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超 陳君 崔榮敏
[摘要]目的 了解丹東市消毒與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現狀,以便加強醫療機構感染和病媒傳染病防控。方法 2017年對丹東市醫療機構消毒效果和病媒生物開展監測工作,并對監測結果進行分析和研究。結果 2017 年丹東市共監測醫療機構采樣1153份,合格1140份,合格率為98.87%;病媒生物監測顯示丹東市蚊密度1.68只/(臺·h)、蠅密度0.63只/(籠·h)、蟑螂密度0.06只/張、鼠密度1.40%。結論2017年丹東市醫療機構消毒效果質量總體較好,病媒生物密度控制較好。
[關鍵詞]醫療機構;消毒;病媒生物控制
[中圖分類號] R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9(c)-0149-03
Analysis of disinfection and biological vector control in Dandong City in 2017
ZOU Chao CHEN Jun CUI Rong-min
Hygiene and Health Service Center, Liaoning Province, Dandong 118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get known the status quo of disinfection and biological vector control in Dandong City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of infection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vector infectious diseases. Methods In 2017, the surveillance on the disinfection effect and vector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Dandong City was conducted, and the monitoring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studied. Results A total of 1153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monitoring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Dandong City in 2017, and 1140 were qualified, and the rate of qualification was 98.87%. Biological vector surveillance showed that the density of mosquitoes, flies, cockroach, and mice were 1.68 pieces/(set·h), 0.63 piece/(cage·h), 0.06 piece/sheet, and 1.40% in turn. Conclusion In 2017, the quality of disinfection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Dandong City is generally good with a satisfactory control of vector density.
[Key words] Medical institutions; Disinfection; Biological vector control
2017年,遼寧省丹東市通過了國家衛生城的評估。衛生城評估是依據我國的國情,是有中國特色的愛國衛生工作,該工作是由政府牽頭全社會都需要參與其中的社會衛生運動。國家衛生城評估的核心內容是通過對醫療衛生服務、市政建設和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工作的改善來提升整個社會的衛生水平,進而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在衛生城評估工作中醫療機構消毒和病媒生物防治都是其中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四害監測(蚊、蠅、鼠、蟑螂)的密度必須符合全國愛衛會標準要求,才能通過衛生城的考核[1]。
醫療機構消毒工作是醫院控制疾病傳播、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措施;病媒生物(蚊、蠅、鼠、蟑螂)不但擾亂居民正常的生活、毀壞食品、生活生產設施等,而且會將各種媒介傳染性疾病傳染給居民,威脅廣大居民的人身健康[2]。病媒生物控制是衛生城市評審工作中的重要環節,開展病媒生物監測工作尤其重要。為了有效控制病媒生物,開展醫療機構消毒效果質量監測和病媒生物監測工作是《全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規范》中規定的重要內容,2017年對丹東市的醫療機構和病媒生物開展了監測工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丹東市基本情況
