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潔玲
摘 要:在現代化的社會建設中,人們愈加重視對城市綠地的建設。而城市生態效益的發揮,需要通過對綠地植物的使用來實現,同時城市綠地景觀的效果,與綠地植物的多樣性有著很大地關聯,這就需要城市建設者重視對綠地效果的改進,而本文就主要圍繞佛山市城市道路的綠地植物多樣性進行分析,探討優化對策。
關鍵詞:佛山市道路;綠地植物;多樣性;優化政策
通過對佛山市地區的道路綠地植物進行調查后,可以看出在城市綠化中,使用了超過330種且包括變種和栽培種在內的植物,其中喬木類型的植物最多,已經超過了170種。并且在不同的行政區域內,使用的植物有著很大的差異,植物的多樣性極為顯著,對此為了保證綠地生態效益的發揮,需要注重綠地優化。
一、佛山市道路植物的多樣性分析
在佛山地區的次生植被類型主要以亞熱帶季風性常綠闊葉林為主,但隨著城市化的建設,和經濟利益的驅使,植被破壞嚴重,人工林的比例逐年增多。
1.物種的多樣性
(1)植被的邊緣種和內部種。在佛山地區邊緣種的類型的植被較少,并且分布面積大,出現頻率高,幾乎遍布整個佛山市;而內部種植被的類型較多,但分布地域少、面積小,出現的頻率較低。
(2)古樹名木和瀕危植物。古木名樹是佛山市植被多樣性的重要標志,是地區的重點保護植物;同時佛山區的瀕危植物也是國家重點植被保護的方向,其中珍惜的瀕危植被有15種。
2.群落多樣性。根基佛山市的植被調查研究,可以發現市區的植被大致可以劃分成2個類型、7個群系和21個部落,對這些植被進行群落劃分,可以發現不同群落的環境差異,對保護物種多樣性有著良好地指導作用。
3.區域多樣性。區域的多樣性是對區域植被的豐富程度進行評價和反應的重要指標。在對佛山市的植被進行評價時,可以使用權重法和指數頻率計算法,以此來表明區域植被的生長狀況,同時可對計算出的結構進行分析比較,有助于植被的區分工作。
二、佛山綠地植物的優化政策
1.植物的多樣性保護原則。在多樣性的綠地植被保護區域保護植被,需要根據地區的植被物種狀況,制定適宜的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的措施,在維護生態系統,還需要重視植物多樣性功能的發揮,因此,保護街道綠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需要遵循自然資源優先、發揮生態功能、物種多樣性和因地制宜的原則。
2.生態分區。區域植被是不同區域的地理要素,經過長時間人文、自然生態過程符合形成地方,是人們對土地進行利用和對環境進行建設的結果。不同區域間有著不同的區域特征,因此,同一種綠地環境的優化措施,在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適應性,對綠地植物的保護作用也不盡相同,同一種綠地優化措施在不同綠地中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同的。為了實現綠地資源保護的程度的最大化,就需要對佛山市的街道綠地植被進行相應的分區。根據佛山市的情況,可以將綠地西部、北部生態保護區,中部生態控制區和東部、南部生態建設區。
3.植物多樣性優化對策
(1)生態保護區。在佛山地區的西部和北部生態保護區,深林生態系統比較完整,生物類型多種多樣,以此生深林為主,是佛山市區植被保護最好的地區,生態功能齊全,對佛山市的生態安全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比如說,該地區的植被可以有效減少雨水和其他流水對地面道路的沖刷,減少地表的徑流,同時有助于凈化空氣、減少噪音。對此為了實現對生態地區的保護,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
第一,加大對綠地的保護力度,尤其是合水鹿田自然保護區,據了解本地區有幾種殘存于世的稀有樹種,目前已經被列為國家級保護植物,這些珍惜樹種對研究地質變遷和生物進化史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此可以建立自然保護區,在一定程度上適當擴大自然保護區,開發生態旅游,促使地區進行良性生態循環系統。
第二,從多方面制定一些措施,避免人為破壞植被,禁止能夠導致生態系統退化的各種開發行為,比如嚴格控制地區工業、商業的類型。
第三,走生態型經濟發展的道路,結合生態環境,多方面的防治生態環境惡化。
(2)生態控制區。佛山市的生態控制區主要位于中部,此地區以次生林和人工林相混合的植被為主,區域之別保護的重點在于控制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因此在對生態控制區進行保護時,首先,需要加大對樹種資源的保護力度,此地區多以“風水林”的形式存在,對涵養水源、調節氣候和保護物種的多樣性有著積極意義;其次,需要注重對植被的恢復。在恢復植被時,需要充分利用自然的恢復力量,并用人工力量力輔助植被的恢復,同時在進行公益林的建設時,需要注意使用喬灌、灌草等不同植被類型形結合的混交方式,全方面的提高之別法生態系統功能;最后,需要嚴格控制植被保護區內的農田面積,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
(3)生態建設區。佛山市南部的生態建設區是佛山經濟最為發展的地區,城市的工業企業較為密集,各項基礎設施齊全,但由于人口活動頻繁等因素,此地區的綠地植被系統處于不穩定的狀態。因此,就需要將此地區的生態系統重建和維護最為重點,創造多種有利于保護綠地系統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環境。首先,需要提高生物的多樣性,以本土和天然配置為主,實現現代化城市與自然共存的城市環境;其次,提高率類型的多樣性,用增加綠地斑塊類型的方式,來促進植物類型的多樣性;再次,提高綠地空間的異質性,建設一個長期穩定的復合混交林植物群落;最后,建立自然保護區,對河網區進行相應的立體綠化,充分發揮植被改善環境、消除壓力和調節氣候的作用,從而發揮綠地的生態效益以及美學功能。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對城市進行建設時,需要加強對城市綠地植物多樣性的保護,這樣對維護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除此之外,在在進行城市綠地建設中,還需要根據當地的植物多樣性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優化措施,實現對城市綠生態系統的保護,進而促進現代化城市環境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劉凱,尹開文,霍夢瑩,等.城市綠地系統生物多樣性價值及保護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7,(32):135-136.
[2]韓藝閣.基于城區道路綠化景觀探索優化對策[J].現代園藝,2016,(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