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丹 李平 宋禎彥 成紹武
【摘要】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學模式的創新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而微信作為日常生活中信息交流和傳播的重要媒介,互動性和實時性都較強。故本研究通過設立微信科研信息交流群、微信公眾號科研資源推廣及微信科研設計及實驗技術直播等方式,探討微信這一信息交流媒介在科研思路與方法教學中的應用,創新科研思路與方法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微信 科研思路與方法 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2016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XJK016BGD046),2015年度湖南中醫藥大學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5-JG019)。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6-0233-01
近年來,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自媒體時代的到來與興起,微信作為自媒體時代最重要的信息媒介,在人們的信息交流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伴隨微信公眾平臺功能的完善,微信公眾平臺的教育應用功能逐步被挖掘,因其操作便捷、資源豐富、推送及時的優勢和特點,廣泛被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成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手段。基于此,本研究嘗試利用微信平臺開展科研思路與方法的網絡教學,經過自身的探索與實踐,總結出一些方法和經驗,以更好地促進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建立微信交流學習群
建立微信交流學習群,采取線上群聊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增進師生實時交流與互動,加強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度,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及時解決上課過程中未能及時解決的疑問,有助于知識點的及時鞏固和復習。在科研思路與方法教學伊始,筆者就與每個教學班級面對面建立了微信交流學習群,并指派專人進行管理,對于群里聊天內容僅限于與學習相關。一方面,對于課堂學習中的一些補充學習內容及課后學習資源會在課后第一時間通過群發的方式推送給學生;另外通過微信群布置課后討論及課后作業,并及時記錄每個人的參與程度,將此計入平時成績考核指標。通過這種模式大大加強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此外課后及時解疑也是微信交流群建立的目的之一,在科研思路與方法微信教學的實踐中,筆者規定每次課后第二天晚上19:00-20:30為固定的課后解疑時間,在此時間段內,學生可針對學習中的疑難點以及在科研實踐過程中的困惑尋求老師的解答與幫助,通過此,既可以節省教師的時間,使教師第一時間獲得課堂教學效果,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及時鞏固和學習,鞏固教學成果。
二、創建科研資源推廣微信公眾號
科研思路與方法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教學內容相對抽象、枯燥、繁雜,對于沒有任何科研經驗的本科生來說,完全掌握和理解難度較大。基于此,在建立微信交流學習群的同時,我們建立了科研資源推廣微信公眾號,將一些臨床意義重大的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以文字、圖片和動畫視頻等直觀的形式推送給學生;另外還可以通過學生投票票選自己感興趣的科學研究內容進行推送,以其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科研興趣。例如本學期我們針對學生的票選結果進行了肥胖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中醫藥減肥的效果及機制的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的推送,并在此基礎上要求全班統一行動,查閱資料,積累素材。同學們參與積極性極高,自動進行了分組,通過查閱文獻,篩選內容,制作PPT,進行講解,進一步加強了學生的參與度與學習熱情,也使同學們意識到進行科研工作中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為以后的科研實踐活動打下了基礎。
三、建立微信直播間
科研思路與方法同時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紙上談兵的教學方式對于培養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是遠遠不夠的。而開展實驗教學來說由于教師及教學資源有限,往往達不到預期教學目的。所以,筆者嘗試建立了微信直播間,對于一些實驗教學內容,比如說動物實驗,包括動物飼養、動物捉拿、灌胃、采血、取材等錄取教學視頻,以微信直播的形式進行教學。微信直播相對于其他形式,有著自身的獨特優勢。首先是可以觀看視頻,并且既能夠實時觀看,又可以進行回放,隨時獲得教學資源,節省了教師大量的人力財力;此外還可以進行實時交流和互動,對教學過程中的疑問可以隨時進行解答。
總之,基于手機微信平臺開展科研思路與方法教學的活動的嘗試,為師生之間的研討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大大激發了學生對科研思路與方法的學習熱情和自學能力,為培養科研思維敏銳、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增添助力,也進一步提高了科研思路與方法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強.微信平臺開展教研活動的嘗試[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8,(6):27-28.
[2]鄧思思,魏高文,陳書等.案例教學模式在《科研思路與方法》教學中的實施與探索[J].經貿實踐,2017(14):242
作者簡介:
劉曉丹(1985.7-),女,漢族,湖南寧鄉人,碩士,實驗師,從事中西醫結合基礎研究
成紹武(1976.2-),男,漢族,湖南桂陽人,博士,特聘教授,從事中西醫結合基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