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成蘭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生態的需求越來越緊迫,對于環境綠化的需求呼聲越來越高。本文以處于生態之首的林業為突破口,對林業育苗和造林的策略進行綜合研究,期望能夠對于生態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關鍵詞:林業育苗技術;造林方法;綜合策略研究
目前,我國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對于林業生態的要求越來越迫切,人民群眾希望藍天碧水綠林成蔭,希望呼吸新鮮的空氣和聽到和聞到森林生態的鳥語花香,希望和大自然融為一體,期望身體健康,長壽百歲以上。在國外把森林建設和醫療健身結合起來,進行有氧運動,提高生命質量。這一切要求我們切實把我們的森林建設起來,把生活的美好家園建設好。本文以林業育苗和造林技術為突破口,期望能夠建設好我們的森林家園。而種苗是林業和森林建設的基礎和重要保證,種苗的質量決定了森林培育的質量,也決定了林業生態發展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從種苗一直到播種撫育直至成林,是一項系統的造林工程。
一、種子處理技術
造林這項系統工程技術的基礎始于種苗。因此種苗是造林技術的核心環節。
1.苗木選種。采取風選、水選、粒選等一系列選種方法,去除種子中的雜物、空粒等,保留飽滿健康的籽粒。
2.苗種處理。種子消毒方法主要包括燙種、鈷6O射線、紅外線照射等方法,減少苗木病蟲害的發生。
3.苗種催芽。(1)浸種法。這是使用最為普遍的一種苗木種子催芽方法。大多數苗木在實際播種之前需要進行充分的浸泡,種子在該過程中對水分進行最大限度的吸收,最終促使催芽目標的實現。部分樹種只要滿足噴水拌濕的條件就可實現發芽的目標。較厚的種子需要較長的時間在溫水中進行浸泡方可實現催芽的目標。(2)去蠟去油法。主要針對一些種皮外部帶有油脂及蠟質的樹種種子進行催芽時所選用的方法,如漆樹、烏桕等樹種。種子在70℃的草木灰水中浸泡,或選用2500倍液稀釋的堿面水中進行浸泡。水溫逐漸冷卻后,用手輕輕揉搓種皮表面的油脂及蠟質,用清水沖洗后,可用生豆芽的方式進行催芽。(3)層積催芽法。對于紅松、銀杏等部分樹種休眠期相對較長,種子發芽十分緩慢常會采取層積催芽的方法。即將精選種子與濕潤物,如河沙、泥炭、鋸末等混合或分層放置,通過這種方法能夠有效解除此類種子的休眠,達到良好的催芽效果。
二、播種技術
苗木播種技術在大田中的主要方式包括散播、條播和點播等。散播主要是指對即將移栽種子和小粒種子進行播種。點播主要是指針對一些大種子進行播種,將種子放入到疏松土壤中,確保植株行距的統一性。條播適用于中小粒種子的播種,能夠確保種子的整齊度,提升種子的發芽率。條播能夠通過機械作業,提高種子的利用效率和發芽的整齊度。根據種子大小以及土質條件,確定合理的播后覆土厚度。種粒體積越大相應覆土越厚,而土壤粘性越重相對覆土越薄,沙質土壤覆土則相對較厚,要充分保證土壤薄厚的均勻,以利于種子整齊發芽。
也可在配置的基質內進行穴播。苗木基質在制造過程中,確保各物質混合均勻。苗木基質的組成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定進行組配,一般包括泥炭土、樹皮、鋸末、稻殼、花生殼、腐熟透的牛糞以及無機鹽珍珠巖、砂礫、爐渣等。要求確保單位體積各物質的含量基本一致,水分含量適中。確保容器中的幼苗茁壯成長。對經過預處理的種子,播種時采用一般1粒/穴。穴播一般應用于實驗,能夠對苗木進行有目的的選擇,比如抗病性、生長適應性以及生物學特性的觀察等。可以根據實驗的不同處理進行設計和選擇。
三、幼苗撫育管理技術
由于幼苗對于光照、水分、通風透氣、溫度、養分等都有著較高的要求,在苗期要大力加強土壤管理,通過澆水、除草、施肥、松土等措施,為幼苗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還可以采取平茬、修剪、間苗等措施保證苗壯苗壯。
