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誠
摘 要: 小型農田水利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基礎性設施,是發展農業的物質基礎,在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保障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簡要分析了天池鎮目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現狀及發展滯后原因,并就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出可行性的對策及措施。
關鍵詞: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現況;滯后原因;對策及措施
天池鎮地處四川盆地中部,位于沱、涪兩江分水嶺上,是樂至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幅員面積62.48平方公里,下轄12個社區、26個村,總人口14.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2萬人。全鎮現有耕地面積2.34萬畝,其中田面積0.89萬畝,旱耕地面積1.45萬畝。
小型農田水利是農業、農村經濟的基礎性設施,是發展農業的物質基礎,在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保障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一、我鎮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現狀
截止2017年底,我鎮共有小型農田水利工程634處,其中:蓄水池358個,塘堰265口,小(二型)水庫11座。現目前(四川省都江堰灌區毗河供水一期工程)貫穿我鎮引水工程正在建設中,工程總庫容為823萬立方米,正常庫容721萬立方米,有效蓄水597萬立方米,從根本上緩解農業灌溉用水的不足,為我鎮農業旱澇保收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為天池鎮農村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然而,我鎮農村水利設施仍比較脆弱,農田水利化程度低,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差。目前有效灌溉面積僅為1.07萬畝,農田水利工程實際供水能力為472萬立方米。導致我鎮農田水利工程缺水問題比較突出,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任務任重而道遠。
二、農田水利發展滯后成因分析
綜合多方面因素,導致我鎮小型農田水利發展滯后的原因主要有:
1.老舊水利工程質量不高、配套不全。我鎮大部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均修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于當時技術條件等諸多因素限制,建設標準普遍偏低,質量不高,配套不全,大部分則引水渠道為土渠,沒有襯砌,滲漏嚴重,灌溉水平不能滿足旱澇保收的要求,一半以上的耕地仍“靠天吃飯”,干旱缺水嚴重制約了農業生產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2.重建設,輕維修。長期以來人們的觀念是重建設,輕管理。水利工程只運行不維修,或者只是簡單維修,致使損壞老化現象突出,效益衰減,守著工程卻澆不上地、用不上水。
3.資金投入不足,改、擴、新建工程速度慢。農民實際上沒有很好地承擔起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等公益事業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由于國家投資有限,鎮政府財政又困難,沒有大量資金投入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一事一議” 群眾投資投勞又沒有積極性,造成現有水利工程維修加固跟不上,改、擴、新建工程速度慢、規模小,遠不能適應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影響了農業結構調整,優質高效農業的順利進行。特別是近幾年降雨減少,持續干旱,水資源供需加大,群眾吃水澆地沒有保障,這對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需求更加突出。
三、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對策與措施
綜合分析我鎮現有水利工程的建設管理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制約因素,按照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學的發展觀,為確保我鎮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健康發展,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保障措施。
1.鎮政府要加強組織。鎮政府要加強對農村水利工作的組織及領導,明確每年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任務與各村年終目標考核掛鉤,將該項工作列入鎮年終主要的目標之一進行考核。鎮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的領導,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到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建立層層責任制,層層抓落實,把任務落實到單位和個人。同時,加強農村水利社化服務體系建設,改善農村水利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大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積極支持農民自辦、聯辦服務的組織。
2.多渠道籌集資金,調動群眾積極性。在爭取國家對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資金投入的同時,鎮政府應安排一定資金,設立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專項補助專項資金,并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對農戶投資投勞開展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給予獎勵補助,發揮好政府扶持資金的激勵、引導作用。此外,應積極引導和幫助廣大農民群眾提高認識, 認真貫徹落實“誰投資、誰建設、誰管理、誰受益”政策原則,制定相應的法規、政策,保證農村集體按一定比例的積累資金用于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激發農民自覺投資投勞參加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積極性,引導農民和社會各界增加對農田水利的投入,廣泛鼓勵、吸納社會資金辦水利,努力促進農村小型農田水利事業發展投資多元化,確保水利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3.建設高素質的農村水利隊伍,大力普及節水灌溉技術。采取多種形式和措施,努力構建一支高素質的農村水利專業隊伍,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我鎮的小型農田水利隊伍建設和管理體系,建立健全農民用水協會合作組織發展框架。積極推行節水灌溉技術,研究制定有利于節水灌溉發展的經濟補償政策和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實施方案,促進我鎮水資源的高效利用。
4.深化體制改革轉換運行機制。
(1)根據我鎮不同村社及不同條件,通過租賃、承包等多種形式,明確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權、放開建設權、搞活經營權,廣泛吸納社會資源,使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經營走上正軌,以存量換增量,對我鎮改、擴、建新水利工程啟到良性運行、滾動發展的軌道。大力推行計量供水,完善監督管理機制,確保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有效養護及其功能的有效發揮。要在全鎮范圍內建立起以村社集體和合作經濟組織基礎,以專業技術部為依托,以農民自辦服務為補充的多種經濟成分、多形式、多層次的服務體系。
(2)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能力,實現農民收入穩定待續增長的一項重大舉措。通過實施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將有利于改善全鎮的水利基礎設施條件,提高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全;有利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一步縮小城鄉差別,縮短城鄉差距夯實基礎。通過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實施,節約用水量,提高水利工程灌溉效率,優化全鎮的水資配置,將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對區域生態環境改善產生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繆建雄.臨澤縣建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投入機制的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5(07):68-69+73.
[2][1]李艷文.簡述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管理中存在若干問題的思考[J].民營科技,2014(05):86.
[3][1]葛銘坤,徐佳易.關于加強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管理的思考[J].江西建材,2017(03):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