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衛紅 張少群 黃娟
[摘要]目的 探討個性化護理干預對降低宮頸癌(CC)根治術后尿潴留發生率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5年3月~2016年7月在我院婦科住院資料完整行CC根治術的92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6例。對照組進行常規按廣泛性全子宮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的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比兩組的術后尿潴留發生率、再次置管率、平均住院天數、護理總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的拔管后尿潴留發生率、再次置管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留置尿管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平均住院天數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CC根治術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尿潴留的發生率,加快恢復膀胱功能,能縮短患者平均住院天數,有效降低醫療費用,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關鍵詞]個性化護理干預;宮頸癌根治術;尿潴留;膀胱功能鍛煉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9(b)-0185-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and practice of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rad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 (CC). Methods A total of 92 patients with CC radical surgery were selected from march 2015 to July 2016 in the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of our hospital,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6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outinely treated with extensive total hysterectomy and 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ca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erson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urinary retention, recatheter rat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retention and the resetting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ime of indwelling cathe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cont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erson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C radical prostatectomy,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retention, to speed up the restore bladder function, can shortenthe patient′s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ays,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edical expenses, and i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work.
[Key words] Person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ervical cancer radical surgery; Urinary retention; Bladder function exercise
尿潴留是指盆腔術后15 d以上膀胱內充滿尿液但不能排尿或雖能自行排尿,但殘余尿量≥100 ml的一種病癥,是婦科腫瘤術后較為常見的并發癥[1]。而宮頸癌(CC)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手術根治是目前早、中期CC婦科治療首選的手術方式 ,常規進行廣泛全子宮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患者因盆腔手術清掃范圍較大,需將盆腔壁側、膀胱及輸尿管周圍組織及淋巴結分離切除,易損傷膀胱及輸尿管的神經,減少血供,而術后放置導尿管停留時間達10~14 d,所以拔除導尿管后尿潴留發生率及并發癥風險較高。據國內文獻報道[2],CC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后尿潴留發生率為7.5%~44.9%。因此為了降低CC根治術后尿潴留的發生率,本研究嘗試對CC手術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逐漸恢復膀胱排尿功能,以減少尿潴留的發生及預防再次放置導尿管,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3月~2016年7月在我院婦科住院資料完整行CC根治術,經術后的病理診斷證實92例,均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討論通過,患者知情同意.