌施工。
本次施工是對長大既有線路的改造,屬于營業線和鄰近營業線施工,如何能協調好施工和運輸的關系,在滿足施工的條件下,盡量減少對運輸的影響,所以要求換枕換軌各個環節的工序要安排合理,高效率利用施工天窗。
我們經過和鐵路運輸部門的半年多改造方案推演和比選,最終確定了大天窗連續不間斷施工的方案,即下達每日施工天窗210分鐘,周六周日等節幾日連續不間斷施工,把對運輸的影響壓到最低,多區段共用一個天窗平行作業,加大勞力、機械的投入,順利完成了本次89km的改造任務,實現基建施工與運輸共贏,實現基建施工和設備維護的共贏。我將這次施工組織安排進行了總結,希望其他類似工程在施工中,能充分借鑒,提高作業效率。具體如下:
張東線K0-321~K40+314段(含淄博站貨運車場、杜科站、農中站、桓臺站、曹王站、博興站)設計新鋪設60kg/m跨區間無縫線路,材質U75V,采用新Ⅱ型混凝土軌枕,軌枕配置為1760根/km,采用彈條Ⅱ型扣件,P60kg/m道岔前后兩端各50根軌枕采用Ⅲ型混凝土枕。部分橋上更換為新Ⅲ型混凝土橋枕,軌枕配置為1667根/k m,半徑小于或等于800m的曲線地段,軌道加強增加鋪設軌枕每公里80根。補充一級道碴,土質路基段采用雙層碎石道床,面碴厚度為0.25m,底碴厚度為0.2m,單線道床頂面寬度3.3m,碴肩堆高15c m,道床邊坡1:1.75,橋上碎石道床厚度0.25m,橋梁兩端線路軌道的道床厚度應在橋臺外30m范圍內順坡,設計對全線縱斷面進行優化。既有道口鋪面更換為橡膠道口板或砼整體鋪面。
張東線K40+314~K89+041段(含博興站、純化站、史口站、東營站)設計局部集中成段更換既有69型枕和木枕為新Ⅱ型混凝土軌枕,軌枕配置為1760根/km,成段更換部分大于50m橋上更換為新Ⅲ型混凝土橋枕,軌枕配置為1667根/km,半徑小于或等于800m的曲線地段,軌道加強增加鋪設軌枕每公里80根。補充一級道碴,土質路基段采用雙層碎石道床,面碴厚度為0.25m,底碴厚度為0.2m,單線道床頂面寬度3.1m,碴肩堆高15cm,道床邊坡1:1.75,橋上碎石道床厚度0.25m,橋梁兩端線路軌道的道床厚度應在橋臺外30m范圍內順坡,設計對全線縱斷面進行優化。具備條件的道口鋪面更換為橡膠道口板。
2.1 此次施工為營業線和鄰近營業線施工安全壓力極大;
2.2 本次施工戰線長,工作量大,投入勞力多;
2.3 換枕和換枕作業封鎖和慢行時間長;
2.4 沿線道口數量眾多,需要過渡施工。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本次施工流程如下:
換枕前K車備碴→機車運枕→人工卸枕(軌枕錨固)→人工換枕(大機維修)→換枕后K車補碴。
長軌焊軌(廠內)和運輸-現場卸軌-人工換軌(現場焊軌)-正線無縫化-埋設位移觀測樁-應力調整(設置位移觀測標志)-回收舊鋼軌。
根據路局施工辦意見,計劃每周施工7天,法定節假日不安排施工。
4.1 K車卸碴
道碴以火車運輸為主,汽車運輸為輔的原則,計劃采用機車牽引K車在封鎖點區間或站內卸碴,計劃采用2列運碴車循環作業,每列運碴車由40輛K車組成,每列運輸能力為1440m3(40輛×36m3/輛=1440 m3),每3天到達施工現場一列。到達后計劃利用不少于2 10分鐘天窗完成1列車的卸碴工作。交通便利的站場和區間配合汽車運輸。
4.2 卸枕和錨固
軌枕以火車運輸為主,汽車運輸為輔的原則,計劃采用機車牽引平板車在封鎖點區間或站內卸枕,計劃每天到達施工現場一列(1 5個)平板車,每列運輸能力為2850根軌枕(15個×190根/個=2850根),每次可達到1.6km換枕,計劃利用210分鐘天窗完成1列車的卸枕工作。采用人工卸枕,將新枕卸在路基邊坡上,與既有枕對位擺放。軌枕錨固利用卸枕點內和鄰近營業線同步施工。
