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振航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
某本科學校實行完全學分制,將大學四年的本科學習讓學生在學業上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學生可以在選課時間段內選擇自己想要上的專業必修課,專業任選課,素質任選課,通識任選課,公共選修課等。學生不僅可以自由選擇對應課程的任課老師和上課時間段,還可以根據自己每學期的學分情況選擇該學期所需要修讀的課程數量。讓學生在學習上,有充分的自主權、選擇權;而學校則需要為這個學分制提供對應的教學資源。其中,學分制下,本科生的人才培養方案尤其重要。
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對學分制下的教育培養方式至關重要。人才培養方案規定了:學生達到畢業條件應滿足的總學分條件、每學期的專業必修課種類、每學期的專業任選課種類、每學期的素質任選課種類。人才培養方案的合理性,對培養學生的教育效果起著極大的影響作用。為此,人才培養方案是學分制下能否將學生培養成學科專業想要培養的專業素質人才的關鍵。
舉例:工商管理專業的某一個年級的人才方案經過幾次修訂,漸漸趨向合理。但為了出具本專業的人才特色,該專業在學校領導層面的要求下,探索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立體化的設想。該學校的課程安排情況如下:①專業課由系里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安排系里的專業任課老師上專業課,包括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由系里自主安排上課時間及任課老師。學生在選課時間段,根據學分的情況自主選擇本學期需要修讀的專業課;②大一大二的大學英語、大學體育、毛概等公共必修課,則由學校成立的專門管理大學英語和毛概、思修等課程的教學部門,統一安排每個年級的任課老師和上課時間。而在排課問題上,則由學生先把公共選修課的課程選好后,再開始選本專業的專業課;③部分學生因自身問題出現公共必修課沒過的情況下,需要補修的,可在選課時間跟著下年級的學生進行補修;④每學期的學生選課的學分設有總的上限分數,學生選課的總學分不能超過該上限;
由于大學英語、大學體育 、思修等這些必修課都是安排在大一大二上完,導致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專業課設置上,必須為這些公共選修課讓步,不能很好地按著既有的專業設想安排大學四年(一般都讀四年,學分制下彈性畢業)的培養課程。而且考慮到學生對學習的需求及畢業后的設想不盡一樣,有些同學不需要考研,工作后也不需要用到英語,則可以考慮部分專業的學生不需要學過多或者深入學習的英語課程。另外,考慮到各專業的特殊性及本專業的專業性,比如經濟學專業,在中國近代史課程上是否考慮可以有側重的多講解些關于近代史的經濟學方面的知識。因此,探討人才培養方案立體化建設,有其必要性,對學生的培養也有重大的意義。
因此,根據學校學分制下現有的情況,提出如下的人才培養方案的設想:
一是學校統一將大學英語開課的自主權下放到系里面。過去學校大學英語教學中心統一安排全校的大學英語課,集中安排在大學一年級的上、下兩個學期及大學二年級的上、下兩個學期。為了滿足各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立體化建設,現大學英語開課的自主權下放到系里,由系里根據自身培養需要及學分安排,在培養方案里安排本專業學生修讀大學英語課程的學期。學校的大學英語開課部門根據各個系的培養方案安排大學英語課上課時間及任課老師。此外,部分系里面的專業根據自身專業的特點,可以有側重的安排英語課偏向的方向,比如商務英語,日常常用英語使用等等。具備條件的系有開設商務英語的,可以跟學校大學英語中心進行溝通,由系里安排英語的任課老師及任課時間。
二是學校向各個系收集思想政治課課程的上課需求。思想政治課程為公共必修課,授課內容的側重點可根據每個專業的專業特點及專業的特殊性體現專業的特點。培養方案的立體化,就是想要突出人才培養方式的專業化,立體化。思想政治課,比如中國近代史這門課,針對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在教授這門課的時候,可重點講解中國近代經濟的發展歷程及重要的事件。讓該專業的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國近代史這門課的時候,同時接受了專業方面知識的教育,對人才培養有重大的意義。這樣的立體化教育,更有利于專業人才的培養,使學生在專業知識上面的學習更有側重點,更符合社會專業化人才的需要。以往的思想政治課教育,偏向都是通識教育,不管面對什么專業的學生,講的都是同樣的課和內容,并無差異化的教育,更沒能突出專業的特點,老師授課內容千篇一律,沒能彰顯出專業化教育。
三是各個系的專業課的開設要更具立體化建設及差異化。每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應每年進行一次修訂。各系組織有關的專業老師,根據上年的人才培養方案,結合時代的需要及上年的授課情況,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正修改。人才培養方案在專業課的設置上也要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及社會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有側重有差異化的設置專業課,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專業課。
總的來說,人才培養方案立體化的建設目的就是為了根據學生的需求,讓各個專業對本科生的人才培養方式更具專業特性,各專業的培養方式更具差異化。使得本科的人才培養更符合社會的需求,符合各專業想具備的專業特性。
參考文獻:
[1] 朱林生,楊驚雷,黃文祥.我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J].攀枝花學院學報,2007,(4).
[2] 袁東華.高校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研究[J].高等理解教育,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