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 位寅生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
產教融合故名思議,將教學與產業、生產結合起來。這對職業院校專業發展具有實際推進意義。眾所周知,職業院校對學生的培養,應該側重實踐技能的培養。而產教結合,通過職業院校和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在院校內或者企業中進行教學基地、教學實驗園地、廠中校等實踐環境。在其中進行實際的研發與生產,創造效益。產教融合對校企雙方都帶來了利益,還大幅度提升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同時創造就更多的就業機會。
云平臺也成為云計算平臺,是IBM公司最早提出的平臺概念。而云計算是眾多用戶共享運算池,不必建造過大的計算中心,合理利用用戶運算資源,實現多種服務大大規模運算。云平臺的主要作用是整合資源,推出服務,可以是研發的應用軟件、可以是APP應用程序、可以是學習資源等等。
云平臺提供服務的理解:云平臺的理解我們從深入簡出的角度來說明,大家集中在“云”的概念當中,云中提供了用戶需要的基礎服務,而用戶的終端也可以為云端的計算提供計算能力。用戶開發的軟件可以投入到云中應用,也可以運用云平臺當中的其他軟件與服務。
云平臺架構有很多種,將云平臺產教融合平臺架構分析如下:
首先是基礎運行和應用環境:云平臺也和其它平臺一樣,要具備用戶管理功能和基本運行功能。用戶管理除了包含用戶名、密碼,在云平臺當中常常還包含郵箱、聯系方式等等信息。同時基本運行提供一些服務應用軟件,例如文檔、記事本等應用軟件。
其次,系統運算實現平臺環境:云平臺要基于云計算,從建設放考慮有具有一定量的服務器,實現云計算的基礎。這些服務器可以以分布式的方式,建立在學院或者是合作企業的實訓基地當中。在利用外圍擴展,與一些開源的資料數據庫進行互動,當然也可以與一些企業提供的云計算進行合作。
最后,系統服務環境:提供第三方的服務,比如應用軟件的共享,教學資源的發布(包含圖片、視頻、文字等等),企業實踐項目的分析,對學生開放的項目的申報等等。
云平臺基于云計算,計算能力強大,數據搜集和文件存儲能力強。所以可以進行海量的存儲,還能夠借助云計算的強大計算能力,對共享文件進行高速的索引以及細致的分類。
企業與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受到地域范圍的限制,很多院校只能與當地的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即便是當地的合作企業,企業與院校之間的交流也會受到距離的影響。建立云計算平臺,可以通過云平臺,實時的將最新的交流成果、最新的技術發展走向、最直接的研發過程進行交流。院校也可以與更多的外省市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有利于促進產教結合。
部分企業與院校建立定項培養班,抽調幾名工作人員投入到教學過程當中。降低了企業人員的利用率。建立云平臺,可以將學習狀態錄制成視頻,與企業交互,企業可以將實際的工作任務,通過遠程演示,提供給學生和院校,減少人員的消耗。一舉兩得。
完善職業人才成長“立交橋”。在推進中職、高職緊密銜接的基礎上,不斷完善人才成長“立交橋”,拓展中職—高職專科—高職本科—專業碩士的發展空間,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將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結合起來,引企入校、引職校入產業園,為當地經濟、產業發展作更大貢獻。學校與企業及行業單位聯合起來,建立職業教育就業評價體系,以硬件、軟件、就業來吸引學生、留住學生;積極開展學業水平測試,提升學生文化素養,扭轉只重技能的舊觀念,為職業教育發展邁出重要一步,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增強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職業教育是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為緊密、貢獻最為直接的教育類型。現代職業教育只有與實踐、工作過程相結合,學生才能學到職業活動中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技能。因此,職業教育的全過程都離不開企業的積極參與,需要企業提供更多實習和實訓基地。職業教育正逐步由規模化發展向內涵式發展過渡,提高職業教育質量,企業要有參與的自覺性。規范“職業資格證”的市場秩序。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
[1] 胡堅達.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網絡公共服務平臺構建——以寧波市為例[J].教育研究,2015(06)
[2] 顏文勝,章偉.校企合作信息化服務體系的構建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09)
[3] 趙國棟,王婷婷,閻妍,李志剛.校園信息化應用與發展狀況分析——2010年高校信息化調研報告[J].遠程教育雜志,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