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6例。觀察組年齡31~68歲,平均(48.3±9.6);Ⅰb期10例,Ⅱa期22例,Ⅱb期14例。對照組年齡33~69歲,平均(47.5±10.3);Ⅰb期9例,Ⅱa期26例,Ⅱb期11例。納入標準:經腹部行CC根治術的患者 (廣泛全子宮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術后留置導尿管時間>10 d。排除標準:術前合并尿失禁或間質性膀胱炎,不能自行完成尿管關閉或日志記錄者。兩組的年齡、性別、病程、麻醉及手術方案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預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術前全麻后按常規方法留置14~16F雙腔導尿管。尿管的置入與護理均依照相應指南進行,根據醫囑決定尿管留置時間,通常10~14 d。對照組術后進行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圍術期宣教、留置導尿管、外陰沖洗及術后生命體征監測、尿流量記錄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結合患者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家庭、心理及對疾病認識等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評估,采用個性化護理干預方案,具體方法如下。
1.2.1心理指導 由于患者對疾病治療認知水平不同,以及對手術安全及預后擔心,多數會產生不同程度焦慮和恐懼,直接影響手術效果和術后的康復;因此患者入院后主動與其及家屬溝通,對患者個體的家庭背景和心理情緒狀態等特點,采取個性化心理護理指導,講解疾病相關的知識及治療方法,讓患者了解疾病治療及康復的過程,從認識和行動上強化個體主觀能動性在疾病治療和護理中的作用重要性,逐漸消除對手術治療的心理焦慮及恐懼感,主動配合及參與治療和護理工作,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減少并發癥。
1.2.2鼓勵及早運功和指導飲食 依據患者術后體力,制訂不同活動量,第1天指導患者在床上翻身及下肢屈伸運動,后逐步下床活動,循序增加活動量,以增強體質,防止術后虛弱。個體化飲食以清淡、容易消化、高蛋白、高維生素、補血飲食為宜;逐步補充每日所需的能量。
1.2.3盆底肌及腹肌訓練 根據患者機體狀況及個體恢復情況的差異,應制定個體化肌肉訓練方案。指導患者術后第3天開始,取站位或坐位,大腿和腹部肌肉保持放松,先試作排尿或排便動作,然后慢慢收縮肛門,再收縮陰道、尿道,使骨盆底肌上提,每次收緊≥3 s,放松10 s后接著做第2次,連續10~20次,每天4~6回合。在盆底肌訓練后需做規律性腹肌訓練,深呼吸、抬腿放下、屈腿伸直做蹬車運動3個訓練,每訓練日4~6次,腹肌的放松與收縮訓練每次可以維持3 s操作,而放松與收縮的頻次保持10次[3-4],每次連續做10~20次。
1.2.4外陰護理及預防感染 根據患者個體大小特性選擇合適的導尿管,以減少對尿道黏膜刺激及損傷,固定好導尿管并保持通暢,每天定時用0.05%的碘伏溶液對患者外陰與尿道外口周的導尿管進行清潔擦洗;根據患者不同留置導尿管的時間,一般術后5 d開始對患者用8萬單位慶大霉素、5 mg地塞米松加250 ml生理鹽水行膀胱沖洗,每天2次。同時囑患者多飲水,減少尿道感染。
1.2.5個性化排尿訓練 術后5~6 d開始進行尿管夾閉,記錄膀胱功能鍛煉日志,以膀胱充盈及是否有尿意決定,指導患者利用意念法感覺自己排尿一樣;約每2~4小時開放1次;過5 min再夾閉,如感覺尿脹想上廁所,可以隨時打開導尿管;睡前打開導尿管,第2天醒來關上再繼續鍛煉;患者需在日志表格上記錄的內容包括:夾閉尿管時間,是否有尿意,準確記錄尿袋的尿量。同時注意多飲水及適量運動,逐步鍛煉膀胱收縮功能,恢復排尿反射。在訓練5~6 d后,夾閉尿管待到患者膀胱充盈有尿意,用20 ml注射器抽空尿管盲端水囊,輕柔地拔徐導尿管。拔除尿管后,觀察患者排尿情況,依據患者情況需要指導其變換體位,多飲水促進加快排尿,減少尿潴留的發生。
1.3再次置尿管指征
①拔管后患者不能自行排尿,經按摩、熱敷、針灸、聽流水聲等方法誘導后仍無法排尿者。②拔管后48 h測量膀胱殘余尿量>200 ml者[5]。
1.4觀察指標
評估觀察兩組術后尿潴留發生率、再次置管率、術后留置尿管時間與住院天數。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護理的總滿意度進行調查,滿分100分,分值越高則說明滿意度越高,出院向患者發放調查問卷,滿意度的評定分為4個級別,分別為滿意(80~100分),基本滿意(70~79分),一般(60~69分),不滿意(<60分)。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一般)例數/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留置尿管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的拔管后尿潴留發生率、再次置管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留置尿管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平均住院時間及護理總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的平均住院天數短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討論
排尿是通過膀胱及神經反射相互作用完成的,因此神經反射弧中出現障礙和盆腔膀胱周圍結構改變都會引起排尿困難及尿潴留的發生。腹式廣泛全子宮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是目前根治早、中期CC的首選術式,手術時分離膀胱及直腸周圍間隙,游離輸尿管,如切除過多的宮骶韌帶,較易損傷支配胱的神經,因而損傷膀胱功能[6];手術切除了子宮及宮旁組織、陰道會引起膀胱失去支撐而產生后屈,向骶椎前間隙過度伸張,膀胱底部與尿道后段角度減小,易使膀胱尿液不易排泄,最后產生尿潴留[7-8];另外,脊椎硬膜外麻醉長效局部效應及鎮痛泵藥物的使用對盆腔會陰部神經有麻醉作用,排尿反射受抑制,引致尿潴留。再者,術后過長時間留置尿管,膀胱肌的收縮與放松功能受到抑制的時間越長,膀胱功能麻痹,也會產生尿路感染,較易引致尿潴留。同時插管尿道黏膜受刺激、損傷,以及術后患者的不良心理反應可能引致切口疼痛,使膀胱逼尿肌反射性松弛無力,也可引起尿潴留[9-10]。因此,CC根治術患者,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 ,對預防及減少尿潴留的發生對改善患者術后效果具有積極的意義。
