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繼重 梁亞
摘 要:在分析城鎮化對耕地稀缺性、自然水系統農業服務功能、農業勞動力機會成本和水資源稀缺性影響的基礎上,探討了城鎮化進程中加強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對農業發展的必要性。為了解決我國農村水利設施的總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經營管理水平低,缺乏應對城市化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水利設施建設的機遇和挑戰,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處理政府和農民之間的關系,建立了面向需求的機制的基礎設施,建設城鄉一體化的設施,充分利用資源和設施運行機制的創新。
關鍵詞:城鎮化;農村;水利建設
城鎮化建設不再是農村向城市的簡單過渡,而是農村地區合理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城鎮化建設中,要注重保護農村生態建設,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中國農村地區的水資源和水利工程對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我們不能回避水利方面的相關問題。政府在建設、合理規劃、制定正確的水利發展戰略、人民福祉、發展農村水資源等方面發揮領導作用,在促進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
一、農村水利建設現狀
“十二五”以來,我國以“六千水利”工程為重點,開展民生水利設施建設,取得較好成效。2016年底,中國建成水庫,水閘13749座,初步調查顯示,農村水利設施的開放節流和存儲系統,農業防災減災能力明顯提高,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
二、城鎮化過程中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
1.農村水利設施不足與老化問題較為嚴重
我國的山區較少,保證糧食生產的任務更加繁重,對農村水利設施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然而,設施總量仍然不足,設備老化問題嚴重,溝渠中存在大量的滲漏現象,普遍滯后于農業發展的需要。從2015年到2017年,對河南、山東地區1568名農民的調查顯示,這一數字為88。9%的農民表示,他們迫切需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8%的農民對農村水利設施的現狀不滿或不滿,平均家庭愿意每年投資121元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包括農村水利設施。因此,我國迫切需要加強農村水利建設和管理。
2. 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對快速城鎮化與特色農業發展的響應不夠
我國水產品、森林、水果、蔬菜、茶葉等特色農業發展較好,許多山水、農業水利設施應充分考慮山地生態環境特點和特色農業發展需要。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家庭規模小,農業、農業勞動力老齡化趨勢明顯,如迫切需要解決“最后一公里”農業水利的問題和方便使用。但我國農業水利設施對山地丘陵地形特征、水系特征和特色農業的需要還不夠,嚴重缺乏水利設施的偏遠地塊,不利于陜北發展特色農業的山區。水利設施的建設對快速城市化沒有積極作用。一方面,缺乏長期的科學規劃。另一方面,自然水循環路徑的變化和城市和交通建設區域所造成的阻塞問題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不能及時有效地處理。
3. 農村水利設施建設結構不太合理
農村水利設施建設中存在“重大輕小”、“重硬輕軟”“重顯輕隱”的現象。一是大型灌區農村水利建設較多,設施水平也較高,但小型農村水利建設較少,水利“最后一公里”現象仍然存在。二是水利設施新建工程較多,而小型農村水利修補等軟性工程較少,事實上后者的投資收益率更高。三是交通要道與城鎮周邊等顯示度高的水利設施建設水平明顯高于偏遠山區等“隱性”水利設施建設水平。結構不太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水利系統的服務功能。
三、加強水利建設管理的措施
1.強化農村水利工程管理結構
根據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的特點,在城市化建設中,改變原有的粗放式管理,將重點轉移到如何創造效益,使水利工程管理趨于科學化。水利工程可以為人們提供生產和生活用水。因此,政府部門應該放開對水利工程的直接管理,但要充分發揮監督管理的作用。通過拍賣方式管理水利工程的資質和能力的個人或單位,明確其管理和相關證書和所有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對轄區內水供應和統一管理,統一規劃,使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操作員和供水生產的經濟效益。
2.雙管齊下,充分發揮資金作用
水利工程建設需要大量的財政資源和可觀的經濟效益。清楚當地財政責任在水利工程的建設,在水利工程經濟效益產生的分布比例,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政領導作用充分發揮資金的引導作用,在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積極發揮實力,降低成本的同時,也可以增強群眾參與水利的意識,適應農村城市化的實際情況。水利工程在抗洪、治理生態環境中發揮著重要的公益性作用,但不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中央可以采取多種管理方法加強水利工程的防洪和應急功能。根據不同水利工程的特點,將一定數量的補貼分配給管理者,以降低運營成本。同時,水利行政部門要定期對水利工程的管理進行定期審查和不定期的審計監督,杜絕挪用農業專項資金現象,堅決懲治不合格的項目,剝奪其經營資格。中央和地方財政的作用是明確的,資金的作用是充分發揮的。
3.以人為本,提高水利管理部門技術水平
農村城鎮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規劃,在短時間內,基本水利部門人力資源水平的整體提升是無法實現的。水利行政部門應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采取一系列的福利政策,吸引優秀人到農村,建設農村,為農村城鎮化建設做出貢獻?,F有水利技術人員的培訓和進一步教育不應以形式進行,提高技術水平是至關重要的。根據職位的要求和地方發展的實際情況,計劃選拔人才,根據農村水利工程的特點,明確研究人員業務分工領域的先進經驗和知識,并應用于自己的工作,做你的朋友。同時,要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培訓,為他們提供做好工作的技能,使他們能夠獨立工作。基本的水利單位應該為員工提供進一步深造的機會,為優秀的員工提供空間,提高自己的價值。
四、結語
解決水利相關問題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水利建設等對于居民的生產和生活有密切的聯系。當下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迅速,水利問題凸顯。相關部門一定要重視水利,認真研究問題發生的原因和實質,建立創新型的水利管理機制,為城鄉一體化建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陳文科,林后春. 農業基礎設施與可持續發展[J]. 中國農村觀察,2000,( 1) : 9 - 21.
[2]唐南奇,邢世和. 福建省耕地資源與糧食安全[J].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2( 4) : 20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