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司琦
摘要: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離不開研究性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在農村社會實踐調查活動中,我們了解了南京本地農村的環境問題,結合所學生物學知識進行了分析和反思,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環境問題;調查;反思;建議
一、調查背景
2018年 6月,學校組織學生到南京未成年人教育基地,進行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活動,為了進一步宣傳黨中央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關政策,實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思想,了解農村環境現狀,更好的改善農村環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們調查了浦口區江浦街道西江村的環境問題。西江村地處南京長江三橋以南的城郊結合部,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進程,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也應運而生。有些環境問題甚至已經危及到農民的生存問題,這有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目標。
由于經濟發展和各種人為因素以及自然的損毀退化,已經成為制約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因素。農村環境污染主要表現為畜禽養殖污染,農藥、化肥污染和生活污染,其中農業畜禽養殖和生活垃圾是目前農村環境日益惡化的最主要原因,給作為弱勢產業的農業和農民帶來了顯著的負面影響。中國農村人口中與環境污染密切相關的惡性腫瘤死亡率逐步上升。
二、調查方案
1. 2018年 6月 30日
2. 調查對象:村容村貌、農民生活環境。
3.調查方法:通過走訪和觀察方式。隨機訪問 40人,獲得較客觀真實的原始材料。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西江村的環境污染問題
1.畜禽養殖污染問題
近年來農村畜禽養殖得到較快發展,給環境帶來了沉重壓力,尤其是村頭的養殖場。在這個養殖場中有兩千多只家畜,畜禽糞便未得到處理將糞便隨意堆放,或者直接排放村中河流與池塘,這些糞便進入水體或滲入淺層地下水后,產生嚴重的水質污染。畜禽糞便經自然晾曬,臭氣熏天,蚊蠅滋生。若有下雨天,糞水四處橫流,以致地下水源遭受嚴重污染,這不僅造成村民飲水困難,給村民健康也帶來嚴重威脅。
2.土地污染日趨嚴重
在農村,由于缺乏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和公眾環境意識,不是靠改良種苗提高抗病能力來提高產量,而是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遇到雨水沖刷,化肥農藥便滲入地下或流入河流。化肥中的硝態氮在通氣不良情況下進行反硝化作用,造成大氣污染。農用化學品的過量使用,不僅導致農田土壤污染,造成土壤板結、肥力下降。環境中的農藥隨著食物鏈的富集,在生態系統中傳播,使其污染范圍極大擴散,致使全球大氣、水體、土壤和生物體內都含有農藥及其殘留。農藥的大量使用還會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一些農業害蟲的天敵由于食物鏈的關系或直接毒害而大量死亡,物種多樣性減少,使脆弱的農業生態系統更加脆弱。
3.秸稈焚燒污染問題
現在大部分人家不再用秸稈當柴火改用天然氣,在田地中的秸稈就沒有了作用,又礙于下季莊稼的生長,村民們缺乏秸稈還田的環保意識,果斷的將其焚燒,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
4.生活垃圾污染問題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地提高,但隨之而來的是生活垃圾數量越來越多,據我粗略估算村上每家兩天產一袋垃圾,一共有 100家左右 30天就能把一個 3米深 10米寬 10米長的坑填滿。農村生活垃圾的成份,除了常見的塑料制品外,有機磷成份也明顯增加。沒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處理場地,村頭的小河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場,經過雨水的洗禮、太陽照射及微生物發酵產生刺鼻難聞的氣味。
5.生活污水處理率低下
農村的生活污水處于無序排放的狀態。每家每戶的生活污水都是順著自制的排水溝流到田地里。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的時期,農村生活污水成分簡單,可以自然降解。但是隨著我國農村的城鎮化不斷發展,生活污水的成分不再簡單,農民對環保意識的欠缺,造成城鎮生活環境的污染程度不斷加深。
(二)對西江村環境問題的分析
1.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薄弱
從走訪中發現,農民對環境保護知識的了解程度:有 1/10的人非常了解,有 1/5的人表示了解一些環境保護知識;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在看新聞時,如果遇到有關環保方面的報到時,有極少的人會很認真的看、聽;對保護環境的認識程度: 1/5的人認為是每一個人的事,自己也有一份責任, 1/2的人表示是政府的事, 1/5認為是環保人員。一方面,由于受傳統觀念影響,溫飽即足,只顧眼前利益,沒有長遠打算;另一方面,農民的文化水平低,農民的環境意識和維權意識普遍不高,對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即使認識到環境的危害性,也不知自己擁有何種權利、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2.治理模式不適,效果不佳