個性化護理模式是在整體護理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以患者為中心,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實施優質護理方案;患者有病求醫,同時具有自我性格和家庭社會特征,因此個性化護理主要針對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種、家庭社會關系等多方面的不同,評估患者全面病情條件下制定相關的護理計劃,確定護理重點,將事后護理預見性改為事前護理干預,采取優質的護理流程,及早實施相應有效的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較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護理質量,保證了手術的治療效果[11-12],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患者拔管后尿潴留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再次置管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對CC手術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尿潴留的發生率,加快恢復膀胱功能。CC患者由于對手術效果及預后康復的擔心,多數會有不同程度焦慮和恐懼,直接影響手術效果和術后的康復[13-14];因此采取個化心理護理指導,讓患者逐漸消除對手術治療的心理焦慮及恐懼感,主動配合及參與治療和護理工作,提高患者的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減少并發癥。鼓勵及早運功和飲食,促進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以增強體質,加快術后康復。加強盆底肌及腹肌訓練,注意機體狀況及個體恢復情況的不同,給予個體化肌肉訓練方案,針對性進行功能鍛煉,逐漸恢復膀胱功能。根據患者個體差異選擇合適的導尿管,定時對膀胱沖洗及外陰消毒,適當減少置導尿管的時間,有利控制尿道感染,減少尿潴留的發生[15]。通過個性化排尿訓練,逐步鍛煉膀胱收縮功能,恢復排尿反射,掌握好拔除導尿管時機,拔除尿管后,鼓勵患者多飲水促進加快排尿,依需要指導其變換體位,預防尿潴留的發生,減少再次置管。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根據病情發展的客觀規律,預想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而進行的個性化護理干預方法已在臨床治療中得到應用。以整體護理理論為指導,以患者為中心,根椐患者個體化病情差異和結合其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家庭、心理及對疾病認識等不同進行個性化評估,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使得護理工作具有針對性,可以有效降低CC患者術后尿潴留的發生,加快膀胱功能的恢復及術后康復。
[參考文獻]
[1]劉禎.綜合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尿潴留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2):90-91.
[2]辛春燕,周麗靜.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根治術患者尿潴留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7):1722-1723.
[3]季念.護理干預緩解宮頸癌患者術后尿潴留的臨床觀察[J].當代護士,2017,(11):65-67
[4]林銀翠,郭智勇,羅艷,等.不同的護理方法對宮頸癌術后尿潴留療效的比較[J].廣東醫學,2014,35(14)2302-2303
[5]王光遠,聶婉翎.盆腔肌肉訓練聯合心理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根治術患者尿潴留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 49(8):941-943
[6]金玉光,張國華,趙丙翠.Orem自理理論對宮頸癌患者術后尿潴留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3,19(18):2157-2159.
[7]許小霞,李紅艷.整體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尿潴留的臨床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1):128-129.
[8]葉萍,王雪,王玉霞,等.盆腔肌肉訓練對宮頸癌術后尿潴留干預的效果觀察[J].中華全科醫學 2015,13(11):1864-1865.
[9]楊敏,楊智蓉,陳繪莉,等.護理干預在預防宮頸癌術后尿潴留中的應用[J].腫瘤預防與治療,2013,26(5):277-280.
[10]牟召霞.降低宮頸癌根治術后尿潴留的預見性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6,23(1):344-345.
[11]李敏香,徐海寧,韓菊媚,等,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根治術患者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0):31-32.
[12]夏秀芳,劉衛珍.婦科術后尿潴留的病因及護理干預的研究進展[J].世界臨床醫學,2015,9(11):295-296.
[13]沈國美,余明會.膀胱功能的康撫按摩對子宮切除術術后尿潴留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1):1-3.
[14]王俊霞.個體化護理干預對婦科腫瘤患者術后尿潴留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4):817-819.
[15]周靜,李力,鄭秀惠.宮頸癌根治術后尿潴留的原因及預防護理進展[J].重慶醫學,2012,41(15):1545-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