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體育專業學生高中、體育高考和大學階段運動損傷情況比較分析,掌握運動損傷發生規律,為有效地預防和減少運動損傷提供依據。[方法]采用統一調查表對113名體育專業學生不同階段運動損傷部位、程度、原因等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高中、高考和大學3個階段運動損傷部位、程度及原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高中階段運動損傷例數、各種損傷程度例數均排在首位,其次是大學階段及體育高考階段,中學階段運動損傷應引起學校重點關注。
關鍵詞:體育高考生運動損傷調與處理
一、調查結果
由于在高考前大強度訓練沒有以往的多,因而使得學生出現浮躁狀態,在這期間學生不注意適當調整,容易出現意外比如:腳踝扭傷、大腿肌肉拉傷等一些關節挫傷都會導致影響考試成績。
二、結果分析與建議
造成踝關節損傷直接原因思想上不夠重視。在訓練中沒有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缺乏合理的準備活動,這是造成運動損傷的首要原因。技術動作的錯誤,違反了人體結構功能的特點及運動的力學原理而造成損傷,這是初參加運動訓練和學習新動作發生損傷的主要原因。運動負荷過大。可能引起局部肌肉負荷量過大而造成損傷。場地設備的缺,主要表現在運動場地不平整,有小碎石及雜物等。不良氣候。天氣寒冷,造成肌肉僵硬,身體協調性下降起運動損傷。技術不過硬,自我保護意識差,動作粗野及惡意犯規,缺乏必要的防護用具及服裝和鞋襪不符合運動衛生要求等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合理的安排作息時間,訓練的時候認真訓練,休息的時候合理恢復。身體不能經常處于疲勞狀態,這樣對成績和身體都有害。在訓練中受到損傷后尤其是踝關節和膝蓋最容易損傷,輕微損傷一定要及時處理用熱水撫過后用云南白藥噴霧器;在訓練中盡量減少關節損傷。在關節重創之后及時用涼水或者冰塊先消腫,然后以最快速度送到校醫室去進行合理的治療。
柔韌、靈敏和協調的重要性,在足球訓練中首先要適當的熱身為了更好的防止踝關節損傷;當考生熱完身后,身體處于一種興奮狀態,更好的發揮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敏性,在考試中掌握好足球與球門的距離,從而發揮出更好的水平拿到高分。因此,比賽、訓練以前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特別是對于足球運動用的最多的踝關節部位,加強準備活動以預防足球踝的發生。加強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的訓練和靈活性,傷后或比賽時彈性繃帶或粘膏裹扎,也可帶上護踝,防止踝關節過度的屈伸和內外翻,避免踝關節反復扭傷,是預防足球踝的有效措施。
三、常用的幾種訓練踝關節力量和靈活性的方法包括
(1)跳繩練習:單腳、雙腳和連續雙搖跳的練習;(2)單足跳、跨步跳、蛙跳或單腳、雙腳連續跳臺階練習;(3)原地提踵或肩負輕杠鈴的提踵練習;(4)前腳掌走和肩負輕杠鈴的前腳步掌聲走練習;(5)單腿下蹲支撐、原地向前和兩腿左右的交替跳;(6)肩負杠鈴或手持壺鈴的半蹲、全蹲或半蹲跳,弓箭步走和兩腿交換跳。通過上述方法的訓練可以提高踝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和靈活性,從而有效的防止足球踝關節受傷情況的發生。
在足球訓練中一定要先活動容易損傷的關節部位和肌肉部位,防止和注意關節的損傷,最后堅持每天刻苦訓練最終使成績大幅度提高。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0(214)4-5-通過對參加體育高考學生運動損傷狀況。
作者簡介:
王玉田,男,漢族,大學大專,1975年10月18日—,現年43歲,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山河小學一級教師,現任六年級體育教學,山河小學體育教研組長,山河小學職代會主任,工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