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南 祝子航 鄧宜燕 余燦玉 余冬花
摘 要:我國是農業大國,依靠農業生產提供糧食,并將糧食作為出口銷售商品,獲得經濟收益。發展綠色農業經濟是對傳統農業進行的一種創新發展模式,是實現自然生態與經濟效益協調統一發展的必由之路。應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始終把綠色發展貫穿農業發展全過程,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攻堅戰,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綠色化,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關鍵詞:綠色高產 ;水稻 ;栽培技術; 農業
隨著我國人口不斷增加,加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的影響,溫室氣體排放量越來越多,全球氣候變暖。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不僅影響著人類的農業生產活動,還引發一系列的自然災害,嚴重威脅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農業是我國經濟與人類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在進行水稻種植過程中,以綠色高產為戰略核心,不斷提高水稻栽培技術,一定要采取相應措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對自然生態的破壞,走新型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
一、江西省地區水稻栽培現狀分析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位于我國東南部地區,其地勢由西向東逐漸低洼,地勢地形、氣候條件以及經濟發展情況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與復雜性。我國口人基數大,無論是土地資源還是水資源都十分短缺,資源緊張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隨著我國人口的日益增加以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對土地資源與水資源等需求也不斷增加,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緊缺的矛盾問題越來越突出,土地資源與水資源越來越緊張,同時自然生態環境也變得更加惡劣,沙漠化與退化現象十分嚴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民以食為天,以綠色高產理念為核心戰略,提高糧食作物產量是提高人均收入,改善人們生活水平與質量的有效途徑。為了防止人口增加對糧食造成的緊缺現象,需要在原有種植面積上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與質量,突出水稻種植的優勢,促進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的經濟發展,在保證水稻質量的基礎之上不斷提高水稻的產量,滿足社會發展與人們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對于探究水稻綠色高產栽培技術以及應用推廣實踐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二、水稻種植的基本要求
1.生產基地的要求
注重水稻生產基地選擇與布局,這是從宏觀上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水稻的產量與品質。所以,一定要重視生產基地的選擇與布局。一般而言,生產基地需要選擇背風向陽、地勢平坦、通風干燥的地方,稻田需要連片,格田成方,要有獨立的灌排。所以說周圍必要保證充足的水源,水稻栽培必然會消耗大量的水源,水是水稻種植的必備要素之一,不僅要保證足夠的水源,還要保證水質優良,禁止被化學物質或者空氣污染的水源,確保周圍三千米之內沒有任何污染源,比如化工廠、皮革廠或者采礦廠等,從根本上為水稻生長提供健康安全的空間。除了保證充分的水源,生產基地還要選擇交通比較便利的地段,為了保證幼苗運輸方便,盡量減少對幼苗的損壞。同時,為了保證幼苗健康生長,盡量選擇土壤肥沃的平坦地塊。其次,生產基地還需要足夠、安全的電力,農田的基本設施配套要齊全,土壤基礎肥力要達到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等定級的上等田以上,充分認識到當地特點,結合實際情況采用適應的耕作方式,以此達到所需的土壤環境要求。
2.選苗
在進行水稻栽培之前,栽培人員需要進行水稻幼苗選擇,這是為了保證后期水稻健康成長以及產量,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幼苗質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著后期水稻的產量與質量,所以在水稻幼苗選擇過程中,一方面要從幼苗整體質量入手,要求幼苗矮壯,葉身保持挺立,這樣的幼苗生命力比較強,抵御外界環境不利因素的能力也比較強,并且對生長條件要求不太高,也就是說具有較強的生長潛力。另一方面,栽培人員要注意觀察幼苗根部,選擇幼苗根部白根較多、發根強,具備較為發達的根系,這樣的幼苗可以抵御自然災害以及適應能力比較強,在實際生長過程中可以旺盛分裂發根,吸收更多的營養,以此為其健康成長提供足夠的營養成分,為水稻的高產與質量奠定良好基礎。
3.施肥與種植
為了保證后期人們收割作業有充足空間,種植面積上水稻密度不可以太小,否則后期生長中會造成光照不足,而且密度太小,會搶奪土壤營養成分,嚴重影響水稻產量與果實質量。因此,需要對當地的氣候、地質等多方面因素進行全面分析與考察,一般采用4到6株距,8到10的行距,后期根據幼苗生長情況再進行適當調整,保證幼苗得到充分的光照與土壤營養從而健康成長。足夠的肥料是水稻生產的必備要素之一,如果缺少相應的土壤營養,水稻在后期生長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各種問題。我們可以將雜草、農作物秸稈等作為基肥使用,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為幼苗生長提供充足營養。并將全層施肥與淺層施肥有機結合在一起,根據水稻實際生長情況確定施肥的方式與施肥量,在標準施肥指標內,強化肥料施加效果,保證水稻的健康生長發育,進而提高水稻的產量與質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對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的水稻種植情況進行簡單概述,并對水稻綠色高產栽培技術進行深入探究與分析,并從幼苗的選擇、生產基地的建立與選擇,施肥以及種植方式進行全面闡述,不斷完善水稻綠色高產管理體系,達到水稻綠色高產的目的,從而達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最大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芳;白鳴祺;高永剛;;江西省省氣溫變化對水稻產量的影響[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農業氣象防災減災與糧食安全分會場論文集[C];2017年.
[2]韓斌;;水稻第四號染色體的精確測序及分析[A];中國的遺傳學研究——中國遺傳學會第七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7年.
[3]田志宏;趙世盈;許本波;李文娟;嚴寒;何勇;趙福永;謝伶俐;張再君;楊金松;;水稻抗病種質在抗病基因同源位點上的遺傳多態性分析[A];中國遺傳學會第八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2014-2018)[C];2018年.
[4]吳慧平;陳良宏;鮑周明;楊傳廣;;不同水稻品種對水稻潛根線蟲的抗性比較[A];現代農業理論與實踐——江西省現代農業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17年.
[5]田志宏;趙世盈;許本波;李文娟;嚴寒;何勇;趙福永;謝伶俐;張再君;楊金松;;水稻抗病種質在抗病基因同源位點上的遺傳多態性研究[A];基因開啟未來:新時代的遺傳學與科技進步——江西省遺傳學會第八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