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機械制造業受到廣泛關注與重視,但是,當前很多機械制造業發展中經常會受到粉塵與噪聲的影響出現職業病問題,對人體造成較為嚴重的危害性影響,因此,機械制造業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應結合職業病危害情況進行合理的防護,編制完善的計劃方案提升人們的工作安全性,為其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關鍵詞:機械制造業;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
為了更好的進行機械制造業職業病的防護,應編制完善的方案開展防護工作,在科學分析與探究中提升機械制造業的工作安全性與可靠性,并形成良好的管控模式,在新時期發展背景之下提升機械制造業的安全性。
一、機械制造業職業病危害分析
對于機械制造業而言,通常會針對原材料進行切割處理與下料處理,然后開展焊接與組裝工作,針對產品性能進行測試與驗收,然后執行入庫處理工作。然而,在生產環節中,電焊與砂輪等工作中會出現粉塵與噪聲問題,也會形成工頻電磁場,不利于工作人員生命健康的維護。
1.粉塵方面的危害問題分析
在機械制造的過程中,會預先進行金屬澆注制備處理,在冷卻之后形成鑄件,而鑄造期間使用的原材料主要為砂土、黏土與陶土等,其中含有很多游離二氧化硅,在制作與造型中會產生不同程度粉塵。同時,在機械制造生產中砂輪旋磨環節刀具也會引發粉逸的粉塵。對于砂輪而言,主要是剛玉與金剛砂制作而成,在生產期間很容易出現粉塵。電焊環節中也會產生粉塵,含有氧化鐵物質,人體長時間接觸此類粉塵,會引發肺病,例如:鑄造工種、磨削工種、電焊工種等肺病。
2.噪聲方面的危害問題分析
在機械制造環節中經常會出現噪聲問題,嚴重影響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通常情況下,下料切割中會使用離子方式與氣體方式開展切割工作,不僅會產生粉塵,還會發出較高的噪聲。在焊接環節中,使用埋弧焊與氣體焊接方式會發出噪聲。在打磨環節中,機械振動與噪聲問題較為嚴重。且組裝、調試與維修環節中,都會產生一定噪聲問題。如果工作人員在工作之前沒有進行合理的防護,將會引起耳部的疾病問題。經過調查可以得知,機械制造業的職工在受到噪聲影響之后,有60%職工聽力下降,有35%的職工出現了耳鳴的現象,有3.5%的職工輕度耳聾,這就導致職工在未來發展中的工作與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二、機械制造業職業病的防護措施
機械制造業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需針對職業病進行合理的防護,將預防作為主要工作內容,將護理作為輔助,引導職工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提升自身身體健康性,為其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具體措施為:
1.科學開展布局工作
為了更好的預防多重職業病危害,應做好布局工作,在科學布局的情況下進行合理的分析與研究。例如:在鑄造工序實際布局的過程中,需針對粉塵危害進行合理的處理,集中在工作場所中。然后針對電焊環節與打磨環節進行合理的劃分,形成良好的布局模式。
2.針對工藝進行合理改造
機械制造業在選擇工藝的過程中,需使用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機械設備,例如:使用數控機床減少傳統機床的使用,不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還能降低勞動強度,減少職業病的發生幾率。
3.做好防塵工作
在車間生產的過程中,需做好防塵工作,編制完善的職業病防護方案,提升整體工作效果。通常情況下,需將鑄造生產作為重要內容,在鑄造的過程中,使用密封性能的抽風裝置,使用水力進行砂材料的清洗,開展濕式作業工作。在此期間,還需科學開展砂材料的清理活動,預防振動問題,更好的安裝密封抽風系統,提升粉塵問題的防范效果。
4.噪聲的防范措施
為了更好的預防噪聲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應做好分析與管理工作,并形成良好的噪聲控制系統,編制完善的管理系統,保證更好的開展管控活動。對于高強度噪聲源而言,需集中開展處理工作,設置隔音房,更好的對噪聲源進行屏蔽處理。同時,要求工作人員在工作之前佩戴防止噪聲的耳塞或是耳罩,使得工作人員能夠更好的預防噪聲職業病。另外,為了預防振動帶來的噪聲問題,應創建合理的操作管理系統,使用減振操作的方式對其進行處理。
三、結語
在機械制造業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需針對職業病危害進行全面分析,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與控制機制,篩選最佳的職業病防護方式開展工作,在科學管控與維護的情況下,提升職業病的防護效率與水平,優化工作模式。
參考文獻:
[1]陳德放,宋巖.機械制造業職業病危害與防護措施評價[J].環球市場,2016(23):90.
[2]金若剛,黃邵玲,羅磊, 等.長沙市2013-2015年職業病發病情況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7(8):977-979.
[3]安文.機械裝配作業職業病的防護措施[J].安全與健康(上半月版),2016(3):26.
作者簡介:楊曉虹(1967-10-),女,籍貫:廣東,單位:中國航發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職稱:主管醫師,研究方向:職業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