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紅 朱曼露
摘 要:進入新時期后,水稻栽培涉及到的各項栽培手段正在獲得突顯的轉型與改進,其中包含無公害的新型栽植技術。相比而言,無公害栽培體現為更高層次的生態性以及環保性價值,運用此項舉措有助于從源頭入手來消除公害,同時也符合了現階段的生態水稻栽植宗旨與目標。因此作為有關部門而言,其如果要著眼于推廣新型的無公害水稻栽植措施,那么應當全面明晰無公害栽培的核心性與關鍵性舉措,依照因地制宜的思路來實現栽培推廣。
關鍵詞:水稻;無公害栽培技術;推廣應用
在現階段的農業體系中,水稻種植構成了其中關鍵性的要素。近些年以來,各地都在著眼于探求實效性更強的水稻種植手段,通過全面引進無公害栽培來滿足當前現有的消費需求,同時也杜絕潛在性的水稻栽培污染。與傳統栽培手段相比,具備無公害特性的新型栽培方式具備了更優的實效性,對此亟待著眼于靈活加以推廣。同時,無公害栽培還具備高產性以及優質性的顯著技術優勢,針對無公害栽培水稻應當可以將其適用于多種多樣的水稻種類,在此前提下著眼于提升水稻栽培能夠獲得的整體效益。
一、水稻無公害栽培涉及到的具體技術
水稻無公害栽培有助于杜絕水稻栽培涉及到的多種田間污染,針對消費者最根本的日常飲食健康能夠全面加以保障。因此近些年以來,各地都在逐步施行無公害性的全新水稻栽培模式,同時也轉變了原有的栽培技術。具體來講,水稻無公害栽培應當包含如下技術舉措:
1.做好全方位的水稻育苗
針對水稻栽培如果要提升當前現有的總產能,那么不能欠缺前期性的水稻育苗。對于育苗技術如果能夠妥善予以選擇,則有助于實現發芽率的顯著提升,此項舉措也能保障水稻幼苗得以順利存活并且健康生長。近些年以來,無紡布育苗手段正在日益受到關注,這是由于此項舉措在根本上優于塑料地膜的傳統育苗模式。探究其中的根源,就在于無紡布本身體現為優良的透水性以及透氣性特征,同時也具備耐腐蝕、質地柔軟輕盈以及耐低溫的獨特優勢。
具體在涉及到育苗操作時,技術人員有必要運用無紡布來實現全方位的水稻幼苗覆蓋,確保將其限制于30℃以內的無紡布溫度。因此可見,無紡布由于具備了相對更優的透光性與保溫性,因此能夠從根源上防控水稻青枯病的頻繁出現。從防控育苗污染的視角來看,通過全面施行無紡布育苗也能顯著防控水稻育苗涉及到的污染,對于周邊生態予以全方位的保護。
2.選擇合適的水稻品種
栽植優質性的無公害水稻應當建立于合理選種的前提下,通過運用綜合性的手段與舉措來實現全方位的優化選種。這是由于,水稻品種是否具備適宜性,其在根源上決定于選種過程具備的合理性。具體在實踐中,技術人員有必要緊密結合當前現有的氣候特征、天氣以及地形地勢來妥善進行選種。通常來講,選種操作的關鍵舉措在于保障種子的潔凈度,同時也要至少保證85%以上的發芽率。針對水稻選種只有做到了上述的轉型與改進,那么才能實現整體上的水稻栽植效果優化。
3.田間管理與水稻施肥
水稻栽培應當依賴于全方位的田間管理,其中要點應當包含水稻施肥以及其他各項要素。具體在施加水稻有機肥的實踐操作中,應當側重于針對土壤整體質量的優化與改善。與此同時,技術人員還需致力于秧苗在各個時間段的生長狀態與生長趨勢,因地制宜加入相應比例的氮元素與其他各類元素。除此以外,對于孕穗階段或者拔節階段的水稻秧苗而言,關鍵在于監控現有的水稻施肥量,在此前提下杜絕秧苗呈現瘋狂生長的不良趨向。
4.防控水稻病蟲害
栽培無公害水稻除了應當關注上述要點以外,針對病蟲害也要著眼于全面加以防控。在目前看來,田間栽培水稻存在較大可能將會感染葉枯病、紋枯病或者稻瘟病,針對上述各種各樣的水稻病害都要在根源上予以全面防控。具體在涉及到稻瘟病時,應當運用三環唑的75%噴霧對其予以相應的防治。除此以外,針對水稻患有的卷葉螟、螟蟲以及稻飛虱也要實現因地制宜的防控。在必要的時候,技術人員還可以選擇殺蟲雙水劑(25%濃度)來實現水稻噴灑,依照因地制宜的宗旨與思路來防控病蟲害。
二、探求技術推廣的舉措
首先是轉變現有的水稻推廣認識。有關部門如果要著眼于無公害栽培措施的轉型以及推廣,那么根源仍需落實于當前意識的轉變。在傳統的栽培模式下,有關部門以及當地農戶傾向于關注栽培水稻可以獲得的市場收益,但卻忽視了潛在性的生態污染以及公害。因此可見,有關部門及其人員還需從源頭上轉變現有的意識,做到真正接納無公害栽培措施,并且將其適用于現階段的水稻栽培實踐。
其次是增大當前的資金投入。推廣無公害技術在客觀上不能夠欠缺資金為其提供支撐與保障,其中涉及到研發技術以及推廣無公害栽培消耗的各項資金。在目前看來,有關部門已經逐漸意識到資金投入對于無公害新型技術推廣的價值所在,因此也在嘗試與之有關的改進。通過增大現階段的推廣資金投入,農戶就可以購置無公害性的新型有機肥以及其他設施,進而全面服務于無公害性的水稻栽培實踐。
第三是提升農戶自身具備的綜合技術素養。截至目前,多數農戶尚未具備優良的專門技術素養,因此在涉及到栽培水稻時通常也很難真正接受無公害技術。為了在根本上轉變現狀,有關部門就要致力于拓寬針對農戶的培訓范圍,通過運用日常培訓的手段與舉措來提升當地農戶擁有的技術素養。在此前提下,農戶就能意識到無公害栽培對于自身的價值所在,進而自覺引進全新栽培方式。
三、結語
從目前現狀來看,栽培無公害水稻已經成為現階段的水稻栽培趨勢。這是由于,無公害技術能夠靈活適用于各地現有的水稻栽培中,在此前提下顯著優化了整體性的水稻產能。截至目前,無公害性的水稻栽培措施正在獲得認同與接受,而與之密切相關的水稻栽培手段也實現了突顯的轉型與優化。因此在栽培水稻的未來實踐中,技術人員還需致力于歸納珍貴經驗,確保將無公害栽培的思路與舉措融入全過程的水稻栽培中。
參考文獻:
[1]許軾.蕪湖地區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18,24(Z1):28+30.
[2]朱丹.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2018,12(06):13-14.
[3]韓鳳梅.試析無公害優質水稻栽培技術的推廣[J].農民致富之友,2018(04):166.
[4]李順康,梁軍.高效糧經復合模式草莓—水稻模式無公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18(01):21-23.
[5]韋念娟.無公害優質水稻栽培技術推廣探討[J].南方農業,2017,11(03):26+28.
作者簡介:萬紅(1985-5-),助理農藝師,主要從事基層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