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旭
摘要:在中國繪畫的歷史長河當中,“盡其精微”的工筆畫具有悠久且清晰的傳承脈絡。從魏晉、唐宋、明清到現當代,工筆畫以優美飽滿的線造型彰顯著中國傳統美學意蘊,并以綿延不斷的發展過程證明了這一畫種自身強大的生命力。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對傳統工筆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與傳統工筆畫相比,當代工筆畫在繼承傳統線造型的基礎上大量吸收西方藝術中的造型、構圖方式以及色彩。同時,在題材和審美方面較以往更加多元與寬泛,也開始將關注點從“盡精微”更多地投入到表達藝術家個體審美經驗感受、表達人類情感與表現當代社會之上。
關鍵詞:工筆畫;民族題材;民族元素
當代工筆畫身處多元文化的影響之中,在題材、技法、審美等方面均發生著改變。當代工筆畫包容的態度促使其更多地吸收著當前多元文化的養分,在新時期不斷豐富著自身,綻放出新的光彩。在這一過程中,有許多工筆畫作品吸收了大量中國傳統少數民族圖式,并將這些美麗且獨具特色的藝術符號轉化為工筆繪畫語言,豐富了當代工筆畫特別是工筆人物畫的面貌。
1 工筆畫與少數民族題材
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國的沃土上孕育了幾十種特色鮮明的少數民族文化,其中不同的民族風俗、服飾、建筑以及天然的地域特征,都為少數民族美術形成獨具特色的民族圖式創造了條件。少數民族題材繪畫在歷史中一直有跡可循,回溯中國繪畫歷史,我們耳熟能詳的《步輦圖》便是一例;宋代官修畫論《宣和畫譜》中也有關于“番族畫”的記載。
對于觀者來說,少數民族元素在視覺上具備新鮮感。來到當代,中國畫特別是工筆畫中的少數民族題材已經形成了一股清新的風潮。一部分工筆畫家自少數民族鮮明的外貌與服飾上找到創作的靈感,如備受工筆畫家青睞的苗族,其繁復的服飾、配飾均與工筆畫的表現效果相得益彰。還有一些畫家將民族圖式概括為繪畫中的符號語言,將民族精神融入了自我的藝術創作之中。同時,中國當代工筆畫中的少數民族題材具有極強的現實主義色彩,一大批工筆畫家自建國初期便奔波于祖國各地偏遠的少數民族村寨進行田野調查、采風寫生,以手中的畫筆記錄著時代變遷中的少數民族風情。
改革開放以來,少數民族題材工筆畫在關注現實主義的基礎之上也開始更多地關注藝術本體語言。工筆畫是以線和色雕琢所繪對象靈魂的藝術形式,而當代工筆畫已經開始打破傳統模式,甚至更多地在技法和藝術追求上與寫意精神進行結合,通過點線面、形與色等各種綜合造型元素共同塑造、表現少數民族圖式審美特征。因此,我們在當代少數民族題材工筆畫中不僅可以了解到所描繪少數民族的民族特征、典型人物形象、服飾特征等,還能夠看到藝術家開始更多地融入主觀能動性,通過對少數民族圖式的研究、提煉和概括,將民族精神與時代特征進行藝術性轉換,最終以一張張具有鮮明地域特征的面孔呈現出來。
2 工筆畫中的北方少數民族
一直以來,我國北方地區的少數民族群落具有其特殊的美學特征,北方的地域特征、游牧文化特征形成了北方少數民族粗放、豪邁、彪悍的特點,這從蒙族、藏族、滿族、維族等少數民族對美的追求中可見一斑。
與南方偏精致、纖細的少數民族文化不同,北方少數民族中多見粗獷的面部特征、硬朗的服飾線條、團塊狀的熱烈的色彩等。如朱理存在《牧民的兒女》中展現了5位意氣風發的藏民形象,寬大的藏袍、紅黑的面龐,藏族青年粗獷的氣質躍然紙上。作者以有力的線和深沉的色彩勾畫出藏族獨有的堅忍的形象,畫面處理充滿高原的氣息。周榮生的《布里亞特》描繪了四位身著盛裝的蒙古女子,作者通過對形體的概括和變形將蒙族的形象、服飾特征加以提煉,將西風烈馬的形象鮮明生動地體現在畫面中。康書增的《紅柳灘》則運用了大面積的紅色來展現維族充滿生機的民族特色,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仿佛融進了那一片火一樣的色彩之中,前景重色的植物進行了剪影式處理,與背景高度概括的幾何圖案遙相呼應,將維族的民族特色融入了畫面之中。在這些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藝術家不再只是簡單地描繪少數民族的特殊外貌和服飾,而是加入了大量主觀處理,如通過簡化、歸納,使人物形象更為突出和典型,以藝術手法將少數民族審美中的裝飾性元素加以提煉,使其在畫面中起到點睛的作用等。
在北方少數民族大家庭中,滿族是較為特殊的一員。相較于蒙、藏、維吾爾等民族,滿族似乎未引起藝術家過多的關注,它的藝術價值還有待挖掘。在中國歷史上,滿族是少有的幾個較為強大的少數民族之一,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藝術。滿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以及后來的挹婁、勿吉、靺鞨和女真,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是滿族的故鄉。滿族在刺繡、剪紙、服飾等方面都具有鮮明的特色。清朝以后,滿族人自北方逐漸遷徙到全國范圍,滿蒙習俗也逐步與進與漢族融合。在清朝統治時期,滿族與漢族之間的文化、藝術、審美都深刻地互相影響著,滿族自身的民族圖式也產生著微妙的變化。在與漢族文化融合過程中,旗袍便是典型的一例。從中可以看出,清以來留存下來的中國傳統文化審美中,實際上已融入了一部分滿族自身的審美追求。隨著時代的變遷,大部分滿族聚集地已經漢化,但滿族文化和藝術值得獲得更大的關注。
當代工筆人物畫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畫種,少數民族題材則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眾多少數民族之中,北方少數民族所透露出的堅韌、大氣的民族氣質為藝術家提供了不同的藝術感受和素材;將這些民族特性以美的形式加以記錄的藝術家,也以自己的方式留存住了中華大地豐富多樣的民族性和審美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