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慧群
摘要:社區音樂文化是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自身的大眾性、教育性和地域性特點,能夠滿足社區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對于繁榮發展地方文化藝術、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許昌市作為地方性經濟強市,正在大力推行規范化社區建設,社區音樂文化建設是其重要內容。本文將許昌市社區音樂文化與社區規范化建設一體化研究,采用實地調研、專家訪談、問卷調查等方法,明確社區音樂文化的發展程度,發現其存在的瓶頸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促進許昌市社區音樂文化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社區音樂文化 發展 許昌市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5-0178-03
社區是最基礎的群眾管理單元,為社區居民提供日常娛樂休閑、交流溝通等生活場所。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質生活基本得到滿足,城市居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區文化建設迫在眉睫。社區音樂文化作為社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貼近群眾生活,廣受大眾喜愛,大力發展社區音樂文化,既有利于傳承與發揚地方傳統音樂文化,又能夠提升社區居民生活品質、營造和諧穩定的生活環境,滿足人們精神層面的美好生活需求。本文將以許昌市社區規范化建設為契機,詳細探討社區音樂文化在社區建設中的實用價值,尋求社區音樂文化的創新發展路徑,為社區文化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一、多元發展的社區音樂文化
當前,許昌市正在大力推行規范化社區建設,旨在豐富社區文化,提升居民精神文明程度,使居民生活的更有品質、更加幸福。社區音樂文化憑借自身的大眾性、教育性和地域性特點,備受社區居民喜愛,是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許昌市社區音樂文化發展較快,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城市公園、廣場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社區音樂文化參與者顯著增加,社區音樂活動形式更加多樣,呈現出欣欣向榮發展趨勢,下面將對許昌市廣泛流行的社區音樂文化形式進行逐項深入闡述。
(一)秧歌活動
秧歌活動是一項喜聞樂見的社區音樂活動,備受群眾喜愛。傳統的秧歌是勞動人民表達對谷物豐收、美好生活等欣喜之情的獨特民俗文化,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提高,秧歌逐漸發展為全民健身活動,突出其強身健體、娛樂休閑功能,融合“表演”和“健身”因素,既是對傳統秧歌文化的變革與創新,又是對新時代秧歌藝術形式的豐富與發展。
秧歌是最常見的許昌社區音樂活動之一,特別是在老城區和城郊區域,如七里店街道辦的五郎廟社區、高橋營街道辦的老吳營社區,都擁有秧歌隊,不僅經常在本社區廣場訓練演出,還經常參加相關秧歌比賽、敬老院慰問演出等公益活動,豐富社區音樂文化,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現代秧歌形式更加多樣,歌、舞、戲劇因素融入其中,音樂伴奏也逐漸由傳統的樂器伴奏轉變為樂曲伴奏,現代影音技術也廣泛應用,使得秧歌更加多元化發展。而且,隨著秧歌在全民健身鍛煉中越來越重要,國家體育總局把秧歌確定為全民健身文化形態的代表作之一,并推出六套科學健身秧歌,秧歌成為社區居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表達著居民對美好生活的獨特理解。
(二)廣場舞活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閑健身意識的增強,廣場舞活動在全國各地興起,成為中老年人運動和休閑娛樂的主要形式。廣場舞活動在社區居民文化建設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使社區居民的身心得到有效鍛煉,豐富業余生活,提升群眾文化素養;另一方面,廣場舞活動內容積極而富有朝氣,有利于引導社區居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矯正不良行為習慣,豐富地域文化,實現凝聚人心、創新文化的作用,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廣場舞活動備受許昌市民喜愛,幾乎每個社區居民都會參與其中。許昌市社區居民跳廣場舞的活動場所主要是社區文化廣場和居住地附近的公園、廣場,活動時間大多集中于晚上,參與人群眾多,上至七旬老人,下至玩耍的孩童都會參與其中,場面相當熱鬧。廣場舞曲也相當豐富,既有舒緩的佛教音樂《南無阿彌陀佛》《大悲咒》等,也有時尚的流行歌曲《荷塘月色》《小蘋果》等,還有節奏鮮明的英文歌曲《Adam Lambert》《No body》等。為了提高居民跳廣場舞的積極性,每年各個社區還會聯合組織廣場舞比賽,進行積極宣傳,營造良好的社區文化氛圍。
(三)地方戲曲音樂
