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蔚昕 趙靜靜 楚蔚琳
【摘 要】目的:探討集束化護理在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腹腔鏡廣泛子宮切除(LNSRH)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中的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宮頸癌ⅠB1-ⅡA期接受LNSRH 的50例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25例,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25例,實施集束化護理。分析比較兩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及護理前、護理后5天、10天的預防知識掌握情況及預防意識程度。結果:實驗組患者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預防知識掌握較佳率和預防意識較高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術后對患者進行集束化護理可以明顯降低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可見該方法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護理方法,在臨床護理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廣泛性子宮切除術 下肢深靜脈血栓 預防 集束化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10-03--01
廣泛子宮切除術是早期子宮惡性腫瘤治療的有效術式,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腹腔鏡廣泛子宮切除術已成為研究熱點。下肢深靜脈血栓是LNSRH 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1]。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及肺栓塞是嚴重威脅病人生命安全的危險因素[2]。嚴重的可能導致死亡[3-4],因此保護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生存質量,減少醫療糾紛,提高護理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我科對LNSRH 術后患者進行了預防性的集束化護理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于青島市立醫院接受LNSRH的患者,50 例,均為女性,年齡47-66歲,平均56. 9 歲,患者入院后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廣泛性子宮全切加雙附件切除并盆腔淋巴清掃術。根據是否接受集束化護理,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兩組患者的年齡、體重、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25例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25例給予集束化護理管理
具體措施如下:
①術前術后做好宣教工作:明確的給患者及家屬講解下肢靜脈血栓的病因、危險因素及后果,以提高患者及家屬對下肢靜脈血栓的認識度和警惕性。
②術后活動:術后幫助患者變換體位,半臥位與平臥位、側臥位進行變換。在麻醉消失前指導家屬對患者進行下肢的被動運動,如踝關節的背屈,從膝蓋到腳趾給患者以適當的揉捏,從遠及近進行擠壓肌肉以利于靜脈回流。
③飲食護理:講明飲食與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重要性,飲水量>1500ml/日,改善血液黏稠狀態,防止血液濃縮[5]。
④高危對象的管理:對合并有危險因素的患者(年齡較大、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告知患者并發下肢靜脈血栓的相關因素和預防性護理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認識,術前使血壓控制在(140±20)/(90±10)mmHg、使空腹血糖控制在8.1nmol/L以下,并加強監測。
1.3 效果評價標準
(1)顯著:患者沒有并發下肢靜脈血栓,各項體征恢復正常;有效:患者在護理期間有輕度程度的靜脈栓塞癥狀但較快恢復:無效:患者在護理期間并發較嚴重的下肢靜脈血栓。(2)預防知識掌握情況采用由患者回答問卷的方式,包括可能引起血栓的危險因素、預防措施及注意事項等知識。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的比較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使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P<0.05
3 討論: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靜脈腔內不正常的凝結,阻塞靜脈管腔,導致靜脈血液回流障礙,病人下肢發生功能完全或部分喪失而致殘,并可發生致命的肺栓塞(PE)是臨床最兇險的并發癥。LNSRH病人術前禁食、禁水,引起不同程度的血液濃縮;手術持續時間與深靜血栓的發生有關;本研究說明集束化護理模式的臨床價值。因此,對LNSRH術后發生靜脈血栓的患者可進行集束化的預防護理,能有效減少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有利于患者術后早日康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宋成輝.宮頸癌根治術后常見并發癥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M].吉林雜志,2011,32(22):4706.
文索芳,經霽,唐桂榮.高齡手術病人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風險及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20):1911-1912.
韓喆.腹腔鏡手術并發深靜脈血栓患者預防肺栓塞發生的個性化護理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3):188-191.
來純琴,唐艷平.循證護理在預防腹腔鏡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6):285-286.
潘曉玉,卞美璐.婦科腫瘤術后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防治[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9,25(7):49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