遼寧省丹東市地理位置特殊(東經123°22′~125°42′,北緯39°43′~41°09′),是一個沿邊沿海沿江的邊境城市。丹東是我國東北地區最溫暖最濕潤的地方,屬于暖溫帶亞濕潤型季風氣候,年均降雨量在800~1200 mm,年平均氣溫在8~9℃。丹東擁有優越的自然條件,潮濕溫暖非常適合各種生物生存,造就了丹東物種的多樣性。
1.2醫療機構監測
1.2.1監測對象
2017年丹東市區醫療機構。
1.2.2監測內容 手術室空氣、物體表面、醫護人員手、使用中消毒劑、滅菌器械、透析水、壓力蒸汽滅菌器、醫院污水等。
1.2.3監測方法 按2014~2016年消毒現場采樣和檢測方法依據《消毒技術規范》原衛生部2002版[3]、《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15982-2012[4]、《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進行評價,如有其中1項不合格則視為本樣品檢測不合格。
1.3病媒生物監測
1.3.1監測對象
蚊、蠅、鼠、蟑螂。
1.3.2監測方法
按《全國病媒生物監測實施細則》、《全國鼠疫監測方案》、《遼寧省病媒生物監測實施細則》〔2017〕進行[5-6]。
1.3.2.1蚊密度監測 誘蚊燈法:在市區內選擇遠離干擾光源的中小餐飲、居民區、公園綠地、醫院四種環境和行業的背風地點掛CO2誘蚊燈,光源距地面1.5~2.0 m,日落前1 h開燈,開啟2 h后關閉,收集蚊蟲,分類并進行計數[7-11]。
1.3.2.2蠅密度監測 籠誘法:在市區內選擇農貿市場、中小餐飲和公園綠地等5種環境和行業地點進行掛捕蠅籠,每次日出后2 h放置,放置6 h后回收,收集蠅蟲,分類并進行計數。
1.3.2.3鼠密度監測 夾夜法:在市區內選擇居民區、賓館飯店、醫院、中小餐館、地下管線、農貿市場、和公園綠地等10種環境和行業地點進行放置捕鼠夾,室外250 m2對角放置2個,室內20 m2對角放置2個,日落后放置,次日清晨檢查并記錄捕獲鼠的種類及數量。
1.3.2.4蟑螂密度監測 粘捕法:在市區內選擇居民區、賓館飯店、醫院、中小餐館、機關單位、農貿市場、和公園綠地等10種環境和行業蟑螂經常棲息活動的地點進行放置粘蟑紙,每20平米對角放置2張,日落放置,次日清晨檢查并記錄捕獲蟑螂種類及數量。
2結果
2.1丹東市醫療機構監測結果
2017年丹東市醫療機構共監測采樣1153份包括手術室空氣、物體表面、醫護人員手、使用中消毒劑、滅菌器械、透析水、壓力蒸汽滅菌器、醫院污水等樣品,合格1140份,合格率為98.87%。不合格的監測樣品共13份,包括醫護人員手4份、醫院污水樣品2份、物體表面2份、空氣樣品1份、消毒液4份。
2.2病媒生物監測結果
2.2.1蚊密度分析
從5月開始,截止10月下旬,共監測72次,120 h,捕蚊201只。蚊密度及種類:平均蚊密度指數為1.68只/(臺·h),比去年下降16.42%[2.01只/(臺·h)],其中優勢蚊種為淡色庫蚊,占捕蚊總數的100%;蚊密度與季節相關性:高峰月份為8月上旬,蚊密度指數為3.33只/(臺·h),8月中旬蚊密度開始下降,8月下旬略有上升,9月后密度呈逐漸下降趨勢;不同環境和行業的蚊密度分布:中小餐飲最高,為3.58只/(臺·h),公園綠地為2.47只/(臺·h),居民區為2.12只/(臺·h),醫院最低,為0.73只/(臺·h)。
2.2.2蠅密度分析
從4月開始,截止10月中旬,共監測48籠次,捕蠅182只。蠅密度及種類:平均蠅密度指數為0.63只/(籠·h),比去年下降31.52%[0.92只/(籠·h)],優勢種類為家蠅,占51.10%,其次是絲光綠蠅,占37.91%,其他種類占10.9%;蠅密度與季節相關性:4月份蠅密度為0.34只/(籠·h),八月下旬達到最高,為2.12只/(籠·h),之后呈下降趨勢;不同環境和行業的蠅密度分布:中小餐飲最高,為2.58只/(臺·h),農貿市場次之,為2.37只/(臺·h),居民區為2.08只/(臺·h),公園綠地最低,為1.73只/(臺·h)。
2.2.3蟑螂密度分析
1~12月份共對城區監測55次,共布粘蟑紙1360張,捕獲蜚蠊87只,蜚蠊密度及種類:蜚蠊綜合密度指數為0.06只/張,與去年同期比下降60.00%(0.15),優勢種類為德國小蠊,占91.95%,其次是日本大蠊,為8.05%;蜚蠊密度與季節相關性:8月蜚蠊密度最高(0.124只/張),其次為7月(0.097只/張)和5 月(0.085只/張),12月蜚蠊密度最低,僅為0.015只/張;不同環境和行業的蜚蠊密度分布:中小餐館蜚蠊密度最高(0.272只/張),其次為居民區和農貿市場,分別為0.162只/張和0.134只/張,醫院的密度最低為0.004。
2.2.4鼠密度分析
1~12月份共對城區監測27次,布夾3445只,有效夾3277只,捕鼠46只。鼠密度及種類:鼠密度為1.40%,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2.22%(1.80%),優勢種類為小家鼠,占47.83%,其次是黑線姬鼠,為30.43%,其他為褐家鼠,占21.74%;鼠密度與季節相關性:鼠密度較高的月份為9月、4月、7月,分別為2.44%、1.81%、1.60,其他月份相比較低;不同環境和行業的鼠密度分布:公園綠地鼠密度最高,為2.89%,其次為中小餐館和農貿市場,分別為2.12%和1.98%,醫院最低為0。
2.2.5四害監測種類構成
