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占全
摘要:音樂藝術生作為高中學生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經歷了更多的生活體驗,承擔著更大的學習壓力。西北貧困地區音樂藝術生在受到地域限制、資源制約、平臺建設不足的條件下,其專業學習面臨著諸多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本文從音樂藝術生的選拔、興趣培養、心理輔導、專業素質、文化素養、實踐鍛煉等方面深入探討。
關鍵詞:西北貧困地區 音樂藝術生 培養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5-0176-02
隨著新時代文化強國夢的提出,素質教育深入發展,文化市場欣欣向榮,各大高校音樂類本科專業普遍擴招,藝術類院校門檻降低,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了藝考大軍的行列。但在我國西北貧困地區,由于藝術教育資源匱乏,氛圍落后,平臺建設不足,音樂藝術生在專業學習道路上困難重重。
一、核心概念
(一)西北貧困地區
西北地區,在行政區劃上包括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5個省、自治區。西北貧困地區是指這個5省、自治區中鄉鎮及以下行政區劃的區域。
(二)音樂藝術生
音樂藝術生是指在聲樂、器樂、理論作曲等音樂專業領域有比較突出的才能,以學習和發展音樂特長,報考藝術類院校音樂專業或普通高校音樂專業的高考學生。
二、西北貧困地區音樂藝術生的現狀
(一)專業學習興趣不濃
西北貧困地區的教育水平整體上落后于全國教育的平均水平,無論是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還是職業教育,都是如此。對于這些地區的高考學生來說,藝術類考生的錄取分數線比普通考生要低150分左右,這使得一些文化課成績不好的學生,為了追逐高考成功率,就把上大學的希望寄托在了藝術高考上,這成為西北貧困地區大部分音樂藝術生學習音樂的主要原因。而對音樂專業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或因文化課學習成績良好,或受家庭經濟狀況影響,最終選擇專業學習的寥寥無幾。因此,這種脫離實際的選擇,并沒有真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專業學習認識不清
高考對音樂藝術生的選拔,主要通過對音樂理論、音樂技能、音樂素養等方面的考試來進行,所以音樂藝術生必須系統地學習《基本樂理》《視唱練耳》《聲樂》或《器樂》《鋼琴》,了解《中音樂史》《西方音樂史》《藝術概論》等課程。這意味著他們要比普通高考學生多了數門課程的學習任務,其壓力不言而喻。但他們在選擇專業學習時,對此并沒有明確的認識,只是簡單的把學音樂等同于唱歌,認為會唱幾首歌曲就可以考上大學。
(三)音樂課程基礎不好
按照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在高中《音樂鑒賞》課程結束后,基本音樂理論、視唱、練耳、音樂常識、音樂史等知識已經具備一定的認知層次,在此基礎上進行系統化的學習,就可以比較輕松的達到高考選拔的基本要求。但是這里的基礎音樂教育整體滯后,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在沒有特長的情況下開始了自己的專業學習之旅,所以他們只有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去彌補評價體制導致的教育缺陷。
(四)心理健康狀況堪憂
音樂藝術生是高中學生的一個特殊群體。相對于普通高中生,他們面對更多的輿論關注,承擔更多的學習壓力,經歷更多的成長困擾,還有更加激烈的高考競爭。他們由于學習成績不高被貼上“差學生”的標簽,承受著不公平的指責,甚至是歧視。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危害他們成長、成才的巨大障礙。
三、西北貧困地區音樂藝術生的培養
(一)音樂藝術生的選拔
音樂藝術生的選拔作為培養的重要環節,應本著對學生負責任的態度,讓確實具有專業技能特長且有一定文化課基礎的學生,通過培養能夠進入高一級學校繼續深造,將來有志于從事音樂專業方面工作的學生成為培養對象。這既符合學生的意愿,也達到了社會對教育的期望和要求,更是音樂教育工作者、學校、教育主管部門的職責所在。
西北貧困地區受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發展落后的影響,音樂藝術生的選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許多學校對教育多元化發展的認識不準確。在高中生通過文化課學習考取大學這種定性思維的限制下,文化課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學校一般都不會同意他們走專業發展道路。學校對音樂藝術生往往用有色眼鏡看待他們的一舉一動,這種行為也成為社會對音樂藝術生評價的風向標,家長因此形成理解上的偏差。當學校、社會、家庭都把音樂藝術生當做“差學生”的代名詞,這對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和傷害是巨大的。相反,如果學校能夠鼓勵學生多元化發展,引導他們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去規劃未來,平等對待學生的選擇,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成長有百利而無一害。因此,學校是影響音樂藝術生選拔的關鍵因素。其次,家庭經濟承受能力也是選拔中要考慮的原因。音樂藝術生相比較普通高中生,學習成本上要高許多,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
