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紫陽 太原學院建工系土木工程
當前,全球化市場經濟體制的互動和往來;使全球的一次性能源在人口基數巨大、發展迅速的過程中,能源危機也受到各國的關注和重視。而在實際的能源消耗中,社會的城市建筑的能耗是我國能源總銷量的榜首;其占有比例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百分之十上升到現今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而這里所包含的采暖、空調、通風等設施建設所消耗的能源又占整體建筑能耗的百分之六十左右。而隨著建筑行業和群眾環境意識和環保意識的提高,加之煤炭、石油、電力、天然氣等一次性能源的資源短缺,國內也開始進行低能耗的建筑技術和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但由于我國現有的節能水平和掌握技術較低,造成實際建筑能耗和前期的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達標程度不盡相同。使當前的建筑仍存在大量、持續的能耗存在,增加著工業生產負擔的同時,也使建筑成本高于新建建筑的根本原因。
近年來,我國對城市建筑的外圍護結構保溫做法開發出多種形式。而在節能建筑的規劃思路中,部分建筑設計師為降低實際建筑的造價,采用內保溫、夾芯墻保溫等保溫方式;而這樣的保溫方式的設計規劃都將建筑物自身圍護整體或部分結構顯露在外;使建筑物的圍護結構在分別置于不同的溫度環境的檢驗中,受不同溫度環境的影響產生不同程度的溫度形變;最終導致其圍護結構出現多處的裂縫,破壞建筑主體結構的同時,使建筑物的使用效果長期處于不穩定的狀態。
當前,大量的輿論對建筑物的舒適度、室內環境等消耗進行宣傳;使得群眾片面化的建筑物的物質滿足,忽略了實際能源消耗的現實情況,在不合理的能源消費意識中,是其長期進行過度的能耗消費,也影響著人體健康。
如今我國的建筑物建造和使用直接或間接的消耗的能源占社會總能耗的一半之多,追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我國不適當的監制節能產品的運用。
在實際的低能耗建筑中,其技術的應用還是在依據建筑物實際所處區域的氣候特點,在先進技術和材料的運用過程中,對建筑物的聲、光、熱等自然因素進行相應的系統調整,在最大化的降低自然環境對居住環境的影響和作用的過程里;我們首先就要遵守低能耗建筑的相關設計原則。即建筑物的采暖、制冷系統盡量不使用一次性能源;根據實際建筑物需求進行能耗比例的合理分配;充分考慮建筑物建設區域實際的經濟、氣候、生活方式等因素;即低能耗建筑技術的普及和推廣。
由相關的低耗原則,我們得出低能耗建筑技術由以下系統組成:
外墻的保溫隔熱技術是低能耗建筑中的關鍵技術,其以高效的保溫材料進行外墻外保溫技術的為主。使整體建成的建筑物在實際使用的過程里,建筑物能應用具備的調溫功能的相變儲能、蓄熱材料自身進行室溫調節。
屋面的保溫隔熱、防水是該系統的主要功能,即常規的屋面保溫材料和防水材料或多或少的存在性能的單一問題,實際就是具備防水性能的不能保溫;具備保溫性能的不能防水。
外窗在整體的建筑物的結構當中,是圍護結構各部分中熱工性能最差的部分,因此開展外窗及遮陽子系統在低能耗的思維上也是實現改善外窗性能的環節之一。
采暖制冷的系統建設是采用地面式低溫采暖及制冷系統;如:冬季以四十攝氏度左右的溫水向室內送暖,夏季則以十五攝氏度左右的涼水實行低溫輻射水蒸發制冷。其原理是在冷熱輻射接近或等于室內舒適溫度上下限時,使個體的感官和意識處于相對平穩的狀態。這里運用太陽能集熱技術到采暖系統當中,也能進一步節省冬季采暖及日常生活需求熱水的能耗。
通過對我國建筑節能的低能耗建筑技術的分析和討論,我們首先就了解到緩解我國能源資源結構和社會發展產生的矛盾,一定要立足于我國實際城市建設過程中,即在大眾思維意識和事業更加廣闊的情況里,對開發和運用的節能降耗的低能耗建筑技術進行綜合科學的利用。為此,我們就需要對建筑能源消耗的結構進行現實的調整及低能耗技術的研發、普及力度;采用正確的建筑節能技術和體系,使我國的低能耗建筑真正走進群眾的日常生活當中。
[1]徐開琦.新型綠色節能建筑——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被動房)[J].橡塑技術與裝備,2018,(1):57-63.
[2]宋樂,趙敏華,胡毅, 等.建筑節能的發展方向——低能耗建筑技術[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19):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