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友龍
新物種橫行是中國市場的常態,權威機構研究表明,中國消費者“嘗鮮”興趣濃厚而且全球領先,近3/4的消費者宣稱最近一次日用品采購中購買過新產品。也許吳聲正是洞察了這個現象才為新物種鼓與呼,滿世界宣揚新物種爆炸。
新物種也是創新的產物,創新在營銷中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只是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兇猛。諸如最臭的鯡魚罐頭、最拉風的衣服,這樣的新物橫行,便因有四大動力驅動。創新(創造新物種)還被視為經濟增長引擎,連總理都號召萬眾創新,一場新物種風暴強勢襲來。
知識重構—新物種樂土
互聯網把地球變成一個村,全球跑步進入信息社會,社交模式成為信息社會重要的消費方式。社交模式是以超級個體為中心,超級個體以專業樹立,點對點呈現,讓知識分布去中心化;社交模式追求即時性,信息以適用為第一原則,局面先于整體出現。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時代,金字塔知識體系被解構,以細節點對點的方式重新鏈接,形成蛛網式網絡結構體系,知識重組是新理論誕生的溫床,也是新物種誕生的樂土。

技術日新月異—新物種原動力
21世紀,人類的創造能力被激活,技術日新月異:云計算、AI、物聯網、區塊鏈、生物科技一浪接一浪,前一浪還未被掀上沙灘,后一浪已經來到,而且一浪更比一浪快,一浪更比一浪猛。
新技術快速應用于商業實踐,并迅速轉變為基礎設施等關鍵要素。新產品趕著趟兒往外冒,技術快速發展,推動行業風潮變化甚至引發產業革命,新物種自然就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
流行文化助力—新物種井噴
信息時代,產品的基因是流行文化,流行文化本處于奔跑狀態,來得易去得快,存在的時間很短,流行文化是你還在唱我就要登場,各領風騷一陣子。
流行文化孕育出來的是快經濟、產品潮流、個性、多變,要出彩你必須在消費者變化前搞點新花樣,才能讓他買單,如果還是用舊瓶來參與競爭,連打資本油的機會都沒有。流行文化的助力才有了萬眾創新,新物種井噴!
大眾嘗鮮—新物種生命力強大
社交狀態下人從來沒閑著,隨著個體的崛起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們追求自我實現,開始告別熟悉的舒適區,把新奇、令人驚嘆的信息視作一種獎勵。探索陌生事物,不僅要為生活增加樂趣,也要展示一個與眾不同的自己。
展現自己其實是一個經濟問題,物質的豐富、經濟的殷實,大家已有能力為這點興趣與愛好買單。曾經第一個吃螃蟹的是英雄,現在普通人爭先恐后去吃“螃蟹”的獨特滋味。因此新物種有了廣泛的市場基礎,蓬勃地發展起來。
四輪驅動為新物種裝上加速器,大家干得熱火朝天。人人都帶著掘金的小目標雄赳赳奔赴新物種的戰場,可是明明看到機會就是抓不住,真真實實有市場,卻連醬油都沒得打。新物種這件事讓夢想再一次回到了漢語最基礎的語義層面—夢想也就只能在夢里想一想,為什么總難逃宿命?
問題出在我們自己。新物種大熱,然而創造新物種的原則只有四招:新技術、新體驗、人格化、價格脫敏。這四個動作指向一個目標——先鋒消費!先鋒消費注重新奇特,其他均不重要,這也就是大家脫實入虛的基礎。然而這都是過去的成功經驗。新物種是一個新概念,要打的是未來戰爭,卻用的是老方法,結果自然讓人尷尬。
信息時代,個體崛起,人人都喜新厭舊,嘗鮮新物種的主體已由先鋒消費變為普羅大眾。普羅大眾嘗鮮,注重新奇特,也必須實用。他們喜歡的新物種需要從新鮮度、性能比、情感、實用等方面找到平衡。普羅大眾對新物種其實是體驗新鮮、功能適用、內涵精致、價格親民。如何將這些全新的理念引入產品,為生活織就與眾不同的質感,體現普通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才是普羅大眾追捧的美好新物種!
