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東輝
摘要:英國文學作品是世界文學作品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為讀者提供了寶貴的精神食糧。在英國作品中,經常都會對東方形象進行描述和刻畫,為此本文作者將對英國文學中的東方文化進行詳細的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英國文學;東方形象;描述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西方文學家一直都是當代文化的傳承者,且在很多文學作品中,經常有智者或君子的出現,其成為了西方文學家所要追求的目標。同時英國的文學家還喜歡將東方形象浪漫主義化,并隨著馬可波羅游記的流傳,中國成為英國文學家向往的場所。
一、英國文學的異國情調
(一)異國情調和形象
英國文學中,異國情調的興起最早要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在這一階段中,英國社會認為古希臘人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優秀的物種,不過異國情調的倡導者則認為外界世界更加的美好。河馬就曾經對外面的世界做出簡要的描述,他認為外邊的生活應該是更加美好和安逸的,這一論調的提出引起了人們對異國文化的好奇心,成為英國文學中異國情調發展的契機。
在中西貿易時期,西方國家對東方探究的熱情只增不減,且有越來越多的冒險家、旅行者來到東方,這樣不僅促進了中西間的交流,也為英國文學中異國情調和東方形象的興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值得注意的是,異國情調的發展并不是通過客觀主體總結出來的,更多的是人們創造出來的文學象征。
英國文學中,最早對東方文化進行描述的作品為《東方契機》,不過這時的文學作品主要是對東方的地理環境進行闡述,他們認為東方世界處在地球的邊緣,所以在當時并沒有東方意識和東方異國情調這一說法。在這一階段中,英國對于東方的感官印象是比較朦朧的,缺少較為清晰的認知,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時期英國文學對東方形象的闡述都是比較虛幻的,其描述也各有不同,有人說東方人外貌類似于獸,有人說東方人身材高大。在當時由于東西方交流較少,所以對東方的諸多了解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異國情調的興起和發展
英國文學中異國情調的發展是在東西方建交之后,因此,英國文學中異國情調的研究也要從東西方貿易往來開始算起。從東方發展之旅的時間上來看,英國相較于其他國家更為落后,這使得英國文學中,很多異國情調的研究受到其他國家的影響。異國情調之所以會發展起來,與歐洲人對異國的探索熱情有著密切的聯系,歐洲人都比較喜歡冒險,這導致其對于很多未知的領域有著較強的好奇心。最早,英國人對于東方世界的了解僅僅停留在旅游游記中,而這些內容也是促進英國文學異國情調發展的基礎。不過從歷史的發展來看,英國文學中異國情調的正式形成應該是在文藝復興時期,也就是十六世紀左右,英國文學才在世界文化領域中脫穎而出,之后異國情調就頻繁的出現在英國文學作品中。在十八世紀左右,英國文學又再次受到了東方文化的啟蒙,逐漸對異國情調進行了完善,尤其是在馬可波羅游記廣泛傳播后,英國文學對東方文化的向往越來越重,以至于很多文學作品都滲入了東方的形象,而后期不同類型的異國情調也是以此為基礎不斷進行創作的。
二、英國文學中的東方形象
(一)東方形象的發展
文藝復興時期可以說是英國東方形象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在海外大發展環境的影響下,英國人的思想意識也在不斷的提高,這為英國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這一時期中,還形成了比較著名的烏托邦文學流派,該流派將完美世界作為核心創作思想,其中的完美世界指的就是東方世界,再加上后來英國海上霸主地位的突顯,以及殖民地的不斷擴張,使得文學家對東方文化的興趣越來越大,進而對英國文學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在十六世紀,東方形象的整體結構在英國文學中的表現效果還比較薄弱,在作品中主要是為了烘托主題,增強結構鮮明性,可以看出東方形象的陪襯效果較為明顯。不過在后期隨著英國殖民地的快速擴張,為東方形象在英國文學中地位的提升帶來了機遇。在十八世紀后,東方形象已經在英國文學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再加上十八世紀中期,我國與西方國家海外貿易的發展,使得很多具有東方氣息的物品流入英國,進一步的推動了英倫三島中國風潮的掀起。此外,當時英國文學家也對我國古代的治國之道及其哲學思想給予了肯定,并將中國作為可供學習的榜樣,此時的英國文學可以說是將東方形象看做是最完美、崇高的藝術品。
(二)浪漫主義中國形象的形成
十九世紀末期,是東方形象在英國文學發展中最為鼎盛的時期,尤其是浪漫主義詩歌的出現,我國的浪漫主義文學理念對英國的審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英國文學中的浪漫主義情懷是建立在想象基礎上的一種情感宣泄,文學家們一方面將自己對祖國的熱愛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另一方面還展現出了對異國情調的癡迷,而且英國文學家想要從東方形象中尋找更大的發展和想象空間。在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以喬治·戈登、雪萊為首的全新詩歌流派,被人們稱之為湖畔派。這一流派的詩人認為東方是浪漫情感的根源,雖然在文學作品中應用比例不大,但所發揮的作用卻較為明顯。
除此之外,在英國散文作品中也對東方的浪漫主義情懷形象進行了闡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蘭姆和蘭陀,其通過對中國整體性的描述,將兩人對東方形象的認知表述出來,再加上這兩人對中國古瓷器非常喜愛,所以在其作品中,無時無刻不充斥著對中國封建社會制度的向往與憧憬。
不過在鴉片流入中國后,英國文學家對東方形象的描述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其中著名文學家德·昆西就將鴉片與東方形象結合在了一起,用以掩飾自己癮君子的身份,導致東方形象急轉直下。之后當英國文學發展到維多利亞時期時,其作品大多都是以小說為主,小說類型分為殖民主義、批判主義和通俗小說這三種。在這三種形式的小說中,對東方異國風情的描述各有不同,殖民主義小說家雖然表現出對東方文化的極大排斥,不過這些作家卻合理的利用了東方形象,表達出了自己的態度;批判主義小說家則是將東方社會作為基點,對英國社會制度進行了嚴肅的批判;而通俗小說家在作品創作中,仍然使用了東方浪漫主義形象的特征,體現出了其對東方社會抱有的積極態度,充分的表達出自己對東方文化的濃厚興趣與向往。可以說在這個時期內,英國文學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矛盾現象,其一方面享受著東方形象為文學創作帶來的無盡想象,另一方面又癡迷于批判東方世界所帶來的快感。
三、結語
在現今文化發展中,西方文學仍然在不斷的探索東方形象,并將其作為英國文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過對英國文學發展進程的了解,東方形象占據著極大的比例,但其作用的發揮卻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尤其是在十九世紀后,東方形象更是對英國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稱為英國文學情感表達的主要元素。
參考文獻:
[1]徐妹芳.英國文學的異國情調和東方形象研究[J].長江叢刊,2017 (12).
[2]翟月.英國文學的異國情調和東方形象研究[J].祖國,2016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