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楊 馮剛

一、公司概況
重慶市泰豐畜禽養殖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山羊養殖、銷售、種植、技術培訓、農業觀光、鄉村旅游于一體的民營公司。
公司在區畜牧獸醫局的指導下,養殖場全部采用生物發酵床“零排放”模式,實現了養殖場糞污無害化處理達標排放,養殖場的“零排放”模式體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有機地結合,通過種草養畜,糞污“減量化、可循環、再利用”和“零排放”的原則,達到了環境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實現了良好的生態效益。養殖場通過標準化建設實現了生產規模化、品種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糞污無害化。
重慶市泰豐畜禽養殖開發有限公司順應“特色效益農業”的發展,是加速畜牧產業向標準化進程的表現,帶動畜牧業向二、三產業升級的具體體現,公司立足實際,為我區草食牲畜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為推動武隆區畜牧產業向又好又快方向發展提供了科學、客觀的依據。
二、武隆區畜牧業與旅游業和諧發展策略
1.武隆區畜牧業與旅游業和諧發展的內生動力
武隆區畜牧業可以為多樣的市場需求提供特色的畜產品,如:板角山羊、武隆土雞等。武隆旅游業和畜牧業的有機結合和滲透發展,可以互相促進和互享平臺,如:當地農家少數民族的文化生活也可以為旅游者提供新穎的旅游項目,如少數民族家訪、少數民族生活體驗等;同時,在當地特色旅游的吸引和展示下,畜產品可以成為具有民族文化和特色的品牌旅游商品。畜牧業促進了武隆旅游業的發展,反過來旅游業的發展也會促進武隆拉畜牧業的發展。隨著武隆旅游業、原生態可持續畜牧業的開發實施和特色品牌旅游商品的市場經營,會為當地的畜牧業發展帶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這個過程中,當地的農家獲得了豐厚的經濟利益,激勵他們為保持資源優勢做出努力;這樣有利于當地的農家原生態畜牧業資源得到保護和合理開發,有利于當地的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同時也有利于更好的提高畜產品的競爭力、保持品牌優勢。
因此,首先是要保護好武隆得天獨厚的原生態資源,努力發展當地的畜牧產業,使其成為旅游業中最具比較優勢的資源承載體。其次是大力整合旅游和畜牧資源結合少數民族文化特色和旅游相依相融,成為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載體。
當前武隆畜牧業發展模式基本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1)最基本的農戶家庭分散式經營模式; (2)“公司+農戶”式的生產經營模式; (3)“公司+農戶+協會”的生產經營模式。以上四種模式離不開旅游、原生態這一最基本的元素,而農戶生產僅僅停留在落后的狀態上,難以從根本上提高生產力和勞動效率,只有走畜牧產業化發展道路才能改變現在的經營狀況。
2.武隆區畜牧業與旅游業和諧發展的策略
針對武隆畜牧業的具體情況,可以采取下面的發展策略: (1)繼續發展“公司+農戶+協會+鄉村旅游”“公司+農戶+協會+鄉村旅游+少數民族”的生產經營模式。(2)探索新模式的發展道路:如“公司+農戶+協會+鄉村旅游+少數民族”,這種模式可以保持畜牧產品的特色化道路,可以始終地貫徹當地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如“公司+牧戶+協會+旅游開發小區域”,這種模式直接把旅游服務引進到畜牧業發展中,通過與畜牧業有關的旅游產品和項目的開發,可以更好的豐富旅游資源和提供旅游服務,可以把優質營養富有文化內涵的畜牧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在“旅游開發小區域”中,農戶及少數民族可以直接得到旅游的經濟收入,這樣有利于充分調動農戶養殖戶參與旅游開發和合作,有利于農戶養殖戶積極保護和建設畜牧資源和旅游資源。同時,游客在“旅游開發小區域”內,他們的“吃,穿,住,用,行”都會與牧民生活息息相關,他們會受到當地文化、習俗、禮儀、宗教、藝術等多方面的感染和熏陶,客觀上培養游客對當地旅游品牌的忠誠度,促進宣傳當地旅游文化的美譽度,一定程度上促進當地的特色旅游商品拓展更大的市場空間。武隆畜牧業與旅游業共享資源滲透發展模式,不是單純的只發展畜牧業或旅游業,而是通過兩種產業的共同和諧發展,為當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豐富多樣的草場資源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良的飼料,為特色旅游業提供了先天的條件。在畜牧業發展過程中應該注意生態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只有畜牧業發展了,當地的旅游資源才會得到豐富和完善,才會為旅游業提供優良的生態環境。當地的旅游經濟,不僅僅是把旅游資源拿去換錢,更多是傳播當地的風土人情,使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融合促進旅游業的持續發展。在這個互動過程中旅游業的發展,必然為當地畜牧業的發展創造更大的市場空間。畜牧業注重自然資源的利用和開發,旅游業注重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的雙重開發和利用。武隆拉獨特的資源優勢為畜牧業和旅游業都提供了各自所需的條件。武隆畜牧業與旅游業要想取得共同的協調發展,必然會對相互的資源優勢進行學習和滲透,這樣才可以利用它們的長處為兩種產業的經濟發展做出幫助。
三、共享資源滲透發展模式的效益分析
1.經濟雙贏。武隆區畜牧業與旅游業共享資源的發展,帶來的直接效果是經濟利益的共同實現。對畜牧業的合理科學發展,可以為當地的旅游創造市場空間,也可以為農戶少數民族的經濟收入增加提高機會。如:少數民家訪的旅游項目,既可以為旅游業創造服務市場,也可以為畜牧經濟創造直接經濟收入。同時,當地旅游商品的開發,是根據武隆拉長期旅游文化和當地的風俗民情設計和制作。在旅游商品的出售過程中,既體現了當地畜牧文化的古樸和厚重,又為當地的旅游產業帶來無限的吸引力。
2.生態效益。武隆是一個畜牧業區域,在畜牧業的發展中要求生態的平衡和協調,要求保護畜牧業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當地的畜牧業發展奉行可持續發展策略,這樣有利于原生態可循環綠色養殖的保護和開發,有利于當地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持續性生存。同時,旅游業在牧民生活文化上做文章,也可以開發不同類型的旅游項目,來為當地居民獲得較好的經濟收入,這樣有利于農戶養殖戶積極主動地保護當地的草場資源,為兩種產業共同營造發展的“綠色”空間。如果,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遭到破壞,那么畜牧業和旅游業將怎么發展呢? 武隆區畜牧業與旅游業共享資源的滲透發展可以為生態保護和開發做出有益的嘗試。
3.社會效益。隨著武隆區旅游產業的成熟,旅游商品消費需求的增長,必然會帶來豐厚的回報。開發生態旅游,開拓畜牧產品市場,是當地經濟騰飛的兩架馬車。在“旅游開發小區域”中,游客感受了當地文化的精神實質,使他們對當地旅游商品和“吃,穿,住,用,行”服務的喜歡,為畜牧產品在市場競爭中贏得了良好的名譽度。同時,也向外界傳播了當地的各種奇聞怪趣,為旅游業帶來神秘向往的積極效果。而且,也增進了當地各族居民的和睦相處,為當地的社會利益帶來積極發展的好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