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玉波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6-0046-01
在小學階段,識字教學是小學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正確讀寫漢字是學生能夠長期學習的基礎,只有學習了漢字的學生才能繼續完成接下來的閱讀、寫作、綜合性學習等教學內容,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小學一二年級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欲望,到了五六年級便要求學生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字會寫。可以從小學階段的識字寫字的階段目中看出對學生的識字能力要求是逐級遞增且難度漸加的,因此有效提高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一直以來都倍受教師的關注和探討,本文將對目前小學識字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探討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性,以期提高教學質量,切實增強小學生識字寫字能力。
一、當前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現狀。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識字教學不僅是學生的重要學習內容,也是老師教學計劃和安排中的重頭戲,郭沫若先生曾說:“識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可知,在學生的學習階段中,識字的重要性是十分顯著的,中國漢字屬于表意文字,有著其獨特的特點,老師在給學生教學的過程中會發現教學的困難,同時也會注意到一些存在于教學中的問題。
1.忽略目標要求,加大學生負擔。
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在低年級階段會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知道拼音,聲母、韻母、拼寫等的知識,也能認識一些字,這當然歸功于學生幼兒園階段的學習,老師除了感到意外驚喜以外,覺得學生有一定的識字基礎,于是接著給學生安排更多的教學內容,拉快了教學進度,明明一二年級的學生只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會寫800個左右的漢字,但會出現一些老師不按課程目標要求,給讓學生會寫1000個,認識更多的漢字。這樣的教學一開始的確有成效,但是不長久,長此以往,學生在低年級學習太多超出階段目標的學習內容,增加學生學習負擔,更嚴重者,還會降低學生學習積極性,把識字看成是一個枯燥的學習內容。
2.教學方法枯燥,學習效果不明顯。
除了教學內容增加以外,教學方法的不恰當使用也會減少學生對學習漢字的興趣。小學低年級階段的識字教育,往往先讓學生會讀、會認,在認讀的過程中,增加學生語感,對學生進行啟蒙教學。但是在要求學生讀寫結合的過程中,許多老師讓學生會寫漢字的方法大多數采取抄漢字的方式,一味的讓學生以機械重復漢字的方式來進行鞏固,方法單一。
3.運用能力低下,學生不能學以致用。
相信許多學生在平常的作業中,都會有老師用紅筆訂正的痕跡,訂正內容不僅有學生的拼音拼寫錯誤,還有學生的寫字錯誤。許多老師會感到納悶,明明已經讓學生反復記憶,為什么學生在組詞造句的時候還是出現不會寫,寫不對,不能學以致用的現象。究其原因,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低下還是因為對漢字本來意思理解不清造成的,需要從教學根本上解決。
二、有效提高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措施。
1.遵循識字規律,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小學年級階段的學生有著其獨特的身心發展和認知特點,主要表現為:上課時候,無意注意比較占優勢,不能長期集中注意專注于一件事,注意力容易分散。此外,容易被具體、生動、直觀、形象的事物引起注意,在記憶方面以形象記憶,情緒記憶,和動作記憶為主。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小學生的身心和認知特點,對其傳輸知識,比如教漢字要怎么引起學生興趣,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多少合適,不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產生厭學情緒等這些問題,老師都應該在開始教學前了解學情,制定合理教學計劃。
2.多種途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大部分是形、聲、意三者結合,對于許多年級的孩子來說,學習漢字是有難度的,這時候就需要老師下一番功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化被動為主動,在主動學習中降低學習難度。而其中的途徑可以是多方面的,例如在導入漢字學習時,可以強調漢字的功能和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欲望,講有關漢字的故事激發學習興趣,此外也可以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探索許多教學方法兒歌識字,故事識字,字謎識字等方法展開漢字教學,這些識字方法的使用,不僅符合兒童興趣,同時也會從直觀上增加學生的理解水平,從而提高記憶的準確性。
3.聯系生活學以致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只有將生活與課堂聯系起來,調動學生生活經驗,真正理解漢字含義,才會讓學生真正會讀、會寫、會用漢字。例如,在學“餅”字時,詢問學生為什么餅是‘食字旁呢?想一想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餅字?巧妙設計問題聯系生活,強化學生識字效果。
其實,提高漢字識字教學的途徑與方法還有許多,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情況與學生學情,主動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多方面的共同探討,改進教學方法,給學生一個有趣高質量的漢字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