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瓊 胡穗
摘 要:“通過校企合作的地方高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進行文獻研究,同時以湘南學院為例,進行實證分析,得出地方高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設新思路:牢固樹立“應用型”、“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辦學理念,深化教學改革;構建科學的激勵機制、評價機制和培訓機制;構建校企資源共享機制,促進校企雙方互惠互利。
關鍵詞:校企合作 地方高校 “雙師型” 湘南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6(c)-0153-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指出,要以“雙師型”教師為重點,加強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加大職業院校教師培養培訓力度,依托相關高等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國務院2015年11月5日發布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進一步指出,引導和支持具備較強實力的高校合理定位、辦出特色、差別化發展,地方高校差別化發展和轉型發展急需一大批“雙師型”教師來有力支撐。
校企合作教育能將傳授間接經驗的教學環境與獲知直接經驗的生產現場環境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人才培養方面上的不同優勢,培養出有企行業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出適應地方經濟以及市場需求的學生,校企合作是“雙師型”教師建設的有效方法。
1 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1.1 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偏差,缺乏對“雙師型”教師發展的深入認識
部分地方高校對“應用型”、“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辦學理念以及“雙師型”教師的內涵理解不全面,重視不夠,價值觀念上重理論知識考核、輕實踐知識考核,重學歷學位、輕實質業績,不利于高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發展。在高層次人才引進、專業技術人員考核、職稱評定上強調以科學研究成果為主導,重研究、輕應用, 重文憑、輕能力,在這種價值導向下,“雙師型”教師必須將主體精力放在科研項目申報、學術論文寫作等硬性條件上,這就直接導致“雙師型”教師存在不足的現狀。
1.2 “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發展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評價機制和培訓機制
大部分地方高校并沒有將工資待遇、培養培訓、人才工程建設與“雙師型”教師建設聯系在一起,同時在職稱評聘中沒有做好分類評審工作,沒有出臺專門針對“雙師型”教師評審標準和評價機制。在日常管理中,缺乏系統性的“雙師型”教師培訓。一方面,學校因為認識不到位,對自有“雙師型”教師能力素質培養缺乏系統性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學校對企業兼職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師范素質、教學質量監控以及科學研究能力等方面培養不夠。
1.3 校企資源共享機制不暢通,“雙師型”教師培養效果顯著降低
當前,我國很多地方高校雖然有與所設專業相對應的合作企業,但由于沒有成立專門的協調部門,沒有完善的資源共享機制,校企人才雙向流動不順暢。在實際合作中,企業一些技術部門和生產工藝不歡迎高校教師學習,最新的企業技術和知識有很多老師無法跟上,同時企業生存壓力大以及對科學研究效益要求高,因此,校企合作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效果顯著降低。
2 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新思路
2.1 牢固樹立“應用型”、“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辦學理念,深化教學改革
地方高校應樹立“應用型”、“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宗旨,以能力為本位”的辦學理念,凝練特色,集中精力發展應用型優勢、特色學科,爭創應用型特色一流學科,培養地方經濟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幫助教師實現專業理論知識和應用實踐能力的整合,建設一支過硬的“雙師型”師資隊伍,“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達到50%以上。
在教學改革上,要大力推進工程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校企合作聯合培養學生模式。地方高校學生學習階段分為校內學習階段(2.5年)、企業學習階段(1.5年),校內學習階段,重新構置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涵蓋學科基礎知識、工程實踐課程、工程設計課程與工程創新課程,工程實踐課程授課教師必須由近5年來在相關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1年及以上教師擔任,加強不同學科和專業的“雙師型”教師合作教學、科學研究。
企業學習階段,深入企業學習最新生產技術知識、企業實踐操作課程和企業文化,企業指導老師指導學生技術創新和工程開發實踐,指導學生的論文畢業,論文須與企業生存實踐相結合,讓學生成為既有工程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知識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以教學改革為抓手,促進“雙師型”教師發展,形成一支具有豐富企業、行業經驗“雙師型”專任教師為主,高級企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兼職教師為輔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2.2 創新管理模式,構建科學的激勵機制、評價機制和培訓機制
