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曉慧 龍春潔 黃旭宏


摘 要:岫巖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三寒四暖”,多干少澇;夏季濕熱多云雨,雨熱同季;秋季“兩溫五寒”,陰晴多變;冬季干冷少雪,盛行北風。本縣農作物種植比價雜,主要的農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高粱、谷子、花生等。我們利用歷史觀測數據對氣候因子進行統計分析和篩選,規劃出適合各類作物生長發育的氣候條件和氣候特點,充分的利用本縣的氣候資源條件,合理安排農作物的種植,更好的為本縣農業生產、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做出貢獻。
關鍵詞:氣候條件;氣候資源;大豆種植
一、 大豆氣候條件分析
岫巖滿族自治縣位于遼寧省東南部,千山山脈布滿全境,山脈斷續,錯雜起伏,崗巒銜接。岫巖處在西風帶與副熱帶氣流的交匯處,具有濕潤地區的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三寒四暖”,多干少澇;夏季濕熱多云雨,雨熱同季;秋季“兩溫五寒”,陰晴多變;冬季干冷少雪,盛行北風。本縣農作物種植比價雜,主要有玉米、大豆、水稻、高粱、谷子、花生等。我們要根據本縣氣候特點和氣候資源條件,合理的安排農作物的種植。
岫巖縣的光能,基本滿足了大豆各個生育階段的需求,供求矛盾不突出。而影響大豆生育的是水分和熱量。水分因子主要是7月上旬水量(R7上),熱量因子主要是≧10℃活動積溫(∑T≧10℃)。
經過對數據統計分析和篩選,熱量影響大豆生育的全過程,≧10℃活動積溫與產量呈正相關。
水分影響的關鍵是在7月上旬,此時,岫巖縣大豆處于旁支形成期,需水較多。若降水量少、土壤干旱植株生育收到抑制,造成頁面小、有效旁支少,最終降低了產量。相反,若降水量較多,而且適宜,使植株生育良好,有效旁支增多,最終提高了產量。因此,7月上旬降水量與大豆產量呈正相關。當然,降水太多,將因植株徒長而導致減產。
大豆豐產水熱指標表(一)
二、 大豆氣候資源評價
1.氣候因子權重
大豆氣候產量與影響大豆生育的主要氣候因子建立的二元線性回歸方程是:y^= -108.27+0.0326∑T≧10℃+0.0765R7上
根據方程求得的標準化回歸系數和各因子的權重系數如表所示:
標準化回歸系數和權重系數表(二)
從表上看出,岫巖縣≧10℃活動積溫對大豆生育影響較大,7月上旬降水量的影響較小。
2.氣候因子綜合質量系數和位次
牧牛~0.170—23;三家子~0.308—位次21;韭菜~0.343—18;石廟子~0.307—22;湯溝~0.354—16;黃花甸~0.361—15;大房身~0.317—20;朝陽~0.395—8;大營子~0.471—3;紅旗~0.403—6;蘇子溝~0.312—19;偏嶺~0.078—24;哈達碑~0.384—11;石灰窯~0.364—13;前營~0.347—17;龍潭~0.362—14;新甸~0.398-—7;興隆~0.367—12;雅河~0.453—4;楊家堡~0.391—9;洋河~0.386—10;嶺溝~0.480—2;哨子河~0.500—1;岫巖鎮~0.416—5;
3.氣候資源評價
根據大豆氣候因子綜合質量系數的地理分布,把全縣分為三個氣候質量區域。
(1)大豆氣候Ⅰ區:由岫巖鎮、紅旗、大營子南部、哨子河、嶺溝、洋河、楊家堡和新甸。氣候因子綜合質量系數在0.398~0.500。
(2)大豆氣候Ⅱ區:由湯溝、黃花甸、大房身東部、朝陽、大營子北部、蘇子溝、興隆、哈達碑南部、石灰窯、前營和龍潭。氣候因子綜合質量系數在0.312~0.384。
(3)大豆氣候Ⅲ區:由石廟子、三家子、牧牛、韭菜、大房身西部、偏嶺和哈達碑北部。氣候因子綜合系數在0.078~0.343。
三個區域的水分資源,都有滿足了大豆全生育過程的需要。但是,在水分關鍵期(7月上旬)里,Ⅰ區的水分條件達到和超過了豐產指標(≧40毫米),滿足了大豆對水分的需要,而Ⅱ、Ⅲ區則是接近和低于豐產指標。各區域≧10℃活動積溫都達到了豐產指標(2950℃),若種植中熟品種大豆(要求活動積溫2900℃),熱量利用率高者為84%,低者只在75%,都有不同程度的剩余熱量;但若種植中晚熟品種大豆(要求≧10℃活動積溫2900℃),Ⅰ區的熱量利用率在87~91%,Ⅱ、Ⅲ區在91~97%。
三、結語
以上事實表明,Ⅰ區大豆的水熱資源和條件是好的,Ⅱ區是較好的,Ⅲ區是較差的。
在大豆生育季節中,三個區域的的光能資源是能夠滿足大豆的生育過程,但以往光能利用率較低,光能生產潛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