(二)音樂藝術生的培養
西北貧困地區在教育理念、交流平臺、教學設備、師資力量等各個方面和全國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這些地區音樂藝術生的教育,注重術科學習而缺少專業素質的培養,偏重技能訓練而缺乏文化修養的積淀,著重理論說教但實踐鍛煉不足,看重應試成績但心理輔導缺失。這種不良發展模式亟待改變。
1.培養學習興趣
其實,在音樂藝術生的選拔過程中,學習興趣是選拔時參考的必要條件。有專業學習興趣的學生自身喜歡音樂,并有志于在專業道路上發展。在此基礎上,學校支持、社會認可、家庭鼓勵、老師引導、同學關懷,多管齊下,興趣的培養會立竿見影。
2.跟進心理輔導
在西北貧困地區,學校、社會和家庭對教育形成的認識,沒有跟上時代變遷的步伐。“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還是大家推崇的名言,音、體、美課程依然可以被語、數、外等“主課” 隨意占用,音、體、美老師的職稱評定仍然排在“主課”老師的后面。這些落后的思想限制著人們對新的教育理念的認識和對人才培養的理解。大家普遍認為藝術生是學習差、紀律差、家庭教育差的“三差”生才會選擇的高考方式,一些學校甚至動員文化課高考無望的學生選擇藝術高考的道路,為學校爭取升學率。在這樣的環境下,音樂藝術生的心理壓力非常大,他們的心理輔導工作刻不容緩。
3.強化專業素質
在對部分大專院校招收的西北貧困地區音樂藝術生抽樣調查后,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他們的專業技能和對基礎理論的認知基本達到考試大綱的要求,但對涉及到音樂家、音樂作品、音樂現象等中外音樂史學、音樂美學方面的知識時幾乎都是空白;他們能在練耳考試中比較準確的記錄出音高、節奏、節拍,但在聲樂演唱、樂器演奏中音準不好、節奏不穩;他們的樂理試卷成績良好,但對演唱、演奏的音樂作品不能正確判斷調式調性,不知道曲式結構的基本概念,甚至不對作品進行音樂分析;他們會視唱卻不能自學歌曲。諸如此類的專業性失誤和錯誤比比皆是。這些現象反映出學生專業知識面窄、實踐鍛煉不足、只注重應試不拓寬視野,這正是專業素養不高的表現。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通過教學手段指導學生提高專業綜合素質義不容辭。
4.提升文化修養
一個人文化修養的深度決定了他在藝術道路上的高度。中國西北地區在歷史上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陜西、甘肅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青海、寧夏孕育了黃河文明;新疆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古代中外交流的前沿地區。在輝煌的歷史中留下了包括文學、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繪畫、雕塑、建筑、書法等藝術學范疇內的大量優秀作品。學習歷史文化,關注姊妹藝術,豐富成長經歷是提升文化修養的最佳途徑。
5.加強實踐鍛煉
在調查中我們還得出一個結論,就是舞臺實踐少。在他們入學的專業復試中,經常看到這些學生在舞臺上手足無措,高度緊張,因此造成演唱、演奏上的各種失誤和錯誤。西北貧困地區的音樂藝術生在課堂之外,實踐鍛煉的機會非常少,可供參與的平臺很有限。建議學校能為他們創設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老師們能通過豐富教學手段、改變教學策略、創設和模擬實踐場景等方式來加強實踐鍛煉。
西北貧困地區落后的教育現狀,導致了音樂藝術生在選拔時就因來自學校、社會、家庭的影響而顯得與眾不同。在他們的培養過程中又因為學習興趣不高,心里壓力巨大導致成績低下而飽受指責。專業素質、文化修養、實踐鍛煉等方面的不足,限制了他們在考試中的發揮。如果有學校的積極引導、社會的正常關注、家庭的理性支持、老師們的悉心教導,相信他們一定會在藝術的道路上站得更高,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徐江川.農村音樂特長生培養的實踐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
[2]劉煥彩.普通高中藝術特長生培養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3]孟祥義.高考聲樂藝術特長生的現狀與培養之我見[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年.
[4]黃芳.音樂特長生的選拔與培養之我見[J].音樂時空.2011,(10):75-76.
[5]關穎.高中藝術特長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分析及管理對策[J].學周刊,2011,(2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