農村基層組織對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認識不足。治理模式不適導致農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存在著技術、經濟上的障礙。重經濟發展輕環保的思想依然存在,對環境治理工作缺乏長效管理。同時,農村環境治理工作又是一項工作難度大、資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經濟效益的相對較低和獎勵機制的欠缺,直接造成治理資金投入的不足,制約了治理工作的開展。
3.農村環境污染呈多元化
農村環境污染呈多元化特點,由過去單一的生活垃圾向生活、建筑、工業垃圾轉變。城市化進程中,城市的高污染企業向農村轉移。例如在西江村周圍的化工廠,濃煙四起,給村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4.環保機構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
加強鄉鎮環保機構建設意義重大,尤其是在履行環境保護的行政管理和執法、專攻整治、環境投訴調處、環境宣傳等工作中,鄉鎮環保機構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設立鄉鎮環保機構,有效地提升對基層環境事故和環保糾紛的調處能力。在擴大環保宣傳方面,切實提高了全社會的環保法制觀念和環保意識。
四、調查建議
1. 大力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薄弱及參與環境保護的消極性是我國農村環境治理的難度所在,所以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與治理,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務之急。應當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廣泛宣傳和普及農村環境保護知識,提高農民群眾的環保意識,調動農民群眾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 推廣先進農業技術,布局合理的產業結構。農民的許多不夠環保的生產習慣多緣于落后的生產技術,應加大政府對農村事業的投入,多向農民宣傳先進的綠色農業科技。嚴格目標責任管理,把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納入鄉鎮政府責任目標,實行明確的目標責任管理制度。大力推行農村沼氣建設,既可消除部分垃圾,又可以解決生活用能,有效地促進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發展,解決農村環境污染,促進農民增收。
3. 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綜合回收利用。對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對各類有毒有害垃圾進行安全處理;對難以回收的廢棄物,采取衛生填埋,以減少對水源、土壤、空氣的污染。垃圾處理應列入村鎮規劃 ,在農村設立垃圾中轉站 ,定時定點定人治理村頭垃圾。實行“戶集、村收、鎮(村)處理”的垃圾處置模式。在遠離交通要道地點,設立臨時垃圾箱、垃圾桶,定時、定點、集中清理。
4.建立市場化運作的處理機制。按照“誰污染、誰治理、誰付費”的要求,實行環衛設施有償服務,明確垃圾收費相關事宜,在使垃圾得到有效減量的同時,彌補財政投入的不足。
1. 合理布局畜禽養殖場,治理畜禽養殖場糞便污染。應該多派些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到鄉村去,給村民推廣普及畜牧方面的知識,大力推廣科學合理的畜禽養殖和處理技術,對畜禽養殖場必須要有一定的綜合利用和污染處理設施,實現畜禽糞便全部綜合利用。
2. 科學合理施用農藥、化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農用化學物質,治理農村化學污染,大力推廣科學施肥施藥。培育和發展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引導農民形成“綠色”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協調。
五、實踐反思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經濟的快速發展致使環境問題日趨嚴重。保護環境歸根結底是基于保護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資源,保護我們生存發展的最起碼條件。真正做到自覺長久地保護環境,保護資源,還有許多工作在等待著我們去做。通過調查讓我明白到樹立起村民的環保意識是重中之重。要讓大家都認識到,保護環境不僅是關乎子孫后代的千秋大業,而且已經直接關系到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只要我們從自己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共同努力,就能為社會、也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藍天。
參考文獻:
[1]《農村環境污染的現狀及防治對策》劉菁《河南農業》 2008.9
[2]《中國農村環境問題研究》曾鳴,謝淑娟。經濟管理出版社 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