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洋
摘 要:基于ERP系統的功能越來越強大,ERP環境下的會計信息系統改變了傳統的會計核算和管理方法。伴隨ERP的廣泛應用,外部相關權益人對會計信息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標準。文章從ERP對傳統會計的影響著手,探析ERP環境下會計信息質量的問題、產生原因,針對現存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ERP;會計信息質量;內部控制;財務流程
ERP系統是以計算機信息系統為載體的,將企業的人力、財力、物力組織起來統一管理,并將各類信息相互結合,提高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和可理解性的企業資源規劃系統。其通常包括財務管理模塊、生產控制管理模塊、物流管理模塊以及人力資源管理模塊,全面應用了企業的價值管理概念。現如今各大企業積極使用ERP系統,一改傳統會計流程“信息孤島”的窘狀,使得會計工作貫穿于企業的各相關部門。
一、ERP環境下會計信息質量存在的問題
1.會計信息準確性降低
ERP環境中,財務人員面對的會計信息通常是其他部門員工加工處理后的經濟信息;非專業的會計人員,由于沒有專業知識很容易導致錄入的會計信息不準確。ERP環境為網絡經濟犯罪提供了便利,非法的篡改、刪除會計信息變得更加容易執行且不留痕跡,會計信息的準確性無法得到可靠的保障。
2.ERP系統對傳統內控制度的不適應
ERP環境中,會計信息系統的使用徹底革新了財務工作的工作流程與方式方法,與傳統手工記賬方式相匹配的內部控制流程、財務控制流程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更新。由于計算機軟件的局限性,導致ERP無法依據不同行業的企業的不同需求,實現各自企業財務控制環節或方法的個性化。
ERP系統的功能模塊減少了傳統賬本環境下絕大部分交易記錄的手段,減少了很多業務流程的痕跡。ERP環境中,系統對業務記錄的授權和實施與傳統的手工記賬或者其他會計信息系統存在很多不同,傳統會計信息環境下執行的內部控制手段職責分離等失去作用,管理層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實現新的會計崗位的職責分離。
由于計算機手段以及信息系統自身的局限性,很有可能會導致企業重要信息的安全性無法與傳統手段相比。
3.會計信息的可比性降低
如果企業沒有購買完整的ERP系統,只是單獨購買了某幾個急需的模塊,管理者就無法利用系統高效的整合全部的會計信息。而且ERP系統需要時常進行更新維護,若系統得不到有效的維護,基層工作人員對ERP系統則會產生抵觸情緒;這不僅僅影響了系統使用的可持續性,并且提高了使用的成本,不利于企業的經營發展。
二、ERP環境下會計信息質量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ERP改變了會計信息收集的路徑
ERP環境中,會計信息錄入工作除了由財務人員負責,還由一部分非財務人員完成;優點是有效地修復了傳統的會計信息收集流程中存在的會計信息數據重復的問題;缺點是會計信息一旦發生錯誤,不容易在會計信息還未被加工時被財務人員發現。
ERP環境中,會計信息的處理是根據初始設置的配置的分攤、分攤的循環、作業計劃、作業計劃價格以及作業分配等等。ERP系統能夠采集大量的會計或者非會計信息,如果依靠傳統的逐個審核的方式,低效高成本的完成會計復核,給會計信息的監督與復核制造了極大的困難。
2.ERP改變了會計信息儲存的載體
ERP環境中,會計信息通過計算機硬件或者局域、廣域網等網絡為手段來進行儲存與傳遞;而與傳統的賬本、報表為載體的會計信息相比,計算機中的數據更有可能人為的進行修改,并且做到不留跡象;受限于服務器內部儲存空間的要求,ERP系統可能會定時、定量地刪除過往的使用痕跡記錄。
3.ERP改變了會計信息分享的過程
ERP環境中,在會計核算上財務人員通常只是關注審核票據是否符合公司的制度以及法律的規定,對其真實性無法進行監督,從而會影響到會計信息的質量。
ERP系統中的會計信息依憑計算機網絡技術以網絡為媒介進行傳輸,倘若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到位,只要具有相應的權限就可以輕松地得到會計信息并對外部進行分享。
對于企業外部信息使用者來說,通過ERP系統傳遞信息也更為方便快捷。然而,通過網絡傳遞重要信息并不能保證其信息的安全性,重要的會計信息很有可能被競爭對手進行攔截甚至泄露。而與企業合作的供應商或客戶等不一定也使用了ERP系統,有可能因為信息端口的不匹配而為會計信息的傳遞造成困難。
4.ERP系統使用的可持續性要求較高
如果ERP系統上線后,業務數據與系統不能順利對接,而企業又缺乏相應的計算機人才,問題得不到解決,就說明ERP系統不能代替原有的作業方式。如果已經運行的模塊無法與原來的業務流程相適應,企業有可能不會持續使用ERP系統,系統的可持續性差,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勢必會降低。
由于ERP軟件的價格昂貴,很多企業只購買了比較重要的功能模塊,而ERP系統是一個整體,這樣就會使一些會計信息無法對接進入ERP系統自動生成報表,給企業的統籌管理造成障礙,降低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三、ERP環境下解決會計信息質量相關問題的對策
1.轉變觀念
首先,管理者必須重新根據ERP系統的運行特點,要求企業全體人員都應參與到ERP環境下的更新工作中,重新設計適合本企業的內部控制流程。
其次,企業應對提供數據錄入工作的業務人員進行會計知識培訓,強化業務和財務人員對原始數據重要性的認識,并要求各自部門重點關注原始數據的錄入工作,并盡可能的落實責任追查制度,自下而上革新整個企業的管理思想。
2.重視財務數據的控制
首先,財務人員在對會計數據進行復核與監督時必須從源頭開始,并且與原始數據的采集人員進行高效的溝通,并且各個部門對各自的會計信息數據的錄入進行定期的復核與抽查。
其次,企業應將內部控制制度做到責任落實到個人,增強員工的責任意識,有利于控制員工從源頭重視會計信息的錄入。特別是會計核算崗位和復核崗位嚴格分離,相應的職責權力需要在企業的規章中明確規定。賦予會計人員與管理人員不同的權限,并且寫入其企業的規章制度,并且嚴格的按照規章制度執行,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
3.加強財務控制流程設計
首先,在購買ERP軟件時企業應與供應商協調,最大程度的為企業定制個性化的ERP使用流程。通過與軟件供應商的合作,共同分析哪些內部控制流程可以在ERP內部實現,哪些內部控制流程需要實施新的內部控制規定。
其次,管理者應該隨時關注企業的“反記賬”、“反結賬”功能的規范使用。在適當的情況下可以禁止會計人員進行“反記賬”、“反結賬”的操作。對系統自動生成的會計憑證,會計人員再進行“反記賬”操作后,從而加劇了會計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最后,管理者應該加強內部溝通渠道的建設,從而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同時優化企業的內部結構,利用建設的會計信息系統,明確會計業務的處理流程。企業可以通過構建兩級財務部門,與ERP技術支持中心為核心的會計信息控制體系。
從宏觀角度來看,ERP的應用有利于企業利益最大化目標的實現。ERP系統的發展,需要通過企業管理者思維的轉變,從內到外的革新會計流程,而不僅僅是一個會計信息軟件的更新;依據加強數據控制,完善內控流程等方式,將能夠一定程度的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李香華.基于ERP環境下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研究[J].企業研究,2014,(12):96-97.
[2]劉旭.企業會計信息化常見問題探討[J].會計師,2015,(7):61-62.
[3]劉穎.ERP系統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6,(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