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新耘 唐帆帆
1 加快推進水稻生產全過程機械化進程中的主要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作為農業生產大國,農業生產水平及技術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在此過程中,水稻的機械化生產逐漸被廣泛應用到實際生產之中,然而在機械化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時,逐漸浮現出一定的問題影響水稻生產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針對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土地普通零散,不便于大型機械作業,并且勞動力普通年齡偏大不足;
(2)機械動力偏小,達不到農藝要求;
(3)復合型機械(比如滅茬、耕翻、播種、開溝一次完成)不足,多次重復作業,成本增加;
(4)既懂農藝又會農機的后備人員嚴重不足。
2 機械化是水稻生產的發展方向
當今社會,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隨著社會的進步的逐漸提高,對于糧食的生產質量及生產效率的要求隨之增高。與此同時,國家對于農業的現代化生產越來越重視。因此,農業的發展定會逐漸趨于先進化、現代化及規模化,傳統的人工生產必定會被機械化生產所取代。在此過程中,水稻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產物,水稻的生產也會隨著整體的發展定會率先打破傳統的生產模式逐漸向機械化生產邁進,在機械化生產模式的應用過程中也會極大的提高水稻生產的效率及質量,因此,國家必定會將全程機械化生產作為水稻生產的發展方向,采取相應的措施,推動水稻全過程機械化生產的發展。
3 加快推進水稻生產機械化的措施
3.1 營造良好的政治環境,合理規劃土地
推動水稻全過程機械化生產是農業部門的基本職責,但是這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環節,必須受到全社會的重視,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是促進國家發展的關鍵。因此,在加快推進水稻全過程機械化生產的進程中,不僅僅需要農業部出臺相關政策及制度對其進行保障,必須要充分落實到各個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之中,根據各個地區的發展情況,制定符合地區發展的相關制度,加大推進力度,只有在各級部門的共同協作管理之中才能使得政策及制度落實到實際生產之中,有效的促進水稻生產的機械化進程。在對土地進行規劃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土地流轉、退出還耕、高標準農田建議,對農村土地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使得土地更加適合大型機械作業,從而推動水稻生產的機械化進程。
3.2 用活農機購置補貼資金,提高農機準備水平
隨著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普及,尤其是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的深入開展,農機數量急劇增加。然而,由于是“一窩蜂”似的發展,量是增加了,可裝備的科學合理,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因此,在設置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的時候,顧及普遍性的同時,注意一下特殊性。針對當地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農機裝備薄弱環節,加大資金補貼力度,地方政府財力充足的,可以設置疊加補貼,促進均衡發展。不求大而全,但求均衡、科學、適用。
3.3 加大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在水稻全過程機械化生產中,對于生產技術的要求相對較高。例如,在機械設備的安全操作方面,在育秧技術處理過程中必須要相應的專業技術人才對其進行處理,同時在設備的操作過程中,還需要結合農機農藝方面的專業技術,因此,對于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更高。基于此,必須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適當的專業知識及技能的培訓,一方面加強其理論知識的掌握,另一方面強化其實際技能的應用。與此同時,在進行培訓的過程中,必須要提高從業人員對先進科學農產品生產的意識,通常情況下,多數從業人員依舊保留傳統的生產觀念及生產方式,對先進技術并不了解,在此過程中,可以設立一些先進生產技術示范區,讓農民親眼見到先進技術所帶來的產能與經濟效益,以點帶面,加強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
3.4 提高綜合服務能力
在現階段的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村的部分青壯勞動力會選擇外出打工,從而導致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有所缺乏,政府部門在這種情況下在農業生產上建立了農村農機專業合作生產組織來彌補勞動力的缺失。通過這種合作組織的應用,不僅解決了勞動力嚴重不足的問題,同時可以確保農業種植的適時性,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然而在這種合作組織之中,由于部分組織的規模化程度較低,服務能力較為單一,從而導致其作用及價值并未被充分的發揮出來。另外在一些種植大戶的生產過程中都會購置一部分農業機器來進行生產,但是農機的種類不多,并且往往會只用于自家的生產過程中,從而導致農機的使用率以及作業效率較低,進而使得種植大戶自身的成本增加。因此,服務組織的服務能力是限制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的關鍵因素。
綜上所述,在加快推進水稻全過程機械化生產的過程中依舊存在一定的難度,針對存在的問題,政府各個部門之間必須要結合實際的生產情況出臺一定的政策促進農業機器的使用,建立完善的農業機械化推廣隊伍,充分展現出水稻機械化生產的重要意義及生產效果,促進水稻全過程機械化的發展。
(作者單位:224761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顏單農業中心)