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隨著高中化學實驗的不斷改革,傳統以教師演示實驗為主的實驗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新課程的要求。因此,文章結合高中化學實驗的教學現狀探究微型實驗在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方法,希望通過微型化學實驗的教學為高中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創造條件,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微型實驗;應用
引言:
在微型實驗中除了可利用的化學試劑較少之外,與其他普通的化學實驗沒有實質上的區別,其實驗效果與普通實驗相差無幾,都能準確獲取到教學所需的化學信息。但是微型實驗的教學主體是學生,它能夠促使學生獨自掌控實驗的整個流程,從實驗的決策、設計以及實施等方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以及動手實踐的能力,更有利于高中生對課堂理論知識進行探索和創新,從而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展,進而為其更好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奠定基礎。
一、結合教學現狀優化微型實驗教學加強高中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一)簡少的化學試劑環保且安全
簡少的化學試劑在實驗結束后就算沒有經過特殊處理,對地面環境也不會造成太大的污染,更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實驗流程,促進實驗的教學。并且簡少的化學試劑被學生碰撞到的機會不多,就算有碰撞的情況,由于試劑的量少,其噴灑的幾率不大,能有效保障學生的實驗安全[1]。例如,在氧氣性質的微型實驗中,其實驗原理是利用過氧化氫在常溫的條件下通過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生成氧氣和水。這項實驗的條件簡單、安全可靠、清潔衛生,對環境沒有污染[2]。由此教師在進行微型實驗教學時,要教會學生盡可能利用少的化學試劑來達到實驗目的。這樣就能為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提供契機,通過學生自主的思考與探索,在滿足實驗目的的前提下,促使學生盡量地減少化學試劑,從而迎合微型實驗化學試劑簡少的特點,進而滿足新課標的教學要求。
(二)學生可以自擬實驗方案
微型實驗教學主張學生根據可利用的化學試劑自擬實驗方案,打破了傳統化學實驗教學以教師演示為主的局面。學生通過實驗方案的擬定能夠拓展自己的邏輯思維,促進自身對化學理論知識的靈活運用。在實驗方案的擬定中,學生可以全面掌握實驗的技巧和流程,從而為學生進行實驗方式的創新奠定基礎。例如,在《氯氣的制備》的實驗教學中,學生需要自擬實驗方案,首先簡化實驗試劑和實驗工具,將必須的實驗試劑與工具納入方案中,如二氧化錳粉末、濃鹽酸、溴化鈉溶液、集氣管、多用滴管等;其次,結合實驗試劑和工具進行實驗流程的規劃:第一,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第二,制備、收集、檢驗氯氣。學生在實驗方案中還要將可能發生的操作誤區等標注出來,從而盡可能完善實驗方案。整個實驗方案擬定的過程是學生對氯氣知識的進一步復習和鞏固,也是學生對氯氣知識靈活運用的體現方式之一,利于學生進行后續的實驗學習。由此可見,學生想要完成實驗方面的擬定,就需要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具有發散思維,利用自身的創新與實踐能力結合現有的化學實驗試劑從而滿足實驗需求。
(三)實驗的主體操作者是學生
在微型實驗中實驗的主體操作者是學生,所以將微型實驗應用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能充分調動學生在實驗中的積極參與性,有效鍛煉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將實驗的決定權與主動權轉讓給學生,為學生進行實驗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在檢驗鈉與水反應的微型實驗中,將實驗操作的主體地位交給學生,促使學生自主進行實驗的設計、實驗裝置的安裝,最后得到鈉與水劇烈反應能夠使酚酞溶液變紅的實驗現象;如果裝置中還擱放有濾紙,那么還能促使濾紙燃燒起來。通過實驗現象的獲取教會學生掌握實驗的技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提高學生動手的能力。而且由學生自己動手獲取到的實驗結果與教師演示出來的相比,更能加深學生的實驗印象,方便學生對實驗進行記憶。由此可見將實驗操作的主體教給學生能夠為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創造條件。學生想要完成實驗的學習,就必須動手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高效完成微型實驗的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二、微型化學實驗應用的必要性
微型實驗的教學是迎合新課程教學要求的體現方式之一,它打破了傳統實驗教學以教師為主的尷尬局面,畢竟學生是實驗教學的主體,在實驗教學中將主體操作者轉讓給學生。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可以自擬實驗方案,依據實驗方案自設實驗流程,從而達到精確獲取所需化學信息的實驗目的。其中在實驗方案的擬定中,充分體現了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程度以及對理論知識運用的靈活度,還體現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由此通過學生自身的動手實踐與創新,學生可以掌握實驗的方向,從而總結出最方便、最有效的實驗方法。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資源利用意識、實驗安全意識以及實驗創新意識,所以將微型實驗應用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結束語
綜合來說,將微型實驗應用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能有效促進高中生全面發展,加強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并且利用盡可能少的化學試劑還能夠保障學生的實驗安全,促進學生創新能力以及環保意識的培養和提升。因此在微型實驗教學中,將實驗操作的主體位置留給學生,充分提高學生的積極參與性以及實驗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擬實驗方案,依據方案掌握實驗流程,從而促進實驗結果的精確性和科學性。以這樣的教學方式實現微型實驗在教學中的應用,輔助教師進行實驗的教學,從而提升實驗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董立芹. 新課改下微型化學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2017(6):42-42.
[2]丁成文. 微型化學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7, 10(13):37-37.
作者簡介:
郭予敏( 1981年8月—),學歷:大學本科,單位:汕頭市潮南區曉升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