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里央宗


摘 要:隨著農業科研工作的不斷進行,針對不同區域不同農作物的栽培方式也展開了深入的研究,馬鈴薯是高海拔地區的主要農作物之一,但在高海拔地區馬鈴薯農作物種植的過程中,不同區域以及同一區域馬鈴薯產量也有著很大的差異性。為了進一步研究馬鈴薯產量的影響因素,本文主要對高海拔地區不同栽培方式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為高海拔地區馬鈴薯農作物的種植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高海拔地區;栽培方式;馬鈴薯產量
馬鈴薯是我們日常經常見到的食材,更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在馬鈴薯種植上由于地區氣候、自然因素的差異性,所選用的馬鈴薯品種以及種植方式也有著一定的差異性。在高海拔地區,由于年平均氣溫較低,也是比較適合馬鈴薯農作物的種植,當然,在高海拔地區馬鈴薯的種植上,應選擇合理的栽培方式,才能提高馬鈴薯的產量,促進高海拔地區的經濟發展。
一、選址
在研究高海拔地區不同栽培方式對馬鈴薯產量影響的過程中,首先要選址,然后再采用不同方式進行試驗研究。本文研究中主要選擇某省高海拔地區,海拔高度在1800米,選擇地址的土體主要為砂質黃泥土壤,土壤肥力水平中等,所選擇地址之前種植過玉米,本次試驗將以馬鈴薯為主進行種植研究。
二、栽培方式的選擇
為了更全面地對高海拔地區不同栽培方式對馬鈴薯產量影響的研究,在本文研究中主要選取的栽培方式有六種,分別是1壟作種植+切塊播種;2平作種植+切塊播種;3壟作種植+整薯播種+去蕾;4壟作種植+整薯播種;5壟作種植+整薯播種+葉面噴施;6壟作種植+整薯播種+去蕾+葉面噴施。根據六種栽培方式對所選區域進行區域劃分為6個區域 ,每個區域的面積相等,且都混合食用農家肥和復合肥,試驗中各個區域都選擇威玉3號試驗品種。
三、試驗時間
為保證試驗的有效性,六個試驗區域所選擇為同一時間,從早春階段,也就是大概在2月的下旬分別對各個區域按照栽培方式進行播種,并在6月初分別對六個區域進行除草,并于8月對每個區域的馬鈴薯農產品進行驗收測產。
四、植株形狀以及產量分析
在試驗的過程中,需要對六組試驗植株的形狀進行分析,了解下不同栽培方法對植株所產生的影響。馬鈴薯的植株形狀主要包括出苗期、現蕾期、開花期、結薯期、成熟期、收獲期等不同時期,應對每個時期進行觀察和對比。從實際的觀察和對比中了解到不同栽培方式對馬鈴薯的生育階段所產生的影響并不大,只有一些個別的試驗組表現較為突出,如,采用第二種栽培方式的區域,馬鈴薯開花期會有所提前,但從植株的整體形狀來分析,2號區域的馬鈴薯植株相比于其他試驗區域的植株普遍較矮。而最為突出的是6號試驗區域的馬鈴薯植株相比于其他試驗區域的植株普遍較高。6號區域主要采用的是壟作種植+整薯播種+去蕾+葉面噴施的栽培方式,可以了解到該栽培方式可以使得馬鈴薯植株形狀更優。
從產量的角度上分析,也是不同栽培方式下對馬鈴薯種植的最主要影響因素,也是給人們帶來不同經濟效益的主要考量。以下主要對六個試驗區域不同栽培方式下的馬鈴薯產量進行統計分析(如表1)。
從表1的數據中不難看出,6號試驗區域的馬鈴薯總產量居首位,其次是5號試驗區域,而3號和4號試驗區域的產量很相近,2號區域是產量最低的試驗區域。從這些數據的統計中證明在高海拔地區不同栽培方式對馬鈴薯產量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要想提高馬鈴薯的產量,使得高海拔地區馬鈴薯種植達到高產或超高產,則需要采用壟作種植+整薯播種+去蕾+葉面噴施的栽培方式,具有較好的增產效果。
五、不同栽培方式對馬鈴薯經濟效益的影響分析
經濟效益是農民最關心的話題,馬鈴薯種植的高產可以大幅度提高農民經濟效益,促使農民奔小康。通過表1的數據分析中了解到6號試驗區域采用的壟作種植+整薯播種+去蕾+葉面噴施栽植方式馬鈴薯產量最高。根據馬鈴薯市場價格這塊區域的馬鈴薯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最高。不僅如此,馬鈴薯價格也會根據馬鈴薯大小來衡量,6號區域的馬鈴薯形狀大小很多大于其他試驗區域的馬鈴薯大小。這樣就可以從中篩選出個頭大、外表好的馬鈴薯,能夠賣出更高的加錢,進一步增加農戶的收益。
六、結語
總的來說,在本次試驗研究中,通過六種不同栽培方式的使用,并選用同一塊高海拔地區以及保證各試驗區域所施的肥料相同,最后六塊試驗區域所產生的結果卻存在很大的差異性,2號試驗區域所采用的平作種植+切塊播種栽培方式,相比于其他區域不管是從產量還是經濟上都是最低的,而6號試驗區域所采用的壟作種植+整薯播種+去蕾+葉面噴施栽培方式,其產量以及經濟收益都是遠高于其他試驗區域。綜上所述在高海拔地區,要想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在處理好馬鈴薯種植密度、施肥、種植選址的基礎上,應推廣食用壟作種植+整薯播種+去蕾+葉面噴施栽培方式,大幅度提高高海拔地區馬鈴薯的經濟收益,促進高海拔地區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大春. 恩施州高海拔地區優質馬鈴薯種薯生產技術[A]. 中國作物學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河北省農業廳、張家口市人民政府.2016年中國馬鈴薯大會論文集[C].中國作物學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河北省農業廳、張家口市人民政府:,2016:3.
[2]楊瓊英,張瑩.高海拔地區青薯9號馬鈴薯不同栽培模式對比試驗[J].青海農技推廣,2015(01):38-39.
[3]趙忠發,彭華.高海拔地區不同栽培方式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J].農技服務,2012,29(09):1017+1022.
[4]趙忠發,彭華.高海拔地區不同栽培方式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J].耕作與栽培,2012(0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