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化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培訓非常重要,它能夠提高農民的個人基本素質和個人生產水平,對現代化的種植技術的提升非常顯著,尤其是運用現代化機械的方面,它更能夠“言傳身教”,將新時代的產物合理的融合到農業生產經營當中。然而,傳統的固定思想依舊給農業信息化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帶來了很多的困擾,在提升新型農民的社會地位和實踐操作中仍需完善,不斷地開拓創新,迎合社會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途徑
一、農業信息化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的發展要求
農業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型職業農民正迎合著農業發展的要求不斷地提高,尤其是在農民耕種方面的素質和水平上更是體現的淋淋盡致。農民水平和素質的高低,往往會呈現在實際的耕種當中。因此,只有不斷地提高農民的基本素質和專業的生產能力,才能更符合當下的時代要求,為農業發展的前景打下堅實的基礎。農民在技能和素質的提高主要體現在自身的職業價值,基本素質以及生產經營的模式上。在農民的個人基本素質層面上,需要農民具有高度的信息獲取與使用評價的能力,要求對當代信息化設備的使用操作具有一定的了解,同時還要求農民對不同的信息技術與信息產品進行積極地接受,且能夠將吸收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操作當中。
二、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培訓的目的
1.幫助新型職業農民建立職業認可
傳統觀念中的落后思想往往限制了新型職業農民的發展,尤其是對城鎮與農村相互溝通的方面更是制約了兩者的發展,對構建城鄉結合,實現城鄉共同進步的政策有著不利的影響。因此,在進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的同時,我們應該改善這方面的問題,讓新型職業農民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并得到社會的認可,給予農民更好的社會地位。
2.幫助新職業農民獲得收益
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農村建設早已經不是人們傳統觀念中的模樣,它正朝著現代化新農村的面貌逐步走來。但是,雖然政策的扶持和農村的努力發展正不斷地改善著農民的傳統模樣,可它卻依舊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占據著劣勢。因此,在實際的農村發展過程中,我們應該幫助新職業農民獲得收益,通過各種惠民政策的實施和開發農業新項目,努力給予農村改革變化的空間,為新型職業農民生產經營給予扶持和幫助,同時也應該在農業稅收、金融借貸、農業保險等方面為新興職業農民提供幫助,降低農業生產中因自然災害等引發的經營風險。并且,在幫助新職業農民的過程中,使其能夠在收入方面和城鎮工作者具有可比性,增強新型職業農民的幸福感。
3.提供長期發展平臺和載體
在進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當地特色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給農村發展更多的幫助,促進農業經營主體的培養,給予新型職業農民更多的成長空間和表現的平臺。在平臺的發展方向上,我們可以在培訓新型職業農民時制定一個考核,通過考核和認定實行職業準入,并通過認定的職業農民在相關農業項目立項、成果審定、技術培訓等方面可享受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科技人員同等待遇。
三、信息化背景下增強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的有效措施
1.加強職業農民能力建設的基礎
信息化是農業信息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先行條件。在這種前提下,首先需要完善農村的信息化建設,給農村提供優越的信息平臺和資源建設,從而實現農業信息化的真正實施,不論是從生活還是農耕的過程中都應該給予其優渥的信息化環境和獲取信息的條件,在一定基礎上提高農民對信息化意識的重要性,并在提高其意識的情況下,給其足夠的發展空間,實現農村信息化建設。
2.提升綜合素質
在農業信息化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方面,它更注重于培養農民的全面性發展,不論是綜合素質水平還是信息化素質方面都有一定的涉獵。因此,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和技能培訓,更多的是對農民的全面培訓,開發農民更多的特色和優點。因為信息化系統建設是個大平臺,是一個要求綜合素質很高的系統建設,因此在資源和信息建設方面,應該以當地的實際情況為基準,在能夠滿足培訓新型職業農民信息化建設的同時,還要將當地特色融入進去,并要求了解到當地的民風、民俗、總體文化水平、農民個人的文化接受程度等,由此為出發點制定出適應當地農民的教學方式。
3.提高職業技能
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在某些程度上更專注職業技能的提升。這要求新型職業農民在培訓時應該關注生產經營技能、信息技術與平臺應用技能的能力。其實,這些技能的培訓離不開信息網絡的大環境,基于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和建設,首先需要建立一個合理的網絡環境,讓農民在接受職業培訓的同時,能夠利用網絡環境進行聽課學習,并能夠通過網絡的模擬能力,進行實踐的操作,從而為學習更專業的知識,增強自身的能力提供空間。
當然,在進行新型職業農民全方面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除了農民自身主動進行學習之外,還需要足夠的資金和設備保證職業培訓的正常進行。不然在沒有信息設備的情況下,一切都是空談。
4.提升信息化操作技能
在農業信息化的背景下,了解和學習信息化技術已經成為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必須經歷的一部分。我國新型職業農民的信息化操作技能主要由信息技術與平臺應用農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技能以及農民的發展能力與職業技能幾個主要方面構成。在信息化操作技能方面,只有適應當代農業技術,給予農民在農耕生產中更具有幫助性的信息技術才是最適合農民的職業培訓技巧。也只有農民將他學會并應用在實踐的開展中,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為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帶來智能化、信息化、現代化的效果。
四、結語
新型職業農民的信息化培訓在時代的背景下是必不可少的,它不僅能夠幫助農民從信息化的網絡平臺中收獲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巧,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將新型職業農民融入到新形勢當中,給予他們更多的社會地位和更高的經濟收入,在注重新型職業農民信息化培訓的過程中,應該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在最合理、最科學的角度,開拓創新,使其迎合當代背景的發展,滿足新時代農業發展的社會要求。
參考文獻:
[1] 宋志敏.“互聯網+農業”背景下河南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研究[J].河南農業,2018(3).
[2] 李波.在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經驗交流和信息化工作推進會上的講話[J].農民科技培訓,2018(1).
作者簡介:孫穎捷(1979-),女,天津武清人,天津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武清區分校,農藝工,本科,研究方向:農技推廣農民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