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春燕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發展,金融危機的暴發,面對日趨激烈的職場競爭和日益沉重的就業壓力,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影響了未來職業的發展。文章探討了高職院校學生在擇業時存在的諸多心理問題,并從內因與外因兩個方面分析了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最后從構建科學、完善的擇業心理指導體系,職業規劃教育,職業心理測評輔導等,幫助高職院校學生實現正確擇業、順利就業。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選擇;心理調試
高職院校學生從職業選擇上看,就業目標模糊,職業定位低;不少學生因自身擇業心理的錯位、失當,導致在就業過程中屢屢受挫,以致產生了焦慮、失落、壓抑、畏難、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心理反應,因此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為此,筆者對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選擇大一至大三各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800份,回收796份,其中有效問卷780份。調查分析了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心理傾向,井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條適合高職學院學生的職業選擇的心理調適路徑。
一、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
(一)大學生自我認知能力不足與大學生職業期望值過高相矛盾
大學生正處于職業探索期。是否具有職業規劃意識,能否正確認識職業生涯規劃,職業定位是否準確,對于大學生在職業選擇、生涯發展方面至關重要。然而很多學生對今后的職業規劃較迷茫。
(二)參與生涯輔導意識差和生涯輔導能力低
一些學生總是被動的接受學校安排的生涯輔導課程。其實大學生自身的職業關系到自己的前途,學生應該成為生涯規劃的主體,主動找尋發展機會。但是就目前形勢來看,在高職院校中,提供的各種生涯輔導途徑比如開設課程講座、提供職業測評等等,輔導內容不太深入,結構形式化。
(三)職業心理準備和學校生活滿意度不高
大學生要順利地畢業和就業,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準備。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很多是由于職業心理準備不夠造成的。很多學生在求職時,只會強調自己是哪個學校哪個專業畢業的,而不是強調自己的優勢和為什么適合這份工作(1)。
二、高職院校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中遇到的心理問題
(一)適應大學新生活能力差
大學是個小型社會,大學生活不同中小學。在大學里,需要適應大學的學習方法和需要更高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大學階段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自由支配的時間很多,生活較放松,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大學生活。這些都造成學生在適應大學生活中出現諸多問題。
(二)人際關系問題
在大學,會面對友情、愛情的情感轟炸,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人際關系,就會體驗到由人際交往引發的不適、苦惱和困惑。進而會引發一系列不良情緒,如孤獨、煩惱、自卑等人際交往障礙,嚴重者表現為行為上的自我封閉、抑郁,甚至會出現社交恐懼。
(三)生命意識不強
大學生對生命的漠視是心理問題中最嚴重的,也是上述多種心理問題的綜合引發。近年來高校大學生因學習、情感、身體健康及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因素影響,出現了各種心理問題,產生了多種漠視生命的現象,如跳樓自殺、殺害舍友、殺害情敵、找工作遇挫自殺等,如果加強了心理疏導,或許這類事件就會避免發生。
三、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選擇的心理調適路徑
對于高職學生來說,職業選擇不僅僅是找工作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發現自己、認識自己的過程。學校生活是自身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在就業活動中,一定不要忘記自己能干什么,會干什么。在其職業選擇成熟度理論中,把青年職業選擇成熟程度劃分為空想期、嘗試期和現實期等三個時期。根據這一職業發展理論模式推斷,高職學生的職業選擇介于之間的特殊時期,職業社會的邊緣地帶,具有嘗試期與現實期結合的特征,已經開始逐步向職業社會過渡。根據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職業選擇的心理調適角度出發,提出相關建議。
(一)開展擇業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擇業思想教育,目的是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當代大學生求職的必備“軟件”。可以通過團體心理疏導輔導、開設講座、心理素質拓展活動等形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二)利用職業心理測評,引導大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認識與評估
自我評估與認知是生涯規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驟。忽略了這一點,生涯規劃將根基不牢,很可能中途夭折。(2)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都有自己的缺點和短處。大學生要順利地開始自己的職場生涯,必須對自己氣質、愛好和自身能力、特長有客觀正確的認識。因此,我們在實際擇業心理教育指導工作中,要注意通過職業心理測評,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為他們科學地擇業和規劃職業生涯提供參照依據。
注釋:
關勇.簡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J].中國成人教育,2005.(4):37.
王新文.大學生全程就業指導[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29.
參考文獻:
[1]王新文.大學生全程就業指導[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29.
[2]崔穎.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職業心理健全策略[J].學術·理論,2013 (2).
[3]汪慶春.大學生職業評價與職業選擇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200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