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含 崔美玉
摘 要: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隨著移動電子信息設備的普及,信息技術的進步和消費方式的改變,高校餐飲行業的經營方式也在不斷變化。但是,校園餐飲電子商務平臺仍然面臨種種問題。本文將以校園餐飲現狀入手,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對校園餐飲電子商務貿易平臺建設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從而優化校園餐飲服務品質,提升廣大師生消費滿意度。
關鍵詞:校園餐飲 問題 電子商務貿易平臺 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4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6(b)-0001-02
隨著時代發展以及各高校擴招,高校人數規模不斷擴大,高校餐飲行業的經營方式也在不斷變化,但校園餐飲服務仍然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本文以通化師范學院為例,對校園傳統餐飲狀況進行調查,對校內食堂餐飲與學校周邊餐飲狀況進行綜合分析。通過對校園餐飲電子商務可行性進行研究,探討如何改進高校食堂行銷策略。為在校師生提供更加高效服務與舒心的就餐環境的同時為高校食堂爭取更高的市場份額。
1 我校校園餐廳現狀
本文以通化師范師生為研究對象,關于餐飲存在的問題,對50位師生各進行了抽樣調查。為數據統計與提取的準確性,制定好調查問卷后,將問卷錄入問卷網。采用不記名在線上作答,并直接生成相關數據報告進行了分析。
師生認為高校餐飲服務停留在以保證食品安全衛生和吃飽為前提,普遍采用傳統的“廣而全”的傳統供應模式。其中反映最多的問題為在用餐高峰時段校內食堂擁擠占73.68%,菜品冷卻飯菜口味差占63.16%,打飯量沒有統一標準給得偏少,價格偏貴不實惠占57.89%,不夠吃占36.84%,支付形式單一占31.58%,口味單一占21.05%,食堂衛生環境員工服務態度較差占15.79%。
首先,用餐高峰時間擁擠。用餐高峰期集中在中午下課的三四十分鐘內,短時間內客流迅速激增,造成校園餐廳擁擠現象。其次,菜品質量、口味差。大多數高校餐飲選擇以招標的形式對外承包,引進合格的餐飲企業,自主經營盈虧。承包商實行企業化管理,追求成本,采取薄利多銷的促銷手段來實現經濟效益。因此,菜品質量將難以保證,使飯菜口味差,菜品供應量參差不齊。再次,服務質量較差。食堂工作人員一般采用自管自營制,由各自單位人員負責管理,具體操作工種由外聘員工承擔,外部人員構成比較復雜,缺乏有效管理機制,服務態度較差,導致高校食堂在學生群體之中滿意度較低。最后,周邊外賣對校園餐廳的沖擊大。餐飲商家以中小型的個體經營為主,數量眾多,種類豐富。雖然絕大多數周邊餐飲店店面小,客容量有限,以各具特色的招牌風味菜品吸引顧客。價格略高于校內食堂,但是菜品的風味口感及就餐環境、服務態度方面都好于高校食堂,且提供送餐上門的服務。因此,已經形成相對穩定的客戶群體。
校園餐飲因陳舊的經營模式、落后的服務手段、菜品風味口感差,已遠不能滿足師生日益增長的飲食需求。
2 校園餐飲電子商務貿易平臺建設可行性
2017上半年工信部通信業運行數據顯示,中國的手機用戶數量已超過11億,手機滲透率已達到80.7%。隨著網絡營銷的迅速發展,已經升級到一種全新的模式。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校園餐飲和外賣O2O模式的發展,隨著餓了么、美團外賣等訂餐軟件被廣大民眾所熟悉。校園餐飲應讓消費者從傳統經營模式中的“有什么就買什么”的被動選擇角色轉換為“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主動消費角色,改變經營模式。
2.1 運用網絡營銷
傳統高校食堂經營模式存在就餐地點固定,菜品種類固定,菜品制作供應量固定的情況。這“三個固定”使得陳舊刻板的傳統經營模式固化,不符合當下大學生對于餐飲服務高效、高品質、高度個性化的服務要求。
通過采用O2O作為開發平臺,依托互聯網與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對師生日常用餐習慣的大數據進行采集,從而了解在校師生的需求,制定出有方向性、目標性的食堂經營模式改造方案。