樹苗長出葉子,需要合理翻土,應保證土質營養的循環。等苗長齊后,及時減掉成長欠好的樹苗,給優質樹苗節提供營養及生存空間。同時施肥要選擇合適的時期,應使用磷肥、氮肥、尿素。
四、目前我國主要造林方法
1.我國林木的主要種類。按照我國森林法規定,劃分為五大林種。(1)生態防護林。以防護為主要目的之森林、林木和灌叢。按照防護林對象 和目的之不同,分為農 田防護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防風固沙林,草牧場防護林、護路林和護岸林等。(2)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用材林分為一般用材林和速生豐產用材林,此外還有工業用材林、纖維林、膠合板林、造紙林等。(3)經濟林。生產木材以外的林副產品,如干果、水果、食用油料、飲料、香料、藥材等。(4)薪炭林。專門為提供燃料而營造的人工林 主要在缺少燒柴地區為解決燒柴而營造的森林。(5)特種用途林。主要指風景林、實驗林、母樹林、國防林、環境保護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林以及各級自然保護區林。
2.目前我國主要造林方法。我國目前主要造林方法,根據造林的方式分為以下幾種。(1)栽苗造林法。這種方法是最為傳統的人工方式。必須做好對苗木根系的保護,防止因根系損傷及水分流失等導致苗木生長發育不良,影響造林的效果。也可對根進行技術處理,比如蘸生根粉等。(2)分植造林法。利用原有林木的干枝、根系等作為原材料進行培育,這樣不但能夠提高造林的效率,而且技術操作相對簡單,成活率也較高,分植過程中新栽的樹木還能夠遺傳母體的優良特性。(3)插條造林法。一般在春秋季節應用。選擇春季土壤。解凍后、樹木發芽前以及秋季樹木落葉后、土壤凍結前 2 個時間段,選取適宜的樹木枝條進行插條栽植。插條前需要對土壤進行相應的整理,主要包括作壟、澆水、覆膜等,插條后還要進行覆土,薄膜必須要等到所插枝條長出葉子才可撤除,以保障樹木的成活率。一般所選枝條需要滿足一定的粗度、樹齡條件,通過修剪,并按照一定的株行距進行插播。(4)飛播造林。飛播造林是用飛機在宜播區模擬植 被天然落種,播撒喬、灌、草種子的一種造林方式。飛播是一種先進的造林方式,適合不宜人工造林的地區進行造林,具有速度快、成本低、規模大、活動范圍廣、效益好的優點。飛播受天氣影響大,作業季節性強。播前需要對飛播區域做充分的準備。(5)人工更新造林。在無林或原來不屬于林業用地的土地上進行人工或機械的造林方式,稱之為人工造林。人工造林成活率高,林木生長快,林分質量高,技術要求高,是我國主要采用的造林方式。(6)封山育林(包括封沙、封灘育林育草),就是把天然分布的有疏林、散生母樹、稀疏灌叢的荒山、荒沙、荒灘、采伐跡地、火燒跡地封禁起來,借助天然下種更新或根蘗更新能力、輔以人工育林手段,培育成林地或灌草植被的一項營林技術措施,特點是簡單易行、用工少、成本低、見效慢,這是我國傳統的育林的有效方式。
五、結語
總之,林業育苗技術與造林方法的綜合策略需要進行綜合性的研究,結合國內外新的技術研究成果和技術應用,大力發展人工培育林木,實行封山育林政策,禁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禁止利用國內森林資源燒制木炭,加強古樹名木管理與保護,開展珍稀瀕危植物,野外采種和育苗工作,保護珍稀瀕危特有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早日摘掉我國的“貧林帽子”。
參考文獻:
[1]呂蕾,林業育苗技術與造林方法的綜合措施初探.[J]新農村:黑龍江 , 2017 (27) :142-142.
[2]黃彩霞,林業育苗技術與造林方法的綜合措施探究.[J]現代園藝 , 2015 (24) :71-71.
[3]霍旺,付玉.關于林業育苗技術與造林方法的綜合措施探究.[J]農業與技術 , 2016 , 36 (19) :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