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琳琳
摘要:離園前的活動關系著幼兒園教育的質量,也關系著家長對幼兒園教育的認可,更是對孩子們安全、健康的一個保證。將離園活動安排得有趣、豐富、自由能更好地體現其作用,讓家長和孩子們有舒適的離園體驗。
關鍵詞:離園活動 幼兒園 自主性
離園活動是幼兒在園生活的最后環節,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幾分鐘,但卻是關鍵的一日“之尾”,對幼兒的發展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反思之前教師對離園環節的組織與實施卻阻礙了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1、枯燥乏味的離園活動
場景一:
“尊敬老人有禮貌呀是個好娃娃……”,教師開始彈著鋼琴組織幼兒坐在座位上唱著歌等待著離園了,《好娃娃》、《爺爺給我打月餅》、《風兒找媽媽》……一首接一首,時不時有幾個孩子向窗口望望。
枯燥的離園活動,讓幼兒干坐凳子等待離園,幼兒活動不能自主,導致幼兒唱歌的心情全無,有的更是把焦躁不安的情緒全然寫在臉上,久而久之,喪失第二天入園的興趣。
2、形式單一的幼兒評價
場景二:
教師:“今天,若涵把午餐里的菜都吃干凈了,獎勵你小紅花。”
幼兒:“表揚付若涵……”
教師“浩浩遵守紀律,沒有打小朋友……給你鼓鼓掌……”
幼兒:“表揚王俊浩……”
教師組織的形式單一的評價模式,幼兒聽之任之,不受影響,忽視了幼兒是評價的主體,浪費了離園環節的教育價值,錯失了幼兒自我發展的機會。
3、忙碌的離園整理
場景三
還有幾分鐘就到時間了,一位老師開始分發衣物,一位老師幫幼兒穿戴,另一位老師整理班級環境。在離園的最后時刻,家長紛紛來到,草草的接走了幼兒。
最后的離園整理,教師忙碌包辦,阻礙了幼兒自理能力的發展,同時教室氣氛混亂,導致安全隱患滋生。
目前,我園開展的大時間段活動中對離園環節的實踐探索要求我們不僅要讓幼兒開開心心離園,安安全全回家,更要關注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一、豐富的離園活動的形式,提供幼兒自主選擇的機會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和興趣開展形式多樣的離園活動,開放一些體現幼兒自主性的區域活動,引導幼兒自主選擇。
但是離園時進行的區域活動又與平時組織的區域活動有很所不同,一些操作比較繁瑣,材料較多的區域可以不用開設。在這時可以選擇一些安靜的、較簡單容易整理區域,如美工區、圖書區、益智區,并創設一些富有趣味和挑戰性的材料。到了離園等待時間,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進入各活動區,自主選擇活動材料進行區域游戲,使離園活動自主化和趣味性。
二、開展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鼓勵幼兒自我評價
幼兒一天的在園生活,豐富了幼兒的體驗,隨著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幼兒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一天的感受,因此,
除了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我們應更鼓勵幼兒進行自我評價和對同伴的評價。
幼兒的自我評價是對自己進一步了解的表達,更能深刻的認識到自己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幼兒對同伴的評價源于對他人的觀察和接納。這兩種評價方式都能體現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三、放手離園整理,提高幼兒自理能力
教師可以向孩子提出離園常規要求始予生活自理方面的提醒“整理整理自己的衣服、提一提自己的褲子、扣一扣自己的紐扣”等。還可以提出同伴檢查任務,引導幼兒同伴互查并幫助整理,這樣既可以培養孩子們的自理能力又能使孩子之間增強感情培養幼兒善于幫助、關心他人的情感。
除了幼兒的自我整理,對班級環境的整理也是離園前整理的重要工作。教師放手,讓幼兒參與班級整理,檢查并整理班級環境,讓小椅子歸位,讓區域玩具歸位,真正做班級的小主人。
離園前的活動關系著幼兒園教育的質量,也關系著家長對幼兒園教育的認可,更是對孩子們安全、健康的一個保證。將離園活動安排得有趣、豐富、自由能更好地體現其作用,讓家長和孩子們有舒適的離園體驗。離園活動的開展是為幼兒服務的,幼兒應該是快樂的幼兒、自主的幼兒。我們應該挖掘離園活動的真正內涵和價值,更好地促進幼兒的自主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金純.淺談大班幼兒離園前美術活動的組織與指導[J].好家長,2018(68):21.
[2]姜東. 河北省農村幼兒家長對家園合作的期望調查研究[D].河北大學,2018.
[3]彭瑜. 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教師情緒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