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民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射頻識別屬于無線通訊范疇,基本物理原理是電磁場感應。整套RFID識別系統分成兩部分:無源標簽和讀卡器。讀卡器模塊主要是由MCU、射頻基站芯片、3D天線和少量外圍元器件組成。本文設計的125K頻段讀卡器能夠準確的讀取標簽EEPROM信息,并上傳數據到PC機上顯示。顯示的數據也可以使用EM4305芯片拷貝成一顆新的芯片。
125 KHz讀卡器主要是由基站芯片、控制模塊和電源模塊電路組成。
本設計選擇的是PCJ7991飛利浦公司生產的低頻RFID基站芯片。它是一個全兼容的高級基站IC(ABIC),此裝置其他型號的transponder在125KHZ下運作,應用ASK(幅移控鍵)來寫,應用AM/PM來讀。接收器性能(放大器增益,濾波器截止頻率)優化了系統和transponder的需求。PCJ7991AT 可較易地與固定器的讀/寫,只讀系統集成,有著高度的集成特性和超低的成分計數。本設計考慮到實際使用過程中可能要脫離計算機,所以加入了充電電路。在脫離計算機的情況下,依然可以使用鋰電池供電,繼續工作。實際電腦USB接口電壓為5V 500mA,經過一條導線之后,電壓會出現0.2-0.6V的壓降??紤]電源芯片本身也存在1.2V的壓降,我們采用先升壓再降壓的方式進行。先通過升壓芯片將3.2-5V之間的電壓升壓到7.8V,然后降壓到3.3V和5V,分別給單片機和基站芯片供電。電路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帶有快充功能,使用兩顆TP4056充電芯片并聯的方式充電??紤]實際熱損耗設置電流為780mA,兩路充電電流達到了1.5A電流,并且實際電路并不發熱。由于PCJ7991工作電壓是5V,USB提供的電壓達不到5V,鋰電池提供的電壓也只有3.7-4.2V,所以經過鋰電池充電之后加入一級升壓電路。經過升壓電路之后可以得到一個7.8V 的電壓,1A電流。
設計中的一個優點在于與計算器通信取消了常用的RS232芯片電路。這里采用HID方式傳輸數據,它的驅動采用的是鼠標,鍵盤的驅動,系統自身就會攜帶,根本不需要用戶自己安裝,也不會出現不兼容的情況。
這選用EM公司的EM4305 IC卡。它是典型的125KHz模式的標簽,具有工廠編程的32位唯一識別碼,調制方式曼徹斯特調制和BiPhase編碼,位數據傳輸周期有8,16,32,64個載波時鐘。
由于具有多種解調模式和多種周期方式,可通過Page 4 頁進行設置,設置Co0-Co9為1111101000, EM4305的數據返回是由一個8bit組成固定碼組成的,首先接收到一個由00001010組成的前導碼,之后就開始接收數據。足夠保證數據傳輸過來的正確性。
這種編碼方式利用信號的邊沿來表示二進制數據“0”和“1”,“0”是由低到高的電平跳變表示,“1”是由高到低的電平跳變,反之,也是可以的。而這種跳變一般發生在位幀的中間。PCJ7991是一款車載芯片,它對數據的讀取精度非常高,載波信號只需要出現15mV變化,就可以被認到。
PCJ7991芯片的特點:收到天線載波的接收數據時,DOUT信號由高電平變低。之后經過8位數據的前導碼,開始接收數據波形,這個IO口接入單片機中斷腳。由于PCJ7991自身帶有解碼功能,輸出的數據已經是曼徹斯特編碼的“0”和“1”,不需要計數多少個周期就可以解碼了。單片機接收到數據之后開始解析,識別高脈沖和低脈沖。解碼流程如圖:
射頻識別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日新月異,本文給出的RFID結構,利用PCJ7991和TMS3705汽車級基站芯片的優越性能,精確地讀取數據,自身解碼返回波形。分析了電子標簽數據存儲格式和數據輸出編碼格式,在此基礎上,利用定時器中斷得到真實數據的辦法,此辦法有效的提高了讀卡距離和準確性。
[1]黃玉蘭.射頻識別(RFID)核心技術詳解.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42-122
[2]付麗華.RFID技術及產品設計.電子工業出版社2017: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