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 娟
(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51)
當前,云計算、MOOC、大數據、ipadpro、網絡技術應用、微課等新一代信息化技術融入教育領域,對教育行業影響巨大。傳統的課堂教學正向智能化、數字化方向轉變,對老師的信息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聯網+”是將虛擬的網絡與經濟實體相互結合,將網絡融入社會的各個方面,從而推動各個行業的發展,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而教學信息化,是在教學過程中結合互聯網技術、網絡技術、資源共享技術,使教學方法更靈活,課堂教學更活躍,教學效果更好。
對于教師信息化能力,目前國內專家學者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沒有統一的定論。主要有以下一些說法,如表1所示。

表1 關于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說法
可以把信息化教學能力歸納為:教師有信息化教學意識,愿意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化技術,了解信息化手段對教學的促進作用,能夠將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結合起來,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過程,達到信息技術和學科專業的融會貫通[4]。
信息化技術的確能促進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但同時也對教師的計算機網絡應用要求更高。信息化教學技能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和很多精力;而高職教師的教學任務非常繁重,很多高職教師都需要面對多門課程的教學,同時還有科研、比賽等其他壓力,并沒有很多多余的時間用來學習新知識。相對而言,老師更在意完成教學任務而沒有重視學習,信息化教學能力沒有得到有效提高。
首先是激勵制度。如果能將信息化教學與教師的個人發展、教學工作量、職稱評審相聯系,出臺相關激勵制度,將很大程度上推進信息化教學改革。其次是考核評估制度,在考核中不要過于重視科研成果,而忽略教學能力的考核,并且要將信息化能力融入教學考核中去。完善的激勵機制和考評機制,對提升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意義重大。
信息化教學必然使用到信息技術,而且信息化教學效果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信息技術的操作水平。倘若教師能很好地應用如office、excel、微課制作工具、錄課錄頻技術,那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定能事半功倍,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的積極性。而現實是大部分老師擅長的都是自己專業領域里的內容,對信息技術并不熟悉,在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過程中,耗費大量精力在信息手段上,而無暇顧及整個教學的框架和布局。
信息化教學軟硬件是信息化教學設計、實施、評價的基礎。信息化教學資源的獲取、加工、管理、共享情況等都將影響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信息化專業服務的水平是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有效支撐。在老師信息化教學過程中遇到問題,能得到專業人士的指導,無疑將對老師有很大的幫助和鼓勵;若得不到幫助,自身又無法解決,那必將阻礙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發展[5]。
首先,高職教師具備良好的知識儲備,這為掌握信息化教學技能奠定了基礎。但很多高職教師將信息化教學等同于沙盤、PPT制作,對信息化教學方法認識不夠深刻。其次,高職教師有各種各樣的信息化教學大賽和微課競賽,但往往賽后未能很好地將經驗和成果應用于教學。所以,老師要深刻了解信息化教學的積極作用,提高自身重視程度,不斷對自身知識結構進行補充、更新和完善,要擁有終身教育理念。有學習基礎,有學習意識,高職教師必將很好地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6]。
教育部的《教學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報告中提出:“在各級各類學校設立信息化主管,在高校和具備一定規模的其他的各類學校設立信息化管理與服務機構,全面加強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統籌協調,明確職責,理順關系。”院校領導要重視信息化教學工作,制定該校教師信息化教學知識培訓,并按部就班實施。首先,加強信息化教學平臺的建設,并配備專業的信息化管理團隊,保障信息化教學平臺的運營,為老師進行信息化教學提供幫助。其次,推行信息化教學管理政策,鼓勵教師參加各類信息化教學比賽,對于獲獎講師給予獎勵,將信息化建設情況與教師職稱相關聯,提高教師參與熱情,促進教師通過信息技術提高教學品質。
健全的培訓機制能夠助推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在信息化培訓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培訓內容不要局限于信息技術的使用,要在教學理念、課程體系、教學手段等各個方面進行系統培訓。(2)培訓形式不拘泥于“講座”“會議”等理論講授,還要結合操作,手把手教老師使用各類信息化技術。(3)培訓時間要有連續性,不宜過短和分散。面對非師范類的高職教師,沒有接受過現代教育技術基礎培訓,需要連續的、長期的、系統的信息化教學培訓。
高職教師信息化能力涉及各個方面,很難用某一標準來衡量。因此,必須構建高職教師信息化能力評估標準體系,從信息化教學態度、信息化教學成果、信息化教學實踐能力、信息技術使用水平、研究創新等各個方面來衡量老師信息化能力[7]。
“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從最初的只有為數不多的部分學校參賽,到近幾年,基本所有高職院校都會積極響應。在參賽規模逐年增大,近8年參賽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近8年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參賽數量
各院校參賽的過程中,培養了堅強有力的高職信息化教學隊伍。類似的比賽還有微課比賽、教師職業技能競賽等,在高職教師準備參賽作品的同時,大家的信息化教學水平都得到了提升。而兄弟院校之間的相互交流也比自我琢磨效率要高很多,以賽促學,貫穿于賽前準備、賽中交流和賽后總結。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通知,提出要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其中,“三全”指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兩高”指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一大”指建成“互聯網+教育”大平臺[8]。教育信息化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教師信息化能力的培養任重道遠,需要相關部門、學校、師生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