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秋
摘 要:富硒稻米的市場前景廣闊,比普通稻米高5~10倍,食用富硒稻米能使硒這種微量元素在人體在保持正常得含量,增強人體的抗衰老能力和提高免疫能力,從而健康長壽。文章從富硒稻米特點和栽培技術進行闡述,為富硒稻米的高產高效提供技術支撐。
關鍵詞:富硒稻米;高產;種植技術
河池市地處廣西西北部,是世界著名的長壽之鄉、中國首個地級世界長壽市。這個地方的人之所以健康長壽,得益于得天獨厚的氣候天件和富硒資源,人們的健康長壽與日常食用的富硒農產品有密切關系。每天通過食用富硒稻米,是最便捷、安全、經濟的補硒方式。生產富硒稻米,一是利用富硒土壤生產天然富硒稻米;二是通過施用含硒肥料生產富硒稻米。下文針對富硒稻米在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應對方式展開論述。
一、富硒稻米品種的選擇
稻米主要是常規粳稻和雜交稻米為主,常規粳稻以及雜交稻米都有深厚的種植基礎,其米質優良,能夠作為生產富硒稻米的優質稻 。可選用具有地方特色的稻米品種,如東蘭縣的墨米、鳳山縣的巴崗山貢米、環江縣的香粳等;或者選用根系發達、分蘗力強、莖稈粗壯、高產、優質、多抗品種,如中浙優8號、野香優2號、Y兩優916等。
二、富硒稻米培育壯苗措施
1.富硒稻米種子的處理
稻米種曬種2-3天后,放入1:10的鹽水中進行選種,接著將種子放入1%的生石灰水中浸泡半天,以殺滅谷粒表面菌源,減少生長過程中出現病蟲害的機率。把選好的種子放在編織袋內,要使用氣密性好的袋子,扎緊袋口并流出相應的空間,把袋子放入浸液中,一段時間之后,取出種子做晾干處理,進行常規催芽。
2.富硒稻米秧苗的培育
育秧宜選用353孔或434孔的秧盤,按每張秧盤10~15克用量將壯秧劑或旱育保姆與適量的細泥或泥漿拌勻,撒施或灌滿秧盤,播種時勻播稀播,雜交稻每穴2粒種子,常規稻每穴3粒種子。早稻用農膜覆蓋保溫,晚稻用農膜、稻草或遮陽網覆蓋防止大雨沖刷。注意通風煉苗,適量澆水、噴肥和清除雜草,在秧苗生長到28-32d的時候是移栽的最佳時機,移栽秧齡是影響富硒稻米產量的因素。
3.播種時機的掌握
這個環節對富硒稻米的生長周期有深厚的影響,稻苗的安全生長以及抽穗時間是種植富硒稻米需要加以考慮的,基本上是早稻是2月底至3月初播種,避免在高溫時期抽穗,因為高溫能夠對抽穗產生影響,破壞秧苗的正常生長。中稻是4月底至5月初播種,稻米進行授粉時應避開高溫條件對稻米結實率影響,這會導致富硒稻米減產,稻米質量下降等。
三、富硒稻米的大田管理措施
1.水分調控,科學管水
水量的控制,田間水深,秧苗的生長態勢都是灌溉時候需要注意的。保持田間水深在4cm左右是秧苗移栽前需要留意的。分葉期保證水深較深,同時要經常灌溉田地。淺水期一般在稻米抽穗時進行,所以要進行灌田程序。完成抽穗時采用間歇灌輸方式,確保田間土壤的濕潤度。水源的選取要使用清潔的水源,同時要注重水源節約,保障水田有豐富的資源。
2.配方施肥,肥料運籌
配方施肥,提高肥效。在拋秧前1~2天,施用基肥畝施100公斤餅肥或750-1000公斤有機肥和尿素12公斤、鈣鎂磷肥25公斤、氯化鉀8公斤;拋秧后5-6天,分蘗肥畝施尿素10公斤,氯化鉀11公斤;在始穗時,穗肥畝施尿素2.0公斤;在破口抽穗期,葉色偏淡可施攻粒肥畝施尿素2—3公斤。常規粳稻、墨米施肥,氮肥要適當減少,基肥畝增施硅鈣肥30-40公斤、鋅肥1公斤,以提高抗倒伏能力,增產增效。
3.噴施硒肥,科學掌控
富硒土壤區域,可直接生產天然富硒稻米,而有些區域生產的稻米硒含量達不到富硒標準時,來年可適當的噴施硒肥,硒肥施用不合理會造成硒含量過高,引起硒中毒。一般在稻米的抽穗初期和灌漿初期施用,每畝用鋅硒堡富硒肥料100g/包兌60kg水,要選擇陰天、晴天早上露水恰好干和下午6時后,要求霧點細小 、噴灑均勻在稻米葉片和籽實上,以保證稻米植株對硒營養的充分吸收,確保收獲時大米硒含量達0.15-0.50mg/kg(廣西富硒標準)。
4.病蟲害防治
這個環節以預防為主,使用生物治療方式,化學防治手段進行輔助。在稻米病蟲害防治的時候選取化學防治手段時,要選用效果好、副作用低的綠色藥劑,使用藥劑時要把眼光放長遠,不能為了一時的豐收而給環境造成污染,農作物農藥殘留少,農藥毒性低的藥劑是首選。例如,稻瘟病適用的藥劑三環唑可濕性粉劑、施稻靈、稻瘟靈乳油等;紋枯病使用井崗霉素、紋霉清水劑、粉銹寧可濕性粉劑等;稻曲病適用于井崗霉素水劑、粉銹寧乳油、滅黑靈可濕性粉劑等。許多病蟲害都具有是趨光性,在水田里要安裝殺蟲燈,保障秧苗的茁長成長。秧苗出現病蟲害時,一定不能盲目使用藥劑,首先分辨病蟲害的種類,在噴灑農藥時最好是在雨季后,這樣能夠保障藥性充分發揮,促進富硒稻米秧苗的生長,減少農藥的使用次數。
四、結語
著力研究富硒稻米的種植技術有利于提升食品的結構,改善膳食纖維水平,促進稻米產業的轉型升級。分析富硒稻米高產高效種植的技術,從食品的源頭保障人們能夠放心食用,優化糧食種植技術,有利于人們攝取營養物質的均衡,保障人們的健康長壽。
參考文獻:
[1]張明沛. 《富硒知識100問》.2014,12:2-35.
[2]鄧正春.富硒產業研究進展以及發展現狀[J].硒與全民補硒工程,2017,61(05):11-30.
[3]張漢盛.論富硒稻米栽培技術研究[J].墾殖與稻作,2016,10(59):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