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瑩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五八二臺
現如今,智能化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電視廣播在對技術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中波發射機自動化監控管理系統替代傳統的技術設備,不僅可以保證信息傳遞的穩定性,還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人為播報所面對的不可抗力因素。廣播作為人類知識文明的產物,作為信息傳播的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特殊重要意義。技術人員要定期檢查廣播的信號問題以及各項技術配置問題,保證技術配置的合理分配以及通訊過程中傳播信號的穩定。
(1)定時:在計算機終端系統中,設置好相應的開關時間,只要到達指定的時間范圍內,系統可以自動化實現開關機的正確指令。(2)指定任務:在計算機終端下達執行指令,系統可以在第一時間內將此指令傳送到各個子系統,使各個子系統相互配合完成指令的共同操作。(3)遠程數據:在計算機終端系統下達信息指令,將廣播中采集到的信息數據通過RS-22數字接口,傳給CYK-RAM管理器,并對信息數據進行系統性的整合回收,最后保存歸檔。通過一系列的信息輸送,可以在根本上完成與計算自動監控數據的交換。
中波發射機自動化監控管理系統的主要內部構造為中波發射機。中波發射機在管理系統內部,分別具有兩個不同的獨立個體,但其兩個個體可以分別進行相同化的實踐操作。如若其中一個發射機處于工作狀態,那么另一個就會處于待機狀態,但當其中一個出現故障問題時,那么另一個發射機就會在第一時間內取代故障機的操作,繼而維持正常的工作運行狀態。兩臺發射機相互替代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發射機的使用損耗以及降低事故發生率,同時還可使自動化管理系統一直處于在線工作狀態。監控管理系統的構成與設備的網絡通信以及發射機的機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根據其應用功能將其劃分為現場直接式和分布式兩種傳輸方式。
實現計算機監控化的具體內容為:(1)通過信息傳播的方式,輸送相應的中波發射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整合和分析;(2)嚴格把控工作人員的作息規律,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并對其工作時的表現進行監督;(3)通過在計算機終端設置相應的安全系數范圍,使監控系統可以實時的把控系統中的故障信息。哪個零件使用錯誤,計算機監控化會依照安全指數,實時切斷故障零件的系統運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系統運行環境的安全穩定;(4)將收集來的資料進行匯總和分析,把各項數據信息做重點的科學統計。
通過連接變送器和計算機監控,將收集來的數據信息,通過各項裝置在系統中發布和上傳。如若在采集控制器內部裝設電子時間系統,便可以根據計算機終端操作進行中波發射機個體單元的自由切換。采集控制器可以接受系統終端發布的遠程命令,同時,也可根據終端對發射機進行遠程系統操作。
由于管理系統本身所含的各項裝置參數都比較多,如若發生故障問題,光是進行排查工作就需要浪費掉大把的時間。所以,對系統進行了各項處理優化,在其本身具有采集控制器的基礎上,經過改良,配置了相關監控警報系統,以維護管理系統的運行安全,降低安全隱患。其內部具有安全參數限定氛圍,不論設備系統控制器內的參數比安全參數低還是高,都會觸發警報裝置系統。觸發裝置之后,系統會第一時間根據信息交流通道,通知相關的工作人員,進行故障的清除工作,以此來維護系統的安全穩定。
中波發射機自動化監控管理系統分別具有四種現代化技術,分別為:計算機智能技術、監控智能系統、WEU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這四種技術在系統實際運行操作中共同協作共同發展,在根本上保證了系統運行的穩定。由于社會信息時代的到來,智能化的運用已經遍布生活中的每個角落。自動化監管系統一直保持自身的發展創新,通過合理運用智能化技術,有效的提高了自我監管力。在今后的技術應用中,自動化監管系統要秉承著改革創新的理念,不斷引進新型發展技術,尋求適合自身發展的生產之路。監控智能系統可以進行合理的技術監控以及對故障隱患的有效排除。在發射機運作過程中,如出現突發狀況,導致發射機無法正常運作,監控系統會第一時間根據故障的實際情況,將信息數據輸送到工作人員的計算機終端系統,保證將故障所帶來的危害性降到最低。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員要定期對自動化監管系統進行技術維修和系統測試,保證安全系統的加密可靠性,同時,也從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發射機的運行可靠性。
中波發射機自動化監控管理系統是一個具有先進技術和規范能力的管理系統。通過將計算機數據和信息化通信相結合,形成了一個高智能化、高效率的管理系統。廣播領域如果采用人工報讀進行信息廣播,往往會使得多種不可抗力因素的產生,通過運用智能化系統的監控管理,可以從根本上避免不可抗力因素的發生。建設中波發射機自動化監控管理系統,對于廣播領域來說,是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
[1]邵永亮.中波發射機自動化監控管理系統的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科技論壇),2016(18).
[2]謝選哲.全固態中波廣播發射機房的日常管理維護[J].西部廣播電視,2014(4).
[3]李岳松.中波臺多功能自動監控技術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