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莉
本文所提到的“簽”,是指“姓名簽”。在教學中,只有制作巧妙、信息合理、簡單直觀、便捷操作的“簽”,在課堂上才有妙用。
姓名簽的表現形式
簽中有“雙名” 一般來講,一支簽對應一個學生的姓名。但為了減少簽的數量以及便于攜帶,提高每支簽的利用率,一支簽可以對應兩名學生。兩個班級(共96人)的姓名,只需書寫在一副簽(48支)的正反面。同時為了公平起見,學生姓名均需寫在每支簽的下部(如圖1)。抽簽的時候,簽置筒中,只見簽,不見名。這樣既客觀,又公正。
簽中有“分層” 首先,教師可根據學生們的知識基礎,并結合小組合作學習的教育理念,把每個班級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成12個水平相當的小組。然后,分別選擇“橙”“粉”“黃”“藍”4種不同顏色來代表組內4個不同層次。從班級整體來看,每個層次,對應12名學生(如圖2)。課堂上實施分層教學時,只要找到對應層次對應顏色的姓名簽,一抽即可。
簽中有“競爭” 有競爭的社會,才會有活力;有競爭意識的人,才會奮發(fā)圖強。初中英語課也不例外。為了在課堂上順利開展個人一對一挑戰(zhàn)、小組挑戰(zhàn)或男女生挑戰(zhàn)等活動,教師可在制作好的“雙名”“分層”“姓名簽”的上部,添加該生對應的小組組號、性別,并在簽的下部即該生姓名的上方,寫上PK對象的姓名等(見圖3)。這樣,抽簽時組號、性別盡顯,唯獨姓名藏而不見,無形中增加了抽簽挑戰(zhàn)的神秘感和緊張感。同時,這種方式還能潛移默化地將學生的競爭意識融合到課堂活動中,有效避開了傳統挑戰(zhàn)賽中前期的喊口號、寫戰(zhàn)書和后續(xù)學習過程中學習行為分離的現象,實現了過程與結果并重。
姓名簽的抽法運用
當然,一堂課教學活動的有效實施,必然是多種方式方法綜合運用的結果。此處精心制作的姓名簽(圖4),只有為課堂所用,而不是課堂被“簽”所束,它才能發(fā)揮真正的妙用。姓名簽的抽法有講究:
課堂中“分層抽” “分層抽”是指分別從4個層次中抽取一定數量的姓名簽,完成同一項課堂活動的方法,又稱“縱向抽簽法”。比如,在評講完練習后,教師可分別從每個層次中抽取2名至4名學生來進行反饋。根據抽樣,教師可客觀推測出全體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從而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進度。與傳統分層點名抽查不同,它省去了查找和統計的麻煩,保證了每個層次都能快速被抽到,每個層次的抽樣個數也能直觀呈現,既能分層“感性”感知,又能宏觀“理性”推測。教師對課堂教學教法和學生是否掌握知識點的判斷也會更客觀、更準確、更有依據。
課堂中“同層抽” “同層抽”是指同一層次抽取多名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方法,是一種“橫向抽簽法”。無論是個人書面作業(yè)展示、背誦或Giving a lecture,還是小組合作完成一個Task或Role play,同層競爭既避免因層次水平懸殊太大而帶來的尷尬,又能激發(fā)同層次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可通過客觀評價該層次學生的完成情況,來“點對點、層對層”地分析該層學生獨有的學習優(yōu)勢與劣勢,并提出適合該層學生的有效改進措施和建議,促進該層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相對于傳統分層點名方式而言,這種抽簽方式“妙”在讓分層指導更專注、更有針對性;指向更明確、操作起來也更簡單。
課堂中“花式抽” 從抽簽對象來看,所謂“花式抽”廣義上類似于“搖簽”——搖到哪支簽,就抽哪支簽,而不考慮分層、性別或分組。狹義上的“花式抽”則是上述“分層抽”和“同層抽”兩種方法的靈活搭配與運用。抽簽的執(zhí)行者既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既可以是“單向抽”,也可以是“接力抽”。相對而言,“花式抽”中的“接力抽”使課堂更活躍,學生參與度和積極性也更高。
當然,由于抽簽本身的不穩(wěn)定性,在“抽簽”組織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實踐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弊端,如同一個學生連續(xù)幾天被抽到,或者有的學生連續(xù)幾天都不被抽到等。但總體來講小小一支簽,玄機藏其中,妙用課堂現。一個細小的改變做到極致,就會給課堂教學帶來巨大的變化。只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地改進教學策略和方法,并勇于課堂實踐、積極反思改進,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動課堂教學的不斷發(fā)展。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萬科城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