地方戲曲音樂也是十分常見的一種社區音樂文化形式,主要受到中老年戲迷朋友青睞。許昌地方戲曲音樂主要是越調和豫劇,既包括傳統古典劇目,也有新時代背景下創作或改編的新劇目、現代戲等。地方戲曲音樂以其獨特的表現形式,質樸通俗,貼近生活,有助于塑造高雅的社區文化,滿足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許昌市的帝豪廣場、西湖公園、許都廣場等公共場所經常可見戲曲表演,既有經典劇目片段的表演,也有全場戲的演出,觀看群眾較多。此外,許昌市越調劇團、許昌市豫劇團等單位也會安排相關演出,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豐富社區居民業余生活,促進精神文明建設。
二、社區音樂文化發展現狀分析
從社區音樂文化發展現狀中可以看出,許昌市社區音樂文化發展良好,不僅體現在其迅猛的發展速度,更在于其音樂文化類型的多元化上。這種由外而內快速發展的社區音樂文化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視,同時也離不開許昌的強大經濟支持和社區居民對音樂文化的迫切需求等諸多因素。社區音樂文化的蓬勃發展,廣大社區居民是最大受益者,最直接的效應是豐富社區居民業余生活,帶動全民健身運動,促進身心將康發展。其次是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提升社區居民綜合素質,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近幾年是許昌市社區音樂文化發展的黃金時期,取得了較好的發展成績。然而在筆者調查問卷和實地調研過程中,發現在許昌市社區音樂文化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需要深入探討。
(一)參與者年齡結構失衡
通過對當地社區音樂文化活動參與主體的調查表明,許昌市社區音樂文化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5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超過八成,且離退休人員較多,年輕人和中年人參與比例較低。因此,參與者年齡結構不平衡是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社區音樂文化的全面發展。
當前,我國正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群體在社區文化活動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就許昌市而言,老年人比例逐步擴大,離退休老年人由于空閑時間充裕,積極參與社區音樂活動既可以強身健體,又能夠滿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因此,老年人參與社區音樂活動的意愿強烈,成為社區音樂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中青年群體由于工作繁忙,沒有精力或沒有時間參與到社區音樂文化活動中,再加上他們對音樂文化的理解與老年人有顯著的差異,使得他們不愿參與其中。長此以往,將會不利于社區音樂文化的多元化發展,音樂藝術活動的蓬勃朝氣和生命力將會不斷喪失。
(二)專業化水平較低
社區音樂文化活動的參與者主要是老年人,他們很少接受過專業音樂教育,音樂素養一般較低,而且他們參與社區音樂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打發空閑時間和鍛煉身體,很少考慮如何學習以提高音樂專業技能,展現社區音樂文化活力。由于專業化水平低,可能會產生諸多亂象:第一,可能致使社區音樂文化活動大都處于無組織狀態,場面比較混亂,甚至會出現爭斗的不和諧現象;第二,由于音樂素養偏低,可能在公共場所出現比較低俗的音樂活動,影響社區音樂文化良性發展;第三,老年人對音樂的理解力較差,不能跟上時代潮流,這是與年輕人產生音樂文化代溝的主要原因,致使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參與到社區音樂活動中去。
(三)活動場所相對匱乏
許昌市的社區音樂文化活動場所主要集中于城市廣場、公園、街道、居民小區內部等,活動場所大小不一且分布不均勻。社區音樂文化活動場所不足的現象在老城區比較突出,例如城西的帝豪廣場,每天都會有上千人在這里參與音樂活動,顯得特別擁擠,西湖公園里也總是人滿為患,擠擠攘攘,甚至在馬路邊、居民區,都會成為活動場所。這不僅不利于社區音樂文化的發展,還可能產生擾民、破壞社會風氣現象,更有甚者會對參與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威脅。造成活動場所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老城區的社區居民較多,人均公共設施用地較少,而廣場、公園等規劃落后,政府投入不足,不能滿足新時代人們對于社區音樂文化的需求。
(四)規范化管理制度尚不健全
規范化的管理制度在社區音樂文化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只有建立規范化管理體制,對社區居民音樂活動進行正確的引導、組織和決策,才能夠促進社區音樂文化活動持續健康發展,使其規模越來越大,質量越來越高,社區居民便能夠生活的更有品質、更加幸福。然而,經過實地調研發現,許昌市的社區音樂活動多以居民自發組織為主,團體建設和組織建設明顯不足,缺乏規范化管理,甚至在進行音樂活動過程中偶爾會出現沖突、擾民等不和諧現象,使得社區音樂活動的功能性大打折扣,嚴重阻礙了社區音樂文化的良性發展。
三、對策和建議