市區成蚊監測只捕獲到了淡色庫蚊1種,淡色庫蚊是分布于我國北方地區主要的吸血滋擾蚊種。蠅密度監測共捕獲到6種蠅,包括家蠅51.10%、市蠅1.65%、絲光綠蠅37.91%、廄腐蠅1.65%、夏廁蠅1.10%、黑尾黑麻蠅6.59%。鼠密度監測中,優勢鼠種為小家鼠、黑線姬鼠、褐家鼠,分別占捕鼠總數的47.83%、30.43%、21.74%。蟑螂監測中共捕獲兩種蟑螂,德國小蠊91.95%、日本大蠊8.05%(表1)。
3討論
3.1醫療機構消毒效果監測分析
2017年丹東市醫療機構消毒效果監測合格率達到98.87%,略高于國內其他地區報道的相關監測結果[12-13],不合格項目主要集中在醫務人員手和使用中消毒液。這可能與個別醫務人員對手消毒方法的認識不夠深刻,未能嚴格要求自己有關,或使用中消毒液放置時間長,沒有及時更換。
3.2病媒生物監測分析
2017年丹東市病媒生物監測項目齊全,蚊、蠅、鼠、蟑螂密度均維持在較低的水平,與2016年相比四害密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說明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對病媒生物防制效果具有積極作用。加強對病媒生物的密度監測,科學合理的評價各種病媒生物密度,根據所得的監測結果對相關的媒介傳染病的流行趨勢進行科學分析,掌握當地病媒生物隨季節變化的消長規律,對當地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以及制定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案是非常重要的[14-16]。
通過創建衛生城市活動,丹東市政府以及各個相關部門提高了對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視,通過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增加經費投入等,建立有效的病媒生物防制管理機制,推動丹東市病媒生物工作的開展,有效降低四害密度,強有力地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
[參考文獻]
[1]王澤清,陳士強,邱祥志,等.四害密度監測方法的探討[J].中華衛生殺蟲藥械,2010,16(1):80.
[2]吳曉英,何國桓.茂名市市區2009年病媒生物監測結果[J].醫學動物防制,2010,26(8):44.
[3]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Z].2002.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15982-2012[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5]宋暉,張亞增,王靜,等.2013-2015年山西省醫療機構消毒質量監測結果[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10):1015-1016.
[6]王茜,孫克勤,崔玉杰,等.河北省醫療機構消毒質量監測與分析[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33(10):1017-1018.
[7]劉濤.蘇州市吳中區城區2009年鼠、蚊、蠅、蟑螂監測情況分析[J].江蘇預防醫學,2011,22(3):60-61
[8]潘漢鼎.國家標準《病媒生物密度監測方法》與《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的解讀[J].中華衛生殺蟲藥械,2018,24(1):6-8.
[9]張勇,周小潔,劉婷,等.2015年北京市病媒生物監測結果分析[J].首都公共衛生,2017,11(1):7-10.
[10]運玲,王瑞福,張志坤,等.2016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前夕病媒生物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2017,28(3):286-290.
[11]吳瑜燕,龔震宇,侯娟,等.浙江省2011-2013年病媒生物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2015, 26(4):394-397.
[12]龔震宇,凌鋒,侯娟,等.浙江省病媒生物監測點鼠類監測結果分析[J].疾病監測,2013,28(11):914-916.
[13]丁豐,陳浩祥,孫品晶,等.浙江省海寧市2009-2012年病媒生物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2015,26(2):188-191.
[14]吳楠,王佳,王穎,等.2013-2014年深圳市南山區病媒生物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衛生工程學,2015,14(6):521-523.
[15]徐榮,馬曉,朱光鋒,等.寧波市2014年病媒生物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2015,26(6):630-633.
[16]褚秀娟,徐仁芳,李穎.上海市某城區養老機構消毒質量監測[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8,35(1):29-31.
(收稿日期:2018-03-14 本文編輯:許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