2.2 運用平臺系統
中國即時通訊服務系統——WeChat中的微信小程序技術的日漸成熟也使預約點餐成為可能。系統通過微信開發者工具在Windows端開發,運用平臺Web開發技術與Nami后臺H2數據庫,設計基于微信小程序平臺和B/S模式的點餐系統。系統可在任意平臺通過微信開發者工具選擇微信小程序,填入APPID創建項目文件初始開發。相對于傳統APP小程序擺脫了平臺的限制,在Android系統和IOS系統都可以使用,節省用戶存儲空間,且有利于推廣普及。
2.3 運用預約系統
消費者在平臺上可閱覽當日菜品,選定購買,并預約用餐時間。平臺接單通過對用餐時間排序,工作人員提前對餐盒進行分裝,通過平臺系統告知消費者取餐檔口及取餐碼,給工作人員充分準備時間。即緩解用餐高峰時段餐廳檔口擁擠現象,又節省消費者時間,實現顧客分流提升服務效率,緩解工作人員壓力。通過消費者每次用餐之后在平臺上的評分反饋,方便其他消費者對菜品的選擇,也作為后廚廚師對菜品口味質量的調整參考。建設“御膳房交流群”實現廚師長與學生的直接溝通紐帶,實現學生食堂的雙向反饋,營造出更加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環境。
2.4 即時校內配送
校園宿舍區與教學樓區比較集中,且配送始發地一致,將配送區域進行整合規劃合理路線。根據訂單高峰時間的不同,高峰時間每10min定點集中配送一次訂單,低高峰期每隔15min定點集中配送一次訂單,以避免人員浪費。配送人員到達目的地,將餐盒放到配送地專門設計統一置物架,方便師生按照訂單號碼自行取餐。師生用餐結束后統一將餐盒放于指定位置,由工作人員在固定時間回收統一進行清洗消毒處理。不僅可以為師生節約時間,又可以解決食堂餐位有限的問題。
2.5 拓展校外業務
校園餐廳的業務不應僅局限于校內,可以面向社會為各個單位、寫字樓以及后勤設備相對不完善的學校提供集體配送服務。食堂的承包機構一般都具有較為深厚的經營資歷,具備先進的設備,健全的營業執照、經營手續完善,商業競爭力方面有相對優勢。校內餐飲在非高峰時間,大量設備與工作人的閑置狀態,向校外開放餐飲業務,有利于校內校外餐飲資源共享,提高收入。
3 校園餐飲電子商務貿易運營存在的風險
3.1 平臺風險
安裝互聯網快速訂購系統設計方面,由于硬件鋪設成本高,平臺運行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與維護費用。平臺系統軟件開發不成熟,一些程序算法還有待完善,造成部分程序方案難以執行,需要進一步的維護。并且系統依賴于微信,因為數據循環是在微信系統內,依賴微信系統意味一旦微信系統發生改變與政策變更,平臺將面臨巨大危機。
3.2 經營風險
平臺自身存在的線下服務能力方面的短板,會造成一定的經營風險。由于電子商務貿易經營方向定位模糊以及培訓輔導的不力,也可能會造成經營風險。因此,需要專業團隊設計、維護的基礎上,要加大工作人員培訓力度,讓工作人員熟練使用平臺系統,完善平臺功能并與承包商協商將平臺投入使用。
隨著時代發展,高校餐飲行業的經營方式也在不斷變化。校園餐飲電子商務貿易平臺建設,為校園餐廳的經營模式轉變提供一個較為可行的方案。雖然存在技術不斷進步和環境改變等不確定因素,但仍有發展空間。實現校園餐飲電子商務貿易平臺的建設,有利于改變高校食堂經營模式,有利于進一步整合業務,建設互聯網信息平臺,實現服務標準統一化、個性化,食堂菜單信息化、快捷化。
參考文獻
[1] 王坤.高校后勤食堂管理[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2 (11):3.
[2] 孫洪利.高校食堂管理的分析和對策[J].民營科技,2013(7):81.
[3] 王娜.淺談校園餐飲服務模式的創新——網絡訂餐與共同配送相結合的餐飲模式[J].科技資訊,2013(19):238.
[4] 田君.校園周邊餐飲企業外賣O2O模式發展對策研究 ——以天津某大學城為例[J].統計與管理,2017(3):141-142.
[5] 劉瑞.基于微信公眾號的高校智能食堂建設的探索與暢想[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1):282-283.
[6] 申燕萍,何夢磊.基于微信小程序的點餐系統[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2):6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