4.3 人工換枕
本次計劃投入2組大機(每組大機由1臺穩定車和2臺搗固車組成),計劃投入2個換枕隊伍,兩個隊伍從農中站下行進站信號機分界(K10+372),隊伍1從農中(不含)向淄博方向換枕,配備1組大機,每天換枕0.8-1.2km,換到淄博站貨運車場2010#道岔岔前后(K-0+321)轉移到博興站K40+314處向曹王方向換枕;隊伍2從農中(含)向博興方向換枕,配備1組大機,每天換枕0.8-1.2km,兩個隊伍在曹王和博興區間相遇,張東線淄博-博興段施工完畢后,轉移到博興-東營段換枕。
4.4 卸、換長鋼軌
長軌在廠內焊接前,先進行現場調查,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定出每個軌節的長度,確定卸車的起點,按卸車順序編號,廠內倒順序裝車,現場按計劃順序卸車。現場卸軌前預先清理整平軌枕頭石碴,長軌卸車時擺放在枕頭石碴上,兩頭撥到倒床邊坡上,中間每隔25-50米用防脹固定。計劃安排4列長軌運輸車,每個210分鐘的施工天窗卸軌2.5km。
按照換枕順序,在換枕結束后,先集中卸杜科-農中(含)-桓臺兩站一區間,便于為換軌提供條件。在卸軌結束后,將500m長軌條線下焊接成單元軌節,集中換軌。
4.5 道口改造
道口改造在換枕和換軌時同步進行。
4.6 舊料回收
安排一列軌道車負責點內收舊鋼軌,每個天窗收料進度為400m。
卸枕天窗于2017年4月1日開始,換枕天窗于2017年4月21日開始,卸軌天窗于2017年4月29日開始,換軌天窗于2017年4月30日開始,每個施工天窗為210分鐘,連續不間斷施工,跨周六周日等節假日,2017年5月29日完成。5月30-31日順延兩個210天窗進行線路整修和補碴。
本次施工由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為骨干,以普工為輔助,技術等級能滿足本工程施工對人員配置的要求。計劃投入卸碴清碴人員200-300人、卸枕錨固人員100-200人、換枕人員500-6 00人、線路工300-400人、線路工20-50人。
本工程計劃投入搗固車2臺、穩定車1臺、長軌車1臺、運枕平板車3列(每列15個平板車)、K車3列(每列40個K車)。
8.1 營業線及鄰近營業線施工方案、施工計劃批準后方可施工;
8.2 設備管理及相關單位簽定安全協議,組織安全管理人員對施工現場進行調查,明確鐵路設備的具體位置,制定有針對性的防護措施;
8.3 杜絕營業線施工封鎖前超量準備、提前上道;
8.4 在施工前對作業隊負責人、工班長進行現場技術交底,明確施工內容、作業流程及安全控制重點,施工人員培訓合格后方能上崗;
8.5 提前演練階梯提速限速牌設置、更改和拆除,每天設置4名專人安插兩端的限速牌(每側2人),一人設置,一人復核。
8.6 錨固料熬制時一定在線路外側15m范圍外,注意防火,設置滅火器,車站內作業要遠離易燃易爆物品,熬錨固料處地下無光電纜;
8.7 卸枕、卸軌、卸碴時注意保護電務、供電和通信箱盒、光電纜、電桿等設備,提前和設備管理單位做好調查,做好標記金杜聯絡線卸到遠離接觸網設備側;
9.1 施工施工計劃的編制的好壞直接影響施工進度,以后的施工中要加強計劃編制的水平和質量;
9.2 加強對慢行和封鎖里程的復核確認,避免錯誤出現;
9.3 提前演練階梯提速限速牌設置、更改和拆除。
9.4 施工時時注意保護電務、供電和通信箱盒、光電纜、電桿等設備,提前和設備管理單位做好調查,做好標記。
9.5 協調好換枕人員布置和大機的設置位置,提高大機作業效率。
9.6 換枕時禁止使用抬線路標高的方式進行換枕。
9.7 道口處施工時注意封路的技巧,減少對交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