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文波 孫波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現階段社會對于高水平IT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加上社會客觀環境的變化,我們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所采取的傳統教育模式已經落后于時代發展的潮流。
據相關部門統計,從2015年起,我國各行業每年對高水平IT人才的需求缺口都在百萬以上。同期造成需求如此緊迫的原因,不僅在于電子商務等行業飛速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增加,還有該專業在培養模式上存在的問題造成供需之間的矛盾較大。因此,對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學進行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現階段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隨著信息技術與社會生活聯系的愈加緊密,其在內部分化出許多新的子學科,這些學科在專業技能方面存在著較大區別。可是從現階段的情況看,我國在該專業的人才培養上依舊固守著傳統“大而全”的理念,既將主要精力都放在數據庫的建立、管理以及pohtoshop、authorware等內容的教學上,這樣做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是“萬金油”,但與社會所需求的大數據應用等專精人才能力標準的差距卻相當明顯。
從現階段的情況看,許多高校的計算機科技專業在教學中仍舊采取傳統的方式,也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他們依據教材和大綱將理論知識講解的非常透徹,但是卻很少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進行實踐操作的空間,就算是成績的考核也只是針對固定的知識內容或者簡單的程序設計,這樣的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之實踐能力非常有限。
盡管現階段高校計算機科技專業的教師在學歷方面都具有加高的層次。但是他們在知識更新速度與實踐能力方面卻存在很大不足,這使得他們在授課中所講的知識有的甚至是處于“半淘汰”的狀態,而對于那些社會上的前沿計算機技術卻知之不詳,難以在課堂上向學生進行教學。這使得有的高校就算是想更新課程體系也是苦于師資能力的不足而只能取消。
針對上文對存在問題的分析,筆者提出以下發展的建議。
高校計算機科技專業應極力改變以往“大而全”的教學內容,針對社會的實際需求建立實用性強的課程體系。關于計算機的基礎應用可作為考察課內容在大一簡要地介紹給學生,主要靠學生的自學完成。而對于當前社會所急需的大數據分析等課程,則進行重點講授。
大數據時代,對于IT人才的實踐能力要求更高,這使得傳統教學模式雖然每年都培養出來大量的畢業生,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具備符合社會需求的能力。他們在應聘時面對考官的專業性回答往往令人難以滿意,導致了“大學畢業生不如社會就業培訓生”現象的出現。高校計算機科技專業相關領導應督促一線教師改變傳統注重理論教學的模式,將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學科的主要任務來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訓練。在考試中,也要采取基礎知識和創新能力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以此來推動教學模式的改革。
由于信息技術發展迅猛,知識體系更新過快,教師舊有的知識體系難以跟上,為了盡快地增強高校師資隊伍的建設,學校應積極組織教學參與各種形式的培訓,幫助他們對本專業前沿題論有所了解。還可以采取校企聯合的形式,讓計算機科技專業的教師到合作企業的研發部門去進行鍛煉,這樣既可以有助于他們了解行業動態,也能夠提升他們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當代社會需要的IT人才,不僅要具備深厚的理論素養,還應該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對于大數據能夠進行高效的分析,并從中判斷出行業發展的趨勢,以便企業能夠規避風險,提前布局,從而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則是我們當代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所普遍欠缺的。所以,革新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式,不僅有助于該專業向實踐型、創新型方向發展,還能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合格人才。
[1]齊蘇敏,倪建成.消除專業課程隔膜,建立學科系統思維——由計算機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引發的教學思考[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3(03):125-128.
[2]倪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現代交際,2016(02):248+247.
[3]劉小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教學與人才培養探討[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05):1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