美好新物種大家都向前看,卻忘了回頭看,工業時代創造的一些品牌,功能強大、情感豐富,但缺少互聯網因素,缺少信息交付功能,價格障礙讓體驗變成民痛。只有運用互聯網讓產品產生鏈接能力,才能重建供應鏈提高效率,讓這些產品走入大眾生活,老樹開新花,成為新物種群落。
美好新物種,應以凡人為中心,體現的是平凡人對尊貴精神和品位生活的追求。運用四大基本方法,讓新物種變成人間大殺器,對普羅大眾只有吸引力,而毫無抵抗力。
科技人性化
科技是新物種的原動力,新物種多運用新技術、新材料,使得產品擁有新功能或者更多功能,滿足顧客未滿足之需求,讓體驗更美好!如果你一門心思用新技術創造新物種,其實是給自己挖陷阱,掉進去當先烈。
新物種不拒絕新技術,但打動顧客的不是技術,而是技術的內涵—人性。新技術必須以顧客為中心,心里要先裝著顧客,再思考技術。首先要考慮的是人性化—根據人體的生理結構、心理狀況、思維方式,以人模擬場景,以場景確定要什么樣的功能和服務;再分析技術如何融入到功能和服務中,以多(功能多強大)、快(簡單便捷)、好(易用好用好玩)、省(省時省力)為哲學,讓產品閃耀人性的光輝。
功能場景化
新物種也好舊物種也罷,如果不解決顧客的問題,都是爛物種。功能是一切物種的基礎。功能都是為了解決問題,但底層邏輯卻不相同。工業時代以最大公約數的方式尋找共同解決方案,邏輯是線型;社交時代,生活場景化,以場景為解決方案成為必然, 一個場景總是連接著諸多的人和事,在這一場景中需要一攬子解決辦法,而這些要解決的問題并不一定有因果關系,場景化的功能以價值來鏈接,形成功能集合,或是一個功能網格組合。
場景鏈接功能的核心邏輯是時間價值,一個產品如果能在碎片化板塊中占有并消耗用戶更多的時間,就會讓用戶離不開。時間邏輯打造產品,第一是功能集合,多功能成為產品常態;第二是跨界,這種跨界甚至可以把風馬牛不相及的功能聚合在一起,還能發生神奇的化學反應,創造本不可能創造的奇跡!
鏈接數字化
新物種以用戶為中心,以性能為基礎,以功能實現價值主張,以價值主張生成知識體系,知識體系植入人文關懷,讓人格承載情感,展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體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新物種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生產和消費問題,而是變成了一種社會對話的語言。
新物種的本質是對產品的重新定義,產品成為鏈接和入口,由硬件(物理層面的產品)+軟件(數字化)進行組合,未來單純物理意義上的產品將消失。從產品知識體系、形象、角色、渠道等多個維度數字化呈現,讓產品更貼心和人性化,在交互體驗上更好玩更有趣,同時又賦予了傳統商品所不具備的信息交互功能,成為新物種的基本法則。
產品數字化擁有魔法,一些工業時代傳統優秀產品,添加一套數字化知識內容、角色形象、數字化渠道體系,與顧客重新建立關系,讓產品具有社交屬性,可以讓老樹開新花,以新物種的形式獲得第二生命。
產品時尚化
新物種因個體而生,必然滿足消費者個性、多變、潮流的審美習慣,也就是讓產品時尚化。產品時尚化是新物種基本法,大致有兩招:一是產品娛樂化,產品功能場景中塑造感官體驗和娛樂基,在使用時增加愉悅感和產品快樂文化,二是走設計成就品牌之路,以顧客審美與視角為中心,凝聚創意,讓產品更有氣質,更有顏值。
時尚是新物種的標簽,也是老產品的救命符,一些行業如茶、煙、酒,本身對科技不敏感甚至絕緣,這些行業新生力量不多,產品時尚就是行之有效的好辦法:運用市場語言表達,通過將藝術的朦朧含蓄用精確、量化的方式進行轉化,給消費者直觀美。新潮有感受,有品有顏值、感性的認知,讓舊產品成新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