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盼 謝嘉豪 農秋連 甄雋陽 梁麗巧 吳以升
摘 要: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機械化技術在各個領域中的應用都十分的廣泛,近年來作為重要經濟作物的花生、胡蘿卜、馬鈴薯、大蒜等根莖類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為了提高種植效益,其生產機械化問題的解決非常重要,近年來根莖類作物生產的機械化新技術應用就極為廣泛。在根莖類作物生產過程中,機械化技術主要應用于播種和收獲兩個環境。本文,主要才能從根莖作物播種深松角度對該技術進行分析和探討,以求能夠更好的應用相關的技術,提高根莖類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其具體分析如下文所述。
關鍵詞:根莖類作物;生產機械化;技術創新
一、根莖類作物生產機械化技術應用的必要性
在現代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制約農業發展和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生產技術的落后,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機械化生產技術在農業的多個領域中都有所應用,該技術的應用有效的提升了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而對于根莖類作物來說,根莖是他們吸收養分的主力,如果在作物生產過程中,土壤沒有得到深松,作物的養分吸收難度可能會有所增加,這樣也不利于作物的生長。
而機械深松能夠有效的疏松土壤,提高玉樹的滲入速度和數量,減少徑流和水分蒸發的速度,而且該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只松土不翻土,作業后耕層的土壤不亂,動土量比較小,在應用該技術時比較適合土層淺不宜耕翻作業的土壤,在進行根莖作物種植時,也更加的簡單方便。該技術可以說是農業耕種技術的一次重大革命,其有效的提高了作物的產量,提高了土壤的蓄水能力,有助于根莖類作物扎深根,對于根莖類作物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農藝對根莖類作物深松機械化技術的要求
農藝要求根莖作物最好是能夠進行輪作,如種植一年大田作物之后,再種植一年的根莖類作用。其對于深松作業的時間、土壤適耕條件以及作業周期等都有著較高的要求。一般來說,深松作業的時間,在秋季進行比較合適,秋季租屋豐收之后,地里一般還留有尚未被解決的殘茬,而且作物收獲之后,農民的閑暇時間也比較多,在這個季節可以做好滅茬工作,在滅茬完成之后,在結合實際的土壤情況進行深耕。在深耕時其適宜的條件是在土壤含水量為15%-22%,深松的深度則需要結合實際種植作物類型進行合理的劃分,而且在深松過程中作業的深度需要一致,不能遺漏,需要在深松的同時做好底肥施肥工作。
三、根莖作物深松機械化的技術要求
1.深松時間
深松作業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整地,在秋季時進行深松有助于土地蓄水,一般來說,深松工作每2-3年進行一次,在深松過程中對于深秋起壟的地塊,需要在起壟之后進行的進行鎮壓,防止土壤水分因此流失。
2.深松的方式
深松的方式可謂是多種多樣,一般來說,工作人員需要結合實際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深松方式,如全方位深松適合全面松動土壤,深松的深度在25-30㎝比較合適,間隔深松則主要是用于創造虛實并存的耕層結構,以便作物更好的生長。在深松過程中通常采用的是鑿式深松產鏟,這種工具深松出來的土地底層效果比較好。而在使用深松機械的時候,則應當注意要與輪作相適應,選擇合適的機械。
3.深松深度
不同土地的深松深度是不一致的,在實際的深松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因地制宜,結合實際的情況進行,大部分土地深松25-30㎝作為適宜,同時其還需要結合根莖類作物種植情況進行,一般來說,土層比較薄的土壤或者是是沙土地是不宜進行深松的。
4.深松的質量
深松工作開展過程中,其對于質量的要求比較高,深松作業要求耕深一致,各行深度誤差為±2㎝,要求行距一致,對于有壟地塊則需要根據壟距確定行距,在確定行距之后,在結合實際需要做好深松工作。
5.作業機具
深松機具從類型上可以分為單機和聯合作業機,可以按照農藝和地區實際種植習慣進行合理的選用,同時,其還需要兼顧根莖類作物的種植特點進行。
四、根莖類作物深松機械化的實際效果
相較于傳統的生產技術來說,機械深松的阻力比較小,工作效率比較高,而且在深松過程中不翻動土地,可以保持地表的植被覆蓋,這樣能夠有效防止土壤的營養成分和水土流失,有利于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而且由于機械化設備加入到生產工作中后,工作效率可謂是大幅度提升,這樣也有效的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此外,機械深松使得土壤表層的水資源下滲到土壤內部,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土壤水庫,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根莖類作物營養成分的吸收。
總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變化,種植技術也將不斷的發展和進步。在進行根莖類作物種植時,實行生產機械化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種植的產量和質量,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其對于根莖類種植的發展確實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且其還適用于多種不同類型土質,實用性比較強。
參考文獻:
[1] 劉晨,張友騰,石磊,張玉同. 棉花生產機械化技術[N]. 中國農機化導報. 2014-02-17 (005).
[2] 劉晶. 加大工作力度 推進油菜生產機械化[N]. 中國農機化導報. 2012-09-10 (001).
[3] 白璐. 陳永生:蔬菜生產機械化破題還需謀定后戰[N]. 中國農機化導報. 2014-05-26 (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