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亮
摘 要:文化產業一個國家軟實力的象征,隨著科技發展,互聯網產業已滲透到社會經濟的各個角落。在互聯網時代進行文化產業創新發展,促進互聯網與文化產業的有效融合,關系到國家經濟支柱產業文化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本文主要在分析互聯網與文化產業的融合可行性基礎上探討互聯網與文化產業融合的效應,以推動二者有效融合,促進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文化產業;融合發展
產業融合是國家發展的一種新型形式,本質是避免產業分化,促進產業整合與發展。文化產業在獨立且分化的狀態下可以進行等價交換,這是符合國家法律規定也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2014年互聯網企業開始大規模投資和并購傳統文化產業,傳統文化產業也借助互聯網平臺進行商業新模式的開拓。互聯網企業整合了傳統文化企業并依托互聯網上線,傳統文化產業通過互聯網實現了大數據的有效對接,這種互聯網與文化產業的融合使原有文化產業升級為新型發展模式,激活互聯網文化消費,推動互聯網文化產業的發展。
一、互聯網與文化產業融合的可行性
按照國家對文化產業的定義,文化產業主要是為社會為民眾提供文化、娛樂和服務活動;而互聯網是以網絡技術為基礎從事網絡資源收集及開發,進行網絡技術的研發、生產、存儲及營銷等的綜合活動。文化產業需要借助互聯網進行文化內容的宣傳及文化內容的傳播,而互聯網信息內容的創新是以文化產業的植入為依托,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是依托文化的訴求,基本這種情況,互聯網與文化產業融合的契機就出現了。
二、互聯網與文化產業的融合點分析
(一)互聯網產業與文化產業的吸引點
需求形成合作,互聯網產業與文化產業進行融合的前提是二者有關聯,而且是產業交融的關系。產業交融形成于產業的邊緣及交叉點,主要是轉變原有產業的特質,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調整以推動企業之間競爭關系的轉變,使企業之間的競爭變模糊,使產業的邊界變模糊,以形成新的產業關系。
我國目前文化產業比較活躍,主要是娛樂性文化產業為主,文化產業在形成的早期就已經與互聯網形成互融。文化產業的內容在制作、宣傳到呈現的過程需要借助互聯網平臺進行,以影視作品為例,通過互聯網進行影視作品的播放已經成為常態,這說明互聯網與文化產業存在融合。文化產業負責文化產品的內容制作,互聯網對產品進行市場化,雙方共同獲得利益,這是互聯網與文化產業融合的一種經濟形態。文化產業以互聯網為內容傳播載體,互聯網以文化產業內容為傳播內容,二者是密不可分的關系。
(二)技術創新是二者融合的條件
產業融合是要在融合點的基礎上進行,不僅是簡單的融合,而互聯網與文化產業的融合是以技術為前提和條件的。技術通過技能的交融將原本處于差別產業的價值活動個別或全數融入到另外一個產業中,構成了新的產業。文化產業在互聯網的幫助下得到了升華,同時使文化產業得到充分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技術的創新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文化產業的發展促進了手機功能的拓展,提高了手機的附加價值。智能手機出現的機緣在于它在技術的支撐下可以盡情享受文化產業內容的傳播,文化產業的改造是市場需求決定的,市場同時也決定了產業融合的價值。從政府角度來說,我國的經濟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產業的融合需要政府進行引導和規范,以推動互聯網與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促進文化體制改革。
三、互聯網與文化產業融合的效應分析
(一)互聯網對文化產業的影響
互聯網產業對文化產業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文化產業與互聯網進行融合主要是通過互聯網技術產生新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傳播渠道。另外互聯網與文化產業的融合需要以文化內容為核心,豐富互聯網信息的傳播?;ヂ摼W主要是通過技術手段將文化產業制作的文化內容融入到數字及電子產品的終端實現與文化產業的有效融合。移動終端的出現為文化產業內容的拓展提供了渠道,技術創新使新終端不斷出現,使文化產業的發展向多方向進軍,為文化產業拓展了展示平臺。
從文化產業鏈條來說,互聯網的影響是非常全面的,互聯網同樣也依附于技術創新與文化產業進行融合以產生新的傳播信息及內容。信息技術及數字技術的有效結合對文化產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且積極的影響,電子終端成為文化產業內容傳播的舞臺??梢哉f沒有文化產業就沒有自媒體,這體現了技術作為媒介對文化產業的影響力,自媒體存在主要是對文化娛樂性和知識性的收集,通過互聯網把內容小眾的文化產業發展為一種文化屬性的產品,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生活。
(二)文化產業對互聯網的影響
首先,文化產業向互聯網滲透。文化產業通過企業自身制作的產品所攜帶的品牌價值和文化價值向互聯網滲透,從而形成新的互聯網經濟形態。文化有其固有屬性,但這種屬性沒有媒體性,所以文化產業要向互聯網滲透以體現其真實價值。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文化產業向互聯網的浸透是全方位的,先是文化作品的滲透,再是文化產品的滲透,還有人為價值導向的滲透等。其次,文化產業向互聯網產業的上游環節滲透。文化產業在重視文化產品的創新與開發的基礎上向互聯網上游進行滲透,這種滲透主要包括圖書出版、電影、軟件、廣告、策劃、藝術作品等多個領域?;ヂ摼W產業這些領域雖然在運營時與電商分不開,但是這些產業從本質上來說依舊是傳統文化產業的延伸。
四、政策建議
(一)推動互聯網文化消費需求
互聯網與文化產業融合后需要推動互聯網文化消費水平的提升。互聯網與文化產業融合后會創造出新的產業形態,可以引領文化消費需求。互聯網與文化產業融合后會創造出新的產業形態,可以引領消費者文化需求。在文化產業的轉型階段需要加強工業、農業及現代服務業對文化消費的需求,通過各產業的聯動推動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二)實現供給側改革
互聯網與文化產業融合后,文化消費需求會快速增長,但文化潛力沒有完全發揮。文化產品的無效性或供給過剩使得人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及時滿足,需要進行文化產業供給側改革,發展新文化產業并對傳統文化產業結構進行調整。通過重大文化項目資源帶動企業集中發展,推動文化跨企業、跨區域進行收購,通過政府的文化服務平臺引領互聯網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三)加強互聯網文化產業知識產權的保護
互聯網與文化產業融合后在投資、生產和流通過程都與版權存在必要聯系?;ヂ摼W文化產業的核心是創意,新創意不能得到有效保護將使得創新投資人的投資無法收回,會打消創意人的積極性。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可以有效遏制盜版行為的發生,可以激發創意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提升互聯網文化產業的活力,提高投資力度,推動互聯網文化產業進行資源重組和有效發展。
結束語:
文化產業是國家發展的支柱產業,文化產業代表一個國家的文體文化的價值觀念及意識形態,決定了一個國家軟實力發展水平。文化產業與互聯網產業相互融合是時代發展的趨勢,在國家互聯網戰略的大背景下,文化產業必須與互聯網進行融合通過互聯網技術進行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劉 陽.破局,互聯網再造傳統文化產業[N].人民日報,2014-09-04.
[2]花 建.互聯網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新發力點[N].光明日報,2014-12-15.
[3]陳少峰,侯杰耀.互聯網文化產業的挑戰與對策[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4).
[4]花 建.“互聯網 +” 釋放文化產業新動能[N].解放日報,2015-08-16.
作者簡介:
霍 亮(1984-),男,漢,吉林長春人,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