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冠坤 大連金普新區馨愛萌幼兒園
奧地利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幼兒早期所經歷的創傷或挫折若沒有得到及時地解決,幼兒負性情緒潛藏于內心,隨著幼兒的成長,再次遇到挫折時,潛藏的負性情緒被現實所激活,孩子就會產生心理疾病。每個幼兒最終都要長大走入社會,社會是一個大家庭,它復雜,但它可磨煉人,社會政治局勢、社會背景、社會意識形態、社會經濟狀況、社區環境的好壞都是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社會因素的體現。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我們首先必須要清楚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才能從根本上采取積極、主動而有力的預防和矯治措施。
幼兒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都是由于心理矛盾被激化或不良刺激持續影響的結果,其中以需要動機、情緒與情感、意志和性格影響為甚。性格與氣質,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性格特征,人的性格特征一旦形成就比較穩定,其中有些是積極的,有些是消極的。例如:生活中有的人誠實,謙慮、勇敢、熱情、樂于助人,而有些人則狡猾、傲慢,虛弱,冷漠,自私自利。由此得到的結論,心理因素是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還有環境因素,環境又包括: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就家庭因素而言,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場所,家庭的自然結構,文化經濟背景,人際關系,教養方式等是造成人的心理產生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家長的文化素質直接影響著子女的健康成長
(1)教師要樹立明確的思想觀念:一個健康的幼兒,既是一個身體健全的幼兒,也是一個“愉快”、“主動”、“大膽”、“自信”、“樂于交往”、“不怕困難”的幼兒。蒙臺梭利曾說過:要教育幼兒就要了解幼兒,幼教工作者應該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相關知識,并將所學心理知識積極運用到幼教工作中。
(2)幼兒教師在掌握一定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同時,本人也要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注意自己的言行。做為教師我們一定要自覺抵制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保持一份健康、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做好幼兒心理健康的表率。
(1)用愛為幼兒營造一個溫暖、安全、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圍。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于教師如何愛孩子。”實踐證明,一個充分受到正確而有理智的愛的孩子,總是充滿自信、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反之,被教師忽視的幼兒則經常自暴自棄,形成自卑感、反社會的心理。如:有些孩子上課時喜歡“搗亂”,活動時常打人,這往往是由于我們對他們付出的愛太少所致,他想通過“搗亂”、“打架”來引起老師對他的關注,進而獲得老師對他的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無論孩子美或丑,也無論聰明或愚鈍,我們一定要有一顆熱愛孩子的心,用我們的愛給幼兒帶來自信、安全感、信任感。
(2)我們要給予孩子尊重,采取積極的教育態度,多說說:“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或以微笑來肯定、鼓勵幼兒。我們在與幼兒交往的時候,要非常注意與孩子們保持平等的關系。我們在孩子們發生“矛盾”的時候,認真傾聽孩子們的爭論,通過爭論,讓幼兒認清自己錯在哪里,今后應該如何改正,引導幼兒在爭論中明辨是非,學會友好交往和團結友愛,不斷培養孩子們優秀的性格。
(3)在愛與尊重的教育過程中增加“適度”的嚴格要求,有助于幼兒良好性格的形成。我們都知道小孩子喜歡“慈”而害怕“嚴”,正因為“嚴格”二字令人畏懼,所以,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才顯出“嚴格”的重要。
幼兒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幼兒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幼兒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否得到了滿足。幼兒的情感需要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幼教工作如能較多地從關心和滿足幼兒的情感需要出發,加強對幼兒的情感教育,就能從小奠定兒童情感發展的基礎,為今后培養幼兒具有更高級的社會情感創造有利條件。
[1]陳幗眉,姜勇.幼兒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劉維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