社區音樂文化作為社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誕生在群眾之間、發展于群眾之間,與群眾生活緊密相連,直接反映社區居民的精神面貌和整個社區的文化氛圍。目前,許昌市正在大力推進規范化社區建設,社區音樂文化是其重點發展方面,針對許昌市社區音樂文化現狀分析,提出相關對策和建議。
(一)制定社區音樂文化發展專項規劃
社區音樂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必須制定科學可行的專項規劃,指導社區音樂文化良性發展。由于地域性差異,社區音樂文化發展專項規劃必須符合地方發展實際情況,因地制宜,但至少包含三方面內容:一是加快基礎配套設施規劃建設,為社區音樂文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此項規劃在老城區尤其重要,這是因為老城區社區居民眾多,現有音樂活動場所短缺、配套設施老舊,破解該項問題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規劃相當數量的新的音樂文化活動場所,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二是加強團體組織建設,促進社區音樂文化的科學健康發展。成熟的社區音樂文化團體能夠有效的組織社區居民進行科學、專業、健康的音樂文化活動,而且具有較強的突發事件處理能力,是社區音樂文化活動正常、有序開展的強有力保障。三是增強功能性建設,突出社區音樂文化的社會效應。優秀的社區音樂文化活動可以使參與的社區居民獲得精神層面的愉悅,接受音樂文化藝術的熏陶,有利于提高居民的藝術文化素養,促進和諧社區建設。
(二)加大社區音樂文化建設和發展的支持力度
社區音樂文化屬于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一部分,它的發展對政府的政策和經費支持有較強的依賴性。首先,由于社區音樂文化的公益性和自發性,當其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必定會遇到瓶頸期,暴露出種種問題,這就需要依靠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提供解決問題的依據和程序方法,例如指導組織社區音樂文化團隊建設、協調社區音樂文化活動與周邊居民的矛盾等。其次,鑒于現在許昌市的社區音樂文化活動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經費方面遠遠不能收支平衡,必須取得政府的經費支持才能夠健康穩定發展。特別是隨著社區音樂活動的參與者快速增加、活動內容不斷豐富,社區音樂文化活動場所及其相關配套設施急需同步建設,需要政府相關部門予以重視,加大投入,才能夠滿足當前快速發展的社區音樂文化建設與發展。
(三)提升社區音樂文化活動的藝術內涵
社區居民參與社區音樂文化活動的初衷是為了獲得身心健康和精神愉悅,進而會追求提升自我的綜合文化素養和音樂審美能力。當前,許昌市的社區音樂文化形式以大眾化的扭秧歌、廣場舞、戲曲音樂為主,雖然能夠滿足普通社區音樂活動需要,但是卻不利于社區音樂文化的長遠發展。社區音樂文化的發展必須強調其藝術內涵,充分發揮音樂文化的藝術影響力,使其參與者在不同的音樂類型中感受豐富多樣的藝術魅力,以提高其藝術涵養,這樣才能夠真正發揮社區音樂文化的社會功能。然而,提升社區音樂文化活動的藝術內涵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對社區居民進行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恒的引導和訓練。首先,需要建設完善的社區音樂文化活動的軟硬件設施,保證物質基礎,營造良好的社區文化活動環境,為社區居民音樂文化素質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其次,聘請大中專藝術院校的老師或者專業藝術機構的專業人員進行藝術指導,給社區居民提供專業知識學習的機會,提升其內在的藝術素養和感知力。
四、結語
社區音樂文化具有大眾性、教育性和地域性特點,是繁榮發展地方文化藝術、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許昌市作為地方性經濟強市,有足夠的社會經濟實力去大力發展社區音樂文化。政府相關部門在充分考慮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應當高度重視社區音樂文化建設,走進群眾,貼近生活,切實圍繞社區居民精神文明建設,推陳出新,創新發展,不斷滿足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實力許昌、活力許昌、魅力許昌”的建設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參考文獻:
[1]陽賽玉.社區音樂文化在當下城市化進程中的作用[J].音樂創作,2016,(09):121-123.
[2]唐寅玲,張曼.社區音樂文化建設調查與研究——以湘西自治州為例[J].戲劇之家,2017,(03):276.
[3]王雁冰.音樂大眾化進程中社區音樂文化構建路徑探究[J].音樂創作,2017,(01):192-194.
[4]許春蓉.基于社會效用的社區音樂文化在和諧社會構建中的作用[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04):30-31.
[5]謝丹.論社區音樂素質的養成——以衡陽市為例[J].音樂時空,2015,(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