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賢
近些年來,養殖業在社會的發展中逐漸取得較大的進步,養殖規模逐漸增大,并且給養殖企業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效益。然而,養殖業一直屬于高風險行業,動物的疾病頻發,并且難以進行有效的防控,一旦傳染性疾病爆發時,將會導致大量的動物因疾病而致使生長發育受阻甚至死亡的情況,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畜牧養殖業中,對疾病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與防治是確保養殖業發展的根本。
1 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的主要類型
1.1 傳染性疾病
動物傳染病也被稱為動物疫病,其主要是由特定的病原體所引發的一種高度傳染的疾病。在動物的傳染病發病過程中,主要是由病原體所引起,而病原體類型包括細菌、真菌以及病毒等微生物,在動物感染到病原體之后會出現特殊的生理反應與癥狀,動物傳染病的傳播速度極快,并且傳播途徑廣泛,可以通過垂直傳播,也可以經由空氣、飲水、飼喂等多種方式進行疾病的傳播,因此,對于傳染病的防控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并且在不同季節之中,某種傳染病的發病率極高,是目前動物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類疾病,給養殖戶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1.2 寄生蟲病
在畜牧養殖的過程中,寄生蟲病也是發病率極高的一種疾病。寄生蟲病主要是指原蟲、蠕蟲以及節肢類蟲體在動物的體內或體外寄生,在生產過程中吸收動物的營養物質及能量,進而對動物的生長造成嚴重的影響。通常情況下,在這些寄生蟲中,原蟲及蠕蟲多數都會在動物的體內寄生,節肢類蟲體則主要寄生于動物體內,無論是體內寄生蟲還是體外寄生蟲,對動物造成的損害都是較為嚴重的,一旦動物感染了寄生蟲病,也會直接導致動物的生長發育受阻,嚴重時會引起動物死亡。寄生蟲病同樣是畜牧養殖中必須要進行防控的一類疾病,一旦發病也會使得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受到嚴重損害。
2 動物疾病產生的原因
2.1 生長環境
在動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生長環境不衛生是導致動物發病的根本原因。當動物的生長環境中存在不衛生并且消毒不到位的情況時,在環境中極易滋生病原體,進而使得動物感染疾病;與此同時,生長環境的變化也會給動物帶來一定的影響,動物會在環境產生變化時而出現應激狀態,導致動物的免疫力下降,嚴重時將會出現應激死亡的現象,因此,在畜牧養殖中,生長環境是動物疾病爆發的重要原因。
2.2 人為因素導致疾病產生
在實際的畜牧養殖過程中,往往會由于人為操作上出現問題而導致疾病爆發。在動物的養殖過程中,對動物疾病的防治是關鍵環節,并且在養殖業之中一直是防重于治,在此背景下,則對養殖過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必須要定期對圈舍進行適當的消毒,然而由于飼養員的疏忽,往往會導致消毒工作做不到位,消毒不徹底、消毒用藥配比不合理等現象經常出現;其次,對于養殖場的人員出入必須要進行消毒,而在實際中,小型的養殖場對這一工作的重視程度不高,而導致病原體隨著人員帶入到養殖環境之中,造成動物疾病的產生;最后,在當前的養殖行業中,專業人員較為缺乏,沒有受過專業培訓的養殖技術人員往往對于藥物的使用,包括疫苗的接種過程中都會存在操作不當的問題,最終導致對動物疾病的防治工作并不科學合理,由此而引發的動物疾病也不在少數。因此,在畜牧養殖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影響是動物疾病產生的關鍵原因。
3 動物疾病的預防對策
3.1 科學選址
在動物的養殖過程中,動物極易受到環境及氣候變化的影響而爆發疾病,因此,在進行養殖選址的過程中必須要綜合多個方面的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根據不同動物對生長環境的需求選擇出溫度及濕度適宜的地理位置,并且要對溫度及濕度的變化做好控制,同時也要注意動物圈舍內的通風以及光線問題,通過科學合理的選址,從根本上對動物疾病的產生進行控制。
3.2 加強消毒工作的力度
在畜牧養殖的過程中,消毒工作是對疾病進行預防的關鍵,并且消毒包括多個方面的工作,首先,對于圈舍內必須要在動物進入之前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工作,在動物進入圈舍以后,也要定期進行適當的消毒;在氣溫變化較大時,要做好消毒工作,避免病原體的滋生;當動物出現患病情況時,首先要對其進行隔離飼養,同時要對其所處環境之中進行充分的消毒;當外來人員需要進場時必須要對其進行嚴格的消毒工作,避免其將病原體帶入到養殖環境之中。
3.3 強化防疫工作
在動物的養殖過程中,對動物進行疾病的預防是避免疾病爆發的重要環節。通常情況下,在養殖過程中必須要制定完善的疫苗接種方案,針對于不同疾病的發病特點,在動物生長的不同時期內對其進行疫苗接種,在此過程中,必須要對防疫人員嚴格要求,確保其操作正確,避免出現接種不到位而對動物造成的影響。
綜上所述,畜牧養殖過程中,疾病的爆發對養殖效益起到嚴重的損害,針對不同類型的疾病必須要進行充分的分析,找到主要的發病原因,針對不同養殖場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選擇相應的防控方案對疾病進行預防,進而促進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074200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