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雨笛
摘要:老舍是“京味文學”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京味”也是老舍文學創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創作特征。本文將從老舍先生作為老北京市井人民生活出色的刻畫者,擅長對自己因異鄉的寂寞、回憶的情調、理想的圖景三方面入手,對老舍文學創作中的“北京味”進行分析闡釋。
關鍵詞:老舍;京味兒;異鄉;回憶;理想
老舍先生是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代大家,提到老舍就會想起他用盡一生心力和筆墨勾勒的五朝古都——北京。金碧輝煌的宮廷城墻、悠長的胡同巷道、極具北京特色的民風民俗、四季風景生動地還原了老北京城的舊時風貌。他把北京城當作了自己文學創作的生活素材,自始至終將個人經歷融入每一個故事中創作中,作品中所描寫的各色人等、語言腔調、風俗景致處處凝結著濃郁的“京味兒”,無不流露老舍出對于北京城的癡情。
一、什么是“京味兒”
京味兒簡而言之就是指具有北京味道的環境,它主要由人文和社會環境兩大方面組成,并且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北京當時的精神文化和社會風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北京的地方特色,包括了當地的飲食特色和民風民俗,例如豆汁兒、驢打滾、鹵煮火燒,還有遛鳥、喝茶等等一系列耳熟能詳的具有北京特色的事物。其二,老北京氣息,這是京味兒中最有具特色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它傳承著千百年來的文化習俗和精神內涵,這些都深深印刻北京人的性格品質之中。其三,市井氣氛,主要反映的是北京中下層人民生活的真實情況。其身上有著諸多特點,比如簡樸節約、勤勞善良,小肚雞腸等等。這些都真實的體現了京味兒文化的多面性,同時這些人才是京味兒文化真正的縮影。
二、老舍文學創作中的“北京味”
(一)異鄉的寂寞
1664年,以滿族貴族為主的政權問鼎中原,從此滿人進京,開始了清王朝的統治。而老舍作為一個滿族人,更是與北京這座城市有一種命中注定的緣分。北京城從而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老舍文學創作中最為重要的元素。
老舍在直到他出國留學之時,才從真正意義上的離開了北京。初到異鄉時感到無比的新鮮,當新鮮感逐漸退去之后,留下的只有無限懷念和不可言說的寂寞。腦海的深處不斷的著老北京城,回想那里的四合院、飲食、方言等等。在異鄉,老舍只能用他最為熟悉的京腔京調訴說自己的心情和老北京的過往,而老舍也通過這樣的方式在心靈上得到了稍許的慰藉。
隨著時間的推移,異鄉寂寞的情感的越發強烈,這也使老舍不斷創作他的北京故事達到排解思緒的目的,也是日后促成他成為作家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老舍的文學創作中北京城的始終懷有一種強烈的“戀京情節”。
老舍的文學作品中北京已經不再僅僅只是一個中國地圖上的一個地理名詞,而是一個承載著他過去歲月的城市。老舍和北京城合二為一,構造出一個和諧完美的情境,而這些都是由老舍遠離京城之后的思緒所創造出的畫面。
(二)回憶的情調
老舍善于用回溯性的筆調進行故事的創作屬于老北京的故事。在創作的過程中,故事的主人大多秉持著客觀冷靜的態度,也把自身性格融入到了人物靈魂中,展示他對于北京城的獨特感受,并且與之前“異鄉的寂寞”形成了鮮明差異。
在1936年,老舍發表了《想北平》,本篇文章只有短短的幾千字,但明確表達了他與北京城之間無法割舍的情愫,北京也成為了組成老舍豐富內心世界以及文學世界的重要原素。在文中對描寫北京城的環境具體可感,反映著老舍內心中的理想世界,是老舍精神寄托的存在。他把兒時記憶中的北京具象化,通過文學作品傳達出自身對于北京城的情感態度。
除此之外,老舍的《茶館》、《四世同堂》等作品中也擁有相同的情感基調,描寫都是老北京的往事,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老舍卻通過現實主義的手法進行故事的講述,追憶記憶中的北京城。
(三)理想的圖景
老舍的父親對他的一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在他的文學作品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父子”的創作模式,例如《二馬》中馬則仁馬威父子之間價值觀的差異,《四世同堂》中祁老人與三個孫子之間難以跨越的代溝。父代往往想要追求穩定舒適,做中庸之道的躬行者;子代則是想要打破父代的束縛追求個人理想化的生活,從中可以體會到以及父代與子代之間的差異,以及深刻的矛盾等等。
雖然,老舍的作品中總是不乏各類“新派”人物的出現,令人應接不暇,但從老舍個人來講,他更為擅長“老派”人物的刻畫。因為他見證了清王朝滅亡之后,下層旗人從事低微職業為求生存的殘酷現實,因此也就對“老派”人物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相比較而來,“新派”人物的存在感就略顯單薄了,最終“老派”人物也就成了老舍自己的理想圖景的代言人。
三、結語
京味文學是在我國乃至世界文學里都是一顆獨特而璀璨的明珠,它不拘泥與任何文學體系,自成一家,不可復制。其中的京韻京腔、風土人情使讀者真真切切的體會到地道的老北京味兒,而這些就是老舍的京味兒文學創作中最具有價值、最具有永恒意義的地方。
參考文獻:
[1]張煒.老舍小說中的北京文化[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 (02).
[2]關紀新.老舍與北京[J].蘭州大學學報,2006 (04).
[3]徐海冰.論老舍與北京[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