2.2.1 構建“雙師型”教師激勵機制
學校先后制定了《湘南學院關于加強內涵建設促進轉型發展的若干意見》、《湘南學院“雙師型”教師資格認定辦法》、《湘南學院教職工繼續教育工作暫行規定》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和文件,明確規定 “雙師型”教師隊伍認定條件和獎勵條件,獎勵“雙師型”教師每人5000元到10000元不等,對符合獎勵要求的二級學院獎勵每個單位20000元,鼓勵教職工積極努力成為“雙師型”教師。截至目前,湘南學院有“雙師型”專任教師共348人。同時,學校對“雙師型”教師實行政策傾斜。在高層次人才工程推薦、師資培養培訓人員遴選以及職稱評審等方面,對“雙師型”教師實施優先推薦和加分政策,大力實施百名教師下基層掛職鍛煉工程,有效的激勵教師努力成為“雙師型”教師。
2.2.2 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評價機制
充分發揮職稱評價導向作用,明確“雙師型”教師專業技術職稱評審標準,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和應用性研究的評價導向,考核評價從以科研項目、論文為主,轉向評價工程項目設計、專利、產學合作、科技成果、技術服務為主,克服唯論文、唯獎項、唯職稱、唯學歷傾向,探索代表業績評價體系。同時對于特別優秀的“雙師型”教師,設立職稱直通條件。教師已有職稱并聘任在崗,申報同一等級另外一個系列(專業)職稱,不受所在單位評審職數限制,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評價機制。
將“雙師型”教師評價結果與待遇相關,“雙師型”教師每年必須指導學生參與工程設計或者指導學生取得科研項目一項或者指導學校參加行政部門組織的技能競賽一項,且擔任相關實踐課程一門,滿足上述條件者才能給“雙師型”教師相應獎勵待遇。
2.2.3 構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機制
出臺相應的“雙師型”兼職教師聘任管理辦法、百名教師赴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制度、教師職業技能培養培訓等文件、制度。對到企業生產一線掛職鍛煉的教職工提供全額工資資助;鼓勵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負責所有培訓開支,并積極組織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大賽,對大賽取得成績予以獎勵,形成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機制,大力提高教師實踐教學能力。
實施專職“雙師型”教師能力素質培養工程,工程涵蓋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與工程創新能力培養,學院每個學期舉辦教學技能競賽,并每年組織對“雙師型”教師能力培訓和考核;另一方面,學校對企業兼職教師每月進行教研室教學觀摩和學習,每年組織教師教學比武,每年為兼職教師進行崗前培訓、教學技能培訓、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能力培訓。校企雙方利用自身資源優勢,開展校企“雙向交流、雙向培訓”的機制。
2.3 建立校企資源共享機制,促進校企雙方互惠互利
學校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并配備專門工作人員,負責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校企資源共享流程和管理制度以及具體實施辦法制定。
通過互派專家常駐模式,學校派教師常駐企業,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通過參與企業前沿技術開發與研究,負責企業的技術研究和科技創新,企業安排技術專家擔任學校兼職教師,指導教師和學生實踐課程授課以及論文指導,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實現校企人才資源的共享。
通過資源共建模式,共同投資建立實驗室,實現資源集約和資源共享。同時,校企共同參與課程開發與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工學結合的特色實訓教材,共建體現職業能力和素質培養相統一的課程標準,共擔教學任務。學校與企業聯合搭建產教研平臺,校企積極開展多項產-學-研-用一體化研究,共同申報科技項目,實現校企共建教學和科研建設。
3 結語
地方高校“雙一流”建設和轉型發展急需一大批“雙師型”教師作為有力支撐,地方高校面臨著“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的現狀,尋求符合地方高校發展實際需要且可行的“雙師型”教師建設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深入剖析了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建設“雙師型”教師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措施,可以為地方高校“雙一流”建設和轉型發展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謝廣霞.應用技術型大學“雙師型”教師培養途徑研究——基于校企合作視角[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105-108.
[2] 邢賽鵬.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師資隊伍體系構建研究——基于“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視角[J].職教論壇,2014(29):4-8.
[3] 楊新煥.校企合作背景下“雙師型”教師培養研究綜述[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