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市職業技術學校,寧夏中衛,755000)
在當前的社會趨勢下,隨著汽車制造業有了進一步發展,汽修行業也因此成為了社會的熱門行業,而在教學領域,汽修專業也自然成為了備受關注的重點專業。為了為社會培養更多汽修專業人才,就必須要針對目前汽修教學存在的問題弊端以及教學優化的策略進行分析,以確保培養出更多專業的汽修人才。
教師隊伍是引導學生生成長學習的重要角色,對于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來說,更是幫助其步入專業領域順利就業的引導者,不但要承擔理論知識輸入的責任,同時也要承擔技術實踐指導的責任。但是根據當前實際的教學趨勢來看,我國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師隊伍,多數來自于高校的相關專業,在畢業之后,便已經投入教學領域擔任教師。即是說校內教師在理論知識上能夠起到指導作用,但是在實踐上卻并不能給學生分享許多相關的經驗,也無法根據汽修單位實際的工作需求去指導其完成專業工作。簡而言之這樣的教師隊伍并不能滿足“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素養要求。
理論知識是實踐的依據,而實踐是驗證理論的唯一途徑,特別是在社會發展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背景下,汽修單位更需要同時具備理論知識基礎與實踐技能的實力派人才,缺一不可,所以只有讓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出更多的綜合性人才。但是我國職業院校多以理論與實踐分層的方式去開展專業教學,汽修教學亦是如此,學生在完成階段性的理論知識學習后才會進入實踐環節,并未考慮到學生在進入實踐環節時,前期積累的關于理論知識的記憶很可能已經淡化,即是說兩者的脫節,阻礙了學生的實踐。
雖然當前許多職業院校考慮到學生的就業需求,都會安排社會就業實訓環節,但是多數都只是簡單的與實訓單位達成合作,對于學生進入實訓單位之后的實訓情況,只是簡單的獲取合作單位的反饋,并不會全程監管,這會導致學生實訓出現問題時更加迷茫,缺乏校方的支持。
汽修專業是與我國汽修行業相關聯的專業,這一專業的學生學習的指向性是十分明確的,便是后續的轉專業領域就業。為了讓學生具備后續就業所需要的理論基礎與行業就業能力,教師需要具備的絕對不能僅僅是理論基礎與基礎的技術操作能力,還要具備對于汽修行業工作要求以及就業環境的充分了解,具備汽修行業從業經驗。所以為了讓學生更快適應就業環境,必須要首先建立起“雙師型”的教師隊伍,依據當前的教師基礎來看,要建立起“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必須要與社會實訓企業達成密切合作,委派校內教師參與實訓過程作為理論指導,并且由實訓企業安排內部資深員工作為實訓教師,這樣一來學生在理論與實踐上都能得到合理的引導,更快適應就業環境。
在汽修專業的教學體系當中,理論與實際都是不可或缺的,汽車的結構構成復雜,包含許多精密部件,且運行原理復雜,所以學生如果不具備理論基礎,是無法明確技術要點的。而實踐則是促進學生認知深化、技術強化的過程,確保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的理論與技術去解決實際的汽修問題,所以兩者都是不可缺少的。為了讓學生更快成為能夠運用實踐技巧去獨立完成汽修過程的專業人才,校方與教師都要更注重理論結合。特別是在信息時代,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去融合汽修專業理論與實踐操作。例如教師可以將前期所學到的汽車內部構成相關內容與操作技巧制作成技術指導短片,發送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實際操作面臨難關時以此作為參考去進行修正,同時鞏固記憶,這正是理實結合的意義所在,也是汽修教學的要點。
汽修專業的學生,其在校階段學習與實踐的目標,都是為了在畢業之后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專業就業市場,成為推動汽修市場發展的人才隊伍中的一員。雖然當前許多院校都已經建立起了實訓體系,并且與實訓單位達成了合作,但是對于學生進入實訓單位之后的實訓過程,卻普遍缺乏重視,只是簡單的走走形式,并不能確保學生真正在實訓過程中有所收獲。
職業院校的汽修專業,教學目標是為了為社會培養更多專業化的汽修人才,特別是在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私家車步入千家萬戶的時代,更要注重教學體制的改革,提升教師素養,與汽修單位達成實訓合作,讓學生能夠同時強化知識基礎以及技術能力基礎,最終在汽修領域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