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凱楊
一、理論介紹
維果斯基的社會文化理論,也被統稱為文化-歷史理論,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逐漸成為應用語言學和第二語言習得這兩個研究領域的新方向。正是由于這一理論,理論學家才開始從語言學習者的心理和心理能力發展的角度來研究二語習得,而不是將其視為一個單純的語言學習和表達的過程。
維果斯基認為,語言學習與其它高級心理功能一樣,產生在社會交往和溝通過程中。也就是說,社會文化理論強調兒童,成人之間的互動以及涉及語言學習的社會文化背景的重要性。這一觀點的提出,為二語教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首先,由于語言發展源于個體之間的社會互動,語言習得只能在學習者和對話者之間的交流溝通中獲得,所以社會互動是學習的中介。二語教學必須根據師生之間或生生之間的互動產生;其次,該理論強調語言和其它象征系統一樣,在學習新語時可以作為思維和認知發展的中介。因此,語言本身并不是語言教學的目標,而發掘學習者的潛能才是最終目的。
社會文化理論的內核體現在一些相互關聯的核心概念和子理論中,如調節、最近發展區等。本文將進一步通過對子理論的分析來展示社會文化理論的內涵。
二、社會文化理論視角下的二語教學啟示
(一)發展實質與支架教學
社會文化理論將從低級社會心理功能發展到更高級的社會心理功能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最初,兒童的成長,完全依賴他人,甚至周圍環境也很容易影響他們,這就是所謂的對象調節。在下一階段,兒童能夠在更有經驗的人的幫助下完成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幫助主要是由語言輔助來完成,這被視為它物調節。最終,孩子們逐漸獲得這一技能,并達到自我調節和自我管理。
基于以上觀點,我們可以推斷出成功的學習絕不是一個孤立的過程,它涉及“從協作的心理活動轉向自主的心理活動”。因此,在二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在傳授新知的同時對學生個體施加過多壓力,而應充分考慮支架教學的作用。例如,一個語言課應該涉及團隊協作,如小組討論。
(二)最近發展區
維果斯基將“最近發展區”定義為:通過是否能獨立解決問題還是需要通過成人指導或與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才能解決問題來確定兒童發育水平與更高水平的潛在發展之間的差異。將這一觀點運用在二語教學中,則暗示了學習者的心理發展包括兩個方面,即實際發展和潛在發展。前者的特點是語言學習者可以完全獨立地執行某些任務,體現了其某些心理過程或功能已經建立或穩定,而后者是指“他人的幫助”使他們能夠執行某些任務。一般來說,最近發展區體現了學生潛在的語言學習能力,學習者已經掌握的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學習者逐漸掌握新知,并逐漸擁有獨立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形成了新的發展區,為下一步語言學習奠定了基礎。
因此,一方面,二語教學不應該僅僅關注學生目前的學習能力,這樣只會限制學生的發展。另外,語言教學又不能過分超出學生的現有能力。否則,對學生而言只會產生無意義的語篇和無效的學習。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學校提供的英語課程必須以學生現有的穩定能力為基礎,但又要有一定的難度,確保學生不僅學到實際知識,還能激發內在潛能。例如,在設計學生關于現在完成時的習題訓練時,教師可以設計“一般過去式”和“現在完成時”的對比題目。這些練習題,一方面對語言學習者是一種挑戰,可以加深學生對不同時態之間實際語義的對比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除此之外,正是由于最近發展區揭示了語言學習者獨立學習能力,與在更有能力的同伴幫助下的學習能力,固定不變的標準智力測試在某種程度上就遭受到了懷疑。在維果斯基理論中,學習者的學習潛力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單向評估不如動態評估科學。因此,將動態評估的理念納入心理教育評估的體系中,用以評估學習者的潛在能力會更加有評價意義。例如,大多數英語教師用固定的反饋來標記學生的作文“中心思想不夠明確”或“用詞不當”,這可能使學生對如何能夠明確表達寫作意圖仍舊混混沌沌,而動態評估意味著寫作教學將更加注重過程,教師將重視干預并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作為動態反饋,使學生在練習寫作的同時,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同伴的建議,寫出更加優秀的文章。
三、結語
語言源于社會,語言學習就不應脫離社會語境。社會文化理論消除了語言學習與語言使用之間的界限,并為二語教學實踐提供了啟示。雖然在社會文化理論角度下已經產生了大量有意義的科學研究,為我們提供了新的二語習得觀點,但在這個理論框架下仍有許多工作需要繼續深入研究,例如在私語中手語的使用意義等。值得注意的是,社會文化理論只是二語習得研究的橋梁之一,外語教學實踐還應該通過采用其它有意義的科學理論進行優化。
參考文獻:
[1]Kozulin,A.Psychological tools.A sociocultural approach to education.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8.
[2]Lantolf,J.P.&S.L.Thorne.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the Genesis of L2 Development.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3]Lantolf,J.